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的距离很远,从东部的南海之滨到西部的莽莽山川,何止千里;山与海的距离很近,我就在你身边,顾盼相依,牵手与共。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那些人、那些山、那些水,都有故事,都在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山与海的英雄故事。
为广泛宣传近年来我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最美故事,南方杂志社与省扶贫办合作推出全新的《山海英雄榜》,为您讲述西部沃土上活跃着、奋斗着的英雄们的故事。
今日主角
王丹(珠海市二中派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支教)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影子
一次失败的家访
沿着山路走,王丹从后视镜瞧见一路扬起的灰尘。有些担心这次家访的结果,王丹为此一分神,车往后溜,幸好还是停了下来,后轮已经探出路基,险险地挂在怒江的悬崖边。
王丹在家访路上。(资料图片)
好不容易把车开回到沙石路上,稍事歇息,王丹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历经5个小时终于到了14岁的学生陈虹的家。
陈虹是不幸的。她是家里的老大。从小父母离异,爸爸酗酒。她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懂事的她总想着按照家里人的安排,去工作赚钱养家。王丹想通过这次家访尽量说服陈虹和她的家人让她继续读书。
陈虹是幸运的,她是“珠海班”的一员。根据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安排,自2016年8月珠海市对口怒江州开展帮扶工作。扶贫扶智,五年来,珠海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0.978亿元。其中,在怒江3所学校共开设了14个普通高中“珠海班”,已培养优秀学生651名。
陈虹是王丹在疫情期间家访的第二个学生。如果只是在网络上和学生们沟通,王丹担心孩子们容易倦怠,学校统一进行的校访是不足够的,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到几个孩子家去。王丹第一批家访的这几个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珠海班”里的好苗子,但都因家庭条件差、上学困难。
王丹和“珠海班”的学生们合影。(资料图片)
与预想的一样,家访并不顺利。出发前去小卖部买的两大包生活用品被陈虹和家人放在挂满蜘蛛网的角落。
时间一点点过去,无论王丹如何劝说,陈虹一家都不松口,坚决拒绝了王老师苦口婆心的挽留。陈虹执意要去打工,王丹只好跟她再三叮嘱外面的世界十分复杂、要学会保护自己、如何避免被骗。
“如果换了地方,她的人生是一定会被改写的。”王丹心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她感到心痛,这个14岁的孩子,如果生活在富裕家庭,聪明好学的她会是全家的宝贝。然而现实如此残酷。
2020年是王丹从珠海来到怒江的第四年,从泸水一中的高三“珠海班”骨干教师到怒江州民族中学的支教小组组长,她感到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考验。所以她反复劝自己这次家访的不成功不要太伤感,但眼泪还是落了下来。
这是支教生涯的第几次落泪了?她已经记不清,但第一次的泪水却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她初到泸水一中,高三数学满分是150分,但面对年级平均分只有29分,从教28年的王丹落泪了。那时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后来,经过扭转填鸭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孩子们考试一次比一次好,孩子们和自己的信心都回来了。
王丹在高考当天送考。(资料图片)
那年高考时,孩子们央求王老师一定要穿红裙子。考试前,学生们涌过去跟王老师拥抱,稚气未脱地说红色吉利、抱得越久、考得越好。
成绩出来的时候王丹正在外旅行,孩子们纷纷发来电子版,平均分80多分。那个抱着老师不撒手的小金立果真考了80多分。那一刻,王丹又哭了。成绩是给王丹和学生们的最好回报,更证明了走的路是对的。
从陈虹家返程的夜色里,这些难忘的画面一一闪过,王丹心里一一浮现这些眼里有光的孩子,温暖着她返程的山路。
