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全国百家网络媒体总编看梁平”的嘉宾们来到梁平双桂堂海明广场,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草把龙”表演中出现彩虹奇观。记者 石涛 摄
15日上午,梁平双桂堂海明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草把龙”表演中出现彩虹奇观。记者 石涛 摄
“草把龙”表演中出现彩虹奇观,让嘉宾们大呼精彩。记者 石涛 摄
当地小学生带来的清脆明亮、节奏轻快的梁平癞子锣鼓表演。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5月15日14时22分讯(记者 刘艳 李华侨)赏梁山灯戏、看梁平木版年画,今(15)日,“全国百家网络媒体总编看梁平”的嘉宾们来到梁平,近距离感受当地非遗文化,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支招。
今日上午,梁平双桂堂海明广场,一场梁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在上演。与扶贫热点话题结合的梁山灯戏《相亲》;精彩的草把龙表演;由当地小学生带来的梁平癞子锣鼓……嘉宾们在观看、参与这些非遗文艺表演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浓郁的梁平文化。
据介绍,目前,梁平有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20个市级非遗项目,86个县级非遗项目。其中,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端公戏”或“胖筒筒调”,是梁平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梁山灯戏结构短小精悍,台词通俗易懂。
在观看由当地小学生表演的癞子锣鼓后,长城网编辑中心新媒体部主任赵鹏说,非遗进校园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做法,“文化传承就是要从小抓起,让年轻一代从老一辈手里接过这根接力棒。”
赵鹏也建议,将非遗的节目重新编排,适当加入现代文化元素,如网言网语后推向市场,以提高大家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他表示,回去后,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的非遗文化。
现场,嘉宾们还了解了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的制作,近距离感受当地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