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投影技术流派
1.1.1 LCD
LCD|0">LCD投影机是液晶技术、照明科技以及集成电路的发展带来的高科技产物。其关键技术是液晶板的制造。LCD投影机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即液晶分子地排列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化,影响其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从而影响它的光学性质,产生具有不同灰度层次及颜色的图像。
LCD投影机的底层技术——液晶板一直只有Sony和Epson两家公司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经过多年发展,液晶板技术日臻成熟。液晶板技术一直致力于提高性能和降低加工成本两个方面。在提高性能方面它主要是通过提高开口率来提高光效率,另外还采用微镜阵列技术来提高液晶板的透光率,降低显示图像的像素化,使图像更细腻。目前LCD投影机在亮度指标和图像精细程度方面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了高端影院产品外,在普通应用产品和低端高性能投影机产品中,LCD产品保持了对单片DLP产品的亮度领先优势。LCD投影机的生产厂家主要为日韩厂商。主要有Sony、Epson、NEC、三洋和三菱等等。LCD投影机有液晶板投影机和液晶光阀投影机两类:
三片式液晶投影机的成像原理(参见图),以某液晶投影机的光路为例:首先光线通过滤光片,滤掉红外线和紫外线这样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对LCD片有一定的损害作用。透过两片多镜头镜片将光线均匀化,并将UHP灯产生的圆锥形光校正为和投影图像近似的矩形光线。在两片镜子之间的棱镜用来将光线预先极性化,较之没有该棱镜的不对称光箱,它可以减少光线的损失。光线下一步被分光镜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并被分别反射到相应的液晶片上。在到达液晶片之前光线还需要透过一个凸透镜和偏振片,凸透镜的作用是将光线集中,偏振片则进一步将光线极性化,使得光线振动方向一致,可以被液晶片控制。最后光线经过液晶片,通过电路板驱动,液晶片上的各像素点有序开闭,产生了图像,并通过每原色光的调校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最后三道光线最终汇聚在一起由镜头投射出去。
1.1.2 LCOS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属于新型的反射式 MICRO LCD投影技术,其结构是在硅片上,利用半导体制程制作驱动面板(又称为CMOS-LCD),然后在电晶体上透过研磨技术磨平,并镀上铝当作反射镜,形成CMOS基板,然后将CMOS基板与含有透明电极之上玻璃基板贴合,再注入液晶,进行封装测试。见图 1。在单晶硅片上集成CMOS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通过开孔把漏电极和像素电极连接,像素电极用铝做成反射电极。为防止强光照射沟道,加一层金属档光层。另一侧基板是ITO电极的玻璃板。液晶层盒厚爱像素尺寸限制,一般盒厚取几微米。LC0S前投影放大倍数大,显示区内不能用控制盒厚的隔垫物,或者盒厚取小于2微米,可用隔垫物。
LCOS投影机的基本原理与LCD投影机相似,只是LCOS投影机是利用LCOS面板来调变由光源发射出来欲投影至屏幕的光信号,与LCD投影机最大的不同是LCD投影机是利用光源穿过LCD作调变,属于穿透式,而LCOS投影机中是利用反射的架构,所以光源发射出来的光并不会穿透LCOS面板,属于反射式。LCOS面板是以CMOS芯片为电路基板及反射层,然后再涂布液晶层后,以玻璃平板封装。
目前LCOS市场定位在大屏幕投影显示产品及HMD(Head Mount Device)上。目前业界普遍认可:在显示器市场20“以下以LCD为主流,PDP可应用于30”- 60“产品,但价格昂贵,投影显示器适用于30”- 60“以上的产品,具有解析度高,价格适中等优势。LCOS投影显示技术则是落于上述投影显示器市场;另外亦可作为直视元件,应用在HMD中。
