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计算内在价值,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你要将现金投入到任意一项投资中,你的目的都是期望你投入的生意在此后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入,而不是期望把它卖给别人获利。后者仅仅是谁战胜谁的游戏。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资产的表现上;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会如何变化——这不是我们擅长的游戏。
自由现金流是个模糊的概念,它不在财报上。财报上只有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所谓自由现金流,指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里,减去为了维持生意运转必须进行的资本投入,余下的那部分现金。也就是企业每年的利润中可以分掉而不会影响企业经营的那部分现金(是不是真的分,和本问题无关)。
之所以对企业估值要用自由现金流概念,而不是用净利润概念,主要为了规避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司赚的是假钱。什么叫赚的是假钱呢,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利润主要来自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商品或服务卖出去了,但没收到钱,只是赊账。按照会计规则可以产生报表净利润,但那只是个数字。②利润靠变卖资产或者一些资产重估获得。资产重估只见数字不见钱,这类情况下使用报表净利润就会高估企业价值。
第二种情况,虽然公司赚的钱是真金白银,但其商业模式需要不断投入资本才能继续。这种模式,芒格曾经很清楚地表达过,老唐直接引用如下:
世界上有两种生意,第一种可以每年赚12%的收益,到年底股东可以拿走所有利润;第二种也可以每年赚12%,但是你不得不把赚来的钱重新投资,然后你指着所有的厂房设备对股东们说:“这就是你们的利润。”我恨第二种生意。
因此,自由现金流的数量,无法从财报上直接获得。只能在你理解公司售卖什么、如何获利、如何抵御竞争之后进行估算,不需要很准,但不能错得离谱。
如果硬是要找个公式的话,可以用报表上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减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来保守模拟。之所以说是“保守”模拟,是因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金额实际上包含部分为业务扩张而产生的资本再投入,这部分并不属于“维持原有获利能力所必需的投入”。
总之一句话,对于你能理解的公司,你必然能够估出一个大致的自由现金流数字。如果估不出来,证明你尚未理解这家公司。
折现是一个常见的金融概念,如果确定的年收益为10%,那么一年后的110万和今天的100万等价,两年后的121万和前两者等价,依次类推。这个110/110%及121/110%2的计算过程就叫折现,10%就是折现率。
理论上,可以将企业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按照某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补偿)逐笔折现到今天。所有年份现金流的折现值加总,便是该企业的价值。
实践运用中,又有两段式自由现金流估值和三段式自由现金流估值。前者是将估值分为可准确预计的前段和大致估算的后段,前段一般采用三年或五年,逐年估算自由现金流数值;后段则直接采用“价值=自由现金流/(折现率-永续增长率)”计算。然后将前段和后段分别折现加总,得出企业内在价值。
三段式和两段式的区别,是将前段又分成高速增长期和低速增长期两部分,其他不变,依然是将三段分别折现加总,得出企业内在价值。
然而,老唐认为,这些计算方法的可靠程度几乎为零,它更像一种精确的错误。投资者只要调整企业每年自由现金流估算值、折现率和永续增长率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几乎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数据。
在老唐看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实只是一种思考方法,它是筛选投资者能够理解的、产生大量自由现金的高确定性企业的工具。这个筛选过程可以用一张流程图表示,如图
通过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去寻找和甄别那些可以持续产生现金利润,且未来不依赖大量增量资本投入仍可继续产生,同时又属于我们能够理解的企业。至于精确计算的公式,建议还是忘了它吧!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的创始人彼得•彼得森说:“华尔街有句老话,只要掌握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就可以在华尔街生存了。”复杂的公式,超过小学二年级水平的,忘掉最好。
在2002年股东大会上,有位提问者直接问巴菲特:“您平时使用什么估值指标?”巴菲特的回答是:“生意的合理估值水平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相比的优劣,取决于生意的净资产回报率和增量资本回报率。我不会只盯类似像PE这样的估值指标看,我不认为PE、PB、PS这些指标能告诉你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人们想要一个计算公式,但这并不容易。想要对某门生意进行估值,你需要知道它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的自由现金流量,然后把它们以一个合理的折扣率折现回来。金钱都是一样的,你需要评估的是这门生意的经济特质。”
(摘自唐朝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