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想偶之家』想偶之家精选



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有如此之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以至于有许多的作品更是直接以戏的人物命名——从《俄狄浦斯王》到《万尼亚舅舅》。我们欣赏一部戏剧,离不开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品析。一部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被塑造得可爱还是可憎,给予观众的都应该是美的享受。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特邀中央戏剧学院陈敏教授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谈起,探寻戏剧人物美的奥秘。

国家大剧院版《玩偶之家》自2014年首演至今,已经经历9次复排。2021年冬季,观众们看到的是它的第十轮演出

一、 易卜生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是现代戏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着“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而《玩偶之家》则是他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也是在中国传播最广的代表作。易卜生的一生写了多达二十六部剧作,按照表现方式和取材的不同,他的创作一般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以北欧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神话故事为素材来源,且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培尔·金特》;中期作品主要取材于社会生活,作品中表现的都是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接近的生命状态,对社会现实有所批判,《玩偶之家》就是中期的代表作;晚期的作品也是主要取材于社会生活,但更多地侧重于对人的内心情感进行探索,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罗斯莫庄》。这部作品因较少上演而不太为人所熟知,但在戏剧研究者来看,《罗斯莫庄》才是易卜生戏剧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我们回顾易卜生的创作生涯,会发现他的写作和数字“1”特别有缘。他21岁时写了第一个作品《凯蒂琳》;41岁时他的作品从早期转到中期;51岁时写了他最知名的作品《玩偶之家》;他71岁时写了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我们死人醒来时》。

2019年伦敦西区上演了《罗斯莫庄》,并获得包括“最佳复排剧目”在内的最佳多项劳伦斯·奥利弗奖提名。

二、 《玩偶之家》是中国话剧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玩偶之家》首演于1879年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独特的风格和娴熟的剧作技巧,使得它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广泛。1914年在上海,中国最早的剧团春柳社第一次在国内上演了《玩偶之家》。时至今日,《玩偶之家》已经在中国的舞台上呈现了很多不同的演出版本,它的演剧源流与变化可以作为研究中国现代话剧史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证。

2014年,为了纪念《玩偶之家》在中国首演一百周年,国家大剧院邀请著名话剧导演任鸣排演了国家大剧院版《玩偶之家》。他在导演阐述中说:“我希望我排演的这部作品能够还原经典。我希望我排的这部戏是一部好看的戏。”但导演也表示本作和原著有一点区别,原著是以女性解放为主旨,这版演出则是以现代家庭为主旨,并因此在开头结尾做了相应的处理。

图为1907年2月11日,春柳社演出《茶花女》剧照,其中玛格丽特由李叔同饰演。

三、 美——欣赏戏剧的钥匙

当我们提到一部舞台作品“好看”的时候,这里“好看”既不是演员长得漂亮,也不是舞台上的布景亮眼。这里就要引入“美”的概念。美——其实是双向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很美的时候,我们的话里其实一般同时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对方,也就是客观对象的特点;第二层是“我觉得”,我的主观判断。所以美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判断。

欣赏戏剧艺术需要我们对“美”的概念有清晰的把握。因为美是评判文艺的标准,所以我们还有专门的哲学分支去研究它,也就是美学。当懂得欣赏的门道,无论是作为观众观看戏剧演出还是把剧本作为戏剧文学阅读,都会有更好的审美体验。

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四、判断戏剧艺术“美”的标准——戏剧人物

观众感受、判断戏剧美不美的主要标准是人物鲜活不鲜活——这其中既包括作者塑造的剧本人物也包括演员塑造的舞台人物。因为戏剧艺术是以演员表演为核心的舞台艺术,所以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美的特点比舞美、服装、演员好不好看都重要。

判断戏剧人物美不美的标准是——是否把人物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瞬间呈现出来。而在戏剧作品中,人物生命中最重要的瞬间往往和一些特殊时刻紧密联系在一点。这点在《玩偶之家》中就体现的很充分,剧本中娜拉是在圣诞节前夕离家出走的,而西方重视圣诞节如同我们重视春节,讲究阖家团圆。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候,不等圣诞节过完娜拉毅然决然净身出户,可以想见剧中的矛盾尖锐到了何等程度,不能不说是剧中人物生命最重要的瞬间了。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曾说:“从话剧诞生开始,它的使命就是探讨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个永恒的命题。话剧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通过建构独特的情境,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生命的最重要瞬间搬上舞台。”而欣赏戏剧,可以从戏剧人物入手。一部好的戏剧会引领观众与戏剧人物一起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体验他们的心路历程。

主讲人介绍

陈敏,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联合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美学。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秘书长、理事。曾获“中央戏剧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央戏剧学院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专著《对中国问题剧传统的反思》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陈敏/讲述

王成荫/整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想偶之家,想偶之家精选,想偶之家最新ip地址,想偶之家2023”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