LCOS可视为LCD的一种,传统的LCD是做在玻璃基板上,但LCOS则是长在硅晶圆上。和LCOS的相对比的产品,最常用在投影机上的高温多晶硅LCD为代表。后者通常用穿透式投射的方式,光利用效率只有3%左右,解析度不易提高;LCOS则采用反射式投射,光利用效率可达40%以上,且其最大的优势是可利用最广泛使用、最便宜的CMOS制程,毋需额外的投资,并可随半导体工艺流程快速的微细化,易于提高解析度。
1.1.3 DLP
DLP的全称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中文意思为“数字光学处理技术”。DLP投影机的核心元器件DMD,全称为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中文意思为“数据微镜装置”,通过控制从而镜片的开启和偏转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DLP在投影机中应用主要是前投(也称正投)系统,和大屏幕和平板显示的背投领域属于不同的应用方式。根据DMD数量的不同,可以将DLP投影机分为单片式DLP投影机,双片式DLP投影机和三片式DLP投影机三种类型。目前市场中几乎没有双片DLP投影机的存在,三片式DLP主要应用在高端工程、影院级投影机中。
DLP技术专利为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拥有,目前DMD芯片、DMD控制器等核心部件还是由TI独家提供。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DLP技术的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张,其应用领域涉及数字电影、大屏幕拼接显示、前投式投影机一直到背投电视等大屏幕显示的方方面面。 DLP技术的优点有:DLP技术以反射式DMD为基础,是一种纯数字的显示方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由数字式控制的3原色生成,每种颜色有8位到10位的灰度等级,DLP技术的这种数字特性可以获得精确数字灰度等级以及颜色再现。与透射式液晶显示LCD技术相比,投射出来的画面更加细腻;不需要偏振光,在光效率的应用上较高;此外,DLP技术投影产品投射影像的像素间距很小,形成几乎可以无缝的画面图像。正是基于以上原因,DLP投影机产品一般对比度都比较高,黑白图像清晰锐利,暗部层次丰富,细节表现丰富;在表现计算机信号黑白文本时画面精确、色彩纯正,边缘轮廓清晰。显示原理如图XX
目前,DLP技术正在向着低成本、高画质的方向发展,在降低成本方面,TI公司一方面改良自己的生产加工工艺,提高DMD的良品率,另一方面完善DMD产品系列,从而适合不同层次的产品应用需求。在提高DLP投影机画面质量的技术实现上,TI发布了SCR(Sequential Color Recapture,顺序色彩重捕技术)技术用于提升投影机的亮度和色彩表现;2002年下半年,DLP投影机光路上采用六段式色轮,进一步提高了色彩和亮度。
相对于LCD液晶显示技术而言,DLP技术非常年轻。但是DLP技术的出现成功地打破了LCD液晶投影机的垄断局面,并在接下来的长时间内和3LCD技术平分秋色,各自占据半壁江山。
1.1.4 核心要素对比
主流投影技术核心要素对比 | |||
技术类别 | LCOS | 3LCD | DLP |
核心部件 | 硅基液晶·棱镜组 | 液晶板 | DMD芯片、旋转滤色片 |
光线 | 反射式 | 直射式 | 反射式 |
色彩表现 | 优 | 优 | 佳 |
显示芯片供应厂商 | SONY、EPSON | SONY、EPSON | TI(德州仪器) |
芯片寿命 | 长 | 短 | 中(10万小时) |
光学效率 | 低 | 中 | 高 |
体积 | 大 | 大 | 小 |
对比度 | 高 | 高 | 中 |
反应时间 | 佳 | 佳 | 优 |
构造 | 复杂 | 复杂 | 简单 |
机械结构 | 风扇 | 棱镜 | 旋转滤色片+风扇 |
技术成熟度 | 中 | 高 | 中 |
造价成本 | 低 | 低 | 中 |
通过前文对主流投影技术的介绍与对比,我们可以看出,DLP技术为新兴显示技术,其良品率、显示效果正在不断地迭代更新,成本下降较快,目前已成为家用智能投影产品的主流核心技术。
1.2 DLP技术市场应用