有一个叫依希的孩子,尤其记忆清晰。依希家里7口人,当时仍住在树干支撑起来的不能称作房子的棚子里。面对跋涉而来的老师,70岁的老父亲一番恳切地感谢后,反复叮嘱依希不要短视、不要着急回来帮助哥哥弟弟赚钱,而要依希好好学习、回报帮助过他们的人。“你是国家的人,要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培养。”这位老父亲的一句话,说得王丹鼻子发酸。
“城里的孩子有奔驰宝马,我们不在一个起跑线,我们只能靠奔跑,所以我们要跑的更快。”王丹永远记得依希牵着她的手说话时的眼神,她相信这个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和珠海班乃至全校的帮助下,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外面的世界”
6:20晨起音乐响起,学生们将要开始跑操。王丹喜欢这份活力,她更爱这个悬崖边的操场。清晨,她能在这里瞧见四周山上飘着的云黛,云海弥漫;夜晚,满天星光,伸手可触一般。
她也每天到这里报到。在操场上的时候,王丹尤其能感受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爱孩子们,爱这份工作。
晨跑一个小时后,王丹回到宿舍做好早餐,8点开始精神满满地上班。
上课时,王丹很严肃。到了应用题时间,她不喜欢板书满屏黑板让学生们抄写,而是创造现代问题情境让大家自发地学。如果说做题如翻越一座座山丘的话,王丹喜欢鼓励学生们先自己试着往前走。
王丹在讲课。(资料图片)
王丹大胆地让学生们“摔跤”,告诉他们如何“抬脚”。她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不明白的自由讨论、有问有答,最后王丹在黑板上再写出答案,学生们一边答题、一边思考、一边总结,就慢慢明白今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该怎么走。
就这样,王丹带着孩子们一起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珠海班”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入了学生们的课堂中。
“让学生成为主角,老师只是导演。”王丹的现代教育模式被师生们认可。
下课了,王丹喜欢给孩子们讲“外面的世界”。在珠海援建的智慧课堂上,从讲台到课桌间,配置的移动教学平板系统将她和学生们的每一个表情都被捕捉下来。越来越自信、开朗的孩子们也跟着她眼神中放着光芒。
这个老师不高高在上,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加上每一轮的成绩都有阶段性的起色,学生们对王丹的信服度增长不是一般的快。慢慢地,王丹感觉到泸水一中、怒江州民族中学的一些东西也在悄悄改变,这让王丹越来越有信心,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空间。
下课时间,学生们簇拥过来叫着“丹姐”。学生们可以外出时,经常挤上王丹的车。每当车子已经装满学生时,总有叫着“丹姐”继续往上挤的人。
“苦”中觅“乐”
王丹瘦了十斤,这是大家都显而易见的。刚到怒江时,王丹一度肠胃不适,有一次夜里就近去妇幼保健院看急诊,大夫用一句“你生孩子吗”,抱怨自己被深夜叫醒,让王丹哭笑不得。倔脾气的她硬是熬到天亮去就近的药店买了药自行服用。往后,感冒清热颗粒、藿香正气水成了她的贴身物件。
第一年住在泸水一中的廉租房里,每逢雨季水管的水就变成了咖啡色,洗过澡后全身会发痒。第二年在州民族中学,居住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因是学生宿舍,为了安全用电,王丹一个人时,一直“水煮一切”,拌上两片当地的烟熏腊肉,就是一餐美味。
生活的艰苦都不是事,坚强又要强的王丹常这样觉得。
2017年,13号台风天鸽登陆珠海后,全城一片狼藉。在全城清障车还未开始作业前,王丹独自驾车开始赶往2000多公里外的高山峡谷。走广西百色、过贵州到昆明,一路的高速公路,一过澜沧江高速收费站,王丹也曾心惊胆战。
“女人”这个词在王丹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新定义,而作为60后的王丹,在繁重工作强压下依旧可以保持的小于真实年龄10岁的状态,源于内心的充实和收获。
支教的日子正一天天过去……备完课已夜深了,王丹还想再看会川端康成的《雪国》。身为数学老师,王丹热爱着文学;支教工作量大,王丹也挤时间自己做饭,韭菜盒子、蒸馒头;周末有空的时候,她会开着车去赶集,大口呼吸西部边陲的生活气息。
(文中学生名为化名)
本文责编丨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