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做好治水、如何做好治水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重视江河流域的保护、治理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沿黄九省区和长江流域各省市,主持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等,并就江河流域保护、治理与发展作了大量论述和批示,形成了系统的治水思路与方略。

  第一,生态保护先于发展的战略理念。从全局思维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生态保护”在“发展”之前的战略理念和原则,要求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他一再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流域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一江一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是“三群两带”(“两带”即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带)新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关于黄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大战略,擘画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大原则。对于长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目前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化工污染、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出十六字治水方针,全局统筹流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总结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关键选择;空间均衡,是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路径;系统治理,是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两手发力,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第二,一体化和高质量是流域治理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于长江流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对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第三,流域治理中的文明与文化。黄河、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关于流域与文明的论述,向世人昭示:流域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息息相关,文明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各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在中国大地产生,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展丰富。因此,“文明一元论”“文明中心论”“文明优劣论”等是站不住脚的。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年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就在于它的多元性、包容性,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

  江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文脉所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域文化。“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形成了藏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等。“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

  关于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这里讲的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也是对所有流域文化提出的共同课题。流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文化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繁荣和璀璨。

  对于人工河流——大运河,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时要求:“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第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做好流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对流域保护、治理与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系统的规划,提出了长远的战略和原则,绘制了美好蓝图。2014年9月,《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16年3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通过;2018年4月,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赋予新的使命,擘画了新的宏图。流域的保护、治理与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要坚持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让流域发展的蓝图越来越宏阔壮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魏立帅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做好治水,如何做好治水工作,大禹如何治水,古代如何治水”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