由前述内容可知,色轮和DMD芯片为DLP投影的两大核心技术之一,由于色轮技术相对成熟且成本容易控制,因此DMD芯片的选择就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显示效果。基于DMD芯片的特点,在DMD芯片的最上面由数十万片面积为14×14微米、比头发断面还小的微镜片组成,增加DMD内微镜片的数量,即可提高产品的分辨率,而不须改变微镜片的大小 (例如分辨率为1024×768的投影机DMD芯片上有786432个小镜片),这些镜面经由下面被称为“轭”的装置链接,并被“扭力铰链”控制,可以左右翻转。因此,DMD芯片的有效可用面积直接决定了投影产品的核心参数——分辨率。芯片有效可用面积一般由其对角线尺寸表示,以英寸为单位。常见的尺寸主要包括0.2、0.23、0.3、0.33、0.47、0.65、0.75、0.95,其中微型投影仪多应用前五种规格,结合目前市场上暂处于领先位置的极米和坚果的产品,对DLP技术的市场应用做简单的剖析。
品牌 | 型号 | 零售价 | 内部配置 | 投影规格 | ||||
显示芯片 | 核数/主频 | 系统内存 | 存储容量 | 亮度 | 分辨率 | |||
大眼橙 | NEW X7d | 3499 | 0.47DMD | 64位四核1.8GHz | 2GB | 16GB | 1200ANSI | 1920X1080dpi |
大眼橙 | X7Pro | 3099 | 0.33DMD | 64位四核1.8GHz | 2GB | 16GB | 1400ANSI | 1280x720dpi |
极米 | H2极光 | 5999 | 0.47DMD | 64位四核 | 2GB | 16GB | 1500ANSI | 1920X1080dpi |
极米 | H2 | 4099 | 0.47DMD | 64位四核 | 2GB | 16GB | 1350ANSI | 1920X1080dpi |
极米 | H2 Slim | 3599 | 0.47DMD | 四核1.7GHz | 2GB | 8GB | 1100ANSI | 1920X1080dpi |
极米 | NEW Z6X | 3099 | 0.33DMD | 64位四核 | 2GB | 16GB | 550-750ANSI | 1920X1081dpi |
极米 | Z6 | 2649 | 0.33DMD | 4核1.7GHz | 2GB | 8GB | 500-700ANSI | 1920X1080dpi |
极米 | CC | 2649 | 0.3DMD | 64位双核1.5GHz | 1GB | 16GB | 350 ANSI | 1280x720dpi |
极米 | NEW Z4Air | 2349 | 0.3DMD | 4核1GHz | 1GB | 16GB | 300ANSI | 1280x720dpi |
极米 | Play | 2299 | 0.23DMD | 64位四核 | 1GB | 8GB | 250ANSI | 1280x720dpi |
极米 | Z4V | 2099 | 0.3DMD | 64位四核 | 1GB | 8GB | 500-700ANSI | 1280x720dpi |
坚果 | X3 | 6299 | 0.47DMD | 四核 | 2GB | 16GB | 1500ANSI | 3840*2160dpi |
坚果 | J7 | 3999 | 0.47DMD | 四核 | 2GB | 16GB | 光源亮度3200 | 1920X1080dpi |
坚果 | G7 | 2849 | 0.33DMD | 四核 | 2GB | 16GB | 500-700ANSI | 1920X1080dpi |
以上产品均采用DLP技术。
通过表可以看出,DMD芯片方案是决定产品成本及售价的主要因素,系统内存及存储大小为次要因素,主流显示芯片方案为0.33和0.47,少部分低端产品选择使用0.23,DMD芯片与产品的分辨率有强相关性,绝大多数1080P产品选择0.47DMD,而720P产品则与0.33相匹配,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数0.33DMD产品通过在芯片上加入了TSP光学模组,通过高速抖动微镜,让一个微镜形成两个像素,1280*720*2计算得出获得了共184万个像素,行业内也叫“抖一抖1080P”,但其实际物理分辨率了仍为1080P,故一般称其为“准1080P”,其造价成本仍接近0.33DMD产品,但却能按照接近1080P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
未来一段时间内,除了“抖动”的4K产品外,0.47DMD的1080P产品将依旧是市场主流,产品的区分度将主要体现在亮度、内容、存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