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对自然万物,我们都有着本能的亲近;对优美诗境,也都有着天生的向往。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诗意的基因就已经绵延在我们的血脉里,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颖悟和敏锐。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千年以前的春天,千年以前的诗人,和我们看着同样的春光,用着同样的文字,有着同样美丽的心情。而这个春天,《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正如仓庚啼鸣,唤起了我们灵魂里蕴含的诗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聆听莺歌婉转,感受诗意飞扬。
毛泽东词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描写的是哪条江的美景?
姜闻页选择了答案A:湘江,完全正确。
“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这道题考察了选手对词的整体把握,还融汇了地理常识。根据词的题目《沁园春·长沙》,应该能想到这一句描绘的景象在长沙,所以必然是湘江。而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自北向南贯穿四川省中部;赣江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江西省最大河流。所以这两个选项都是不对的。
风一更,雪一更,
( )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张淼淼填写出了正确答案:“聒”。
“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描写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写出了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思乡情怀。
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山长水阔,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字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从“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这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那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无时无刻不唤起每个游子的共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描写的是怎样的主题?
A战士远征
B 官员游宦
C男女相思
张淼淼不假思索地选出了正确答案A:战士远征。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最后一段中的写景之句,历来被人称道。杨柳依依,是杨柳茂盛之态。景色美好。雨雪霏霏,是大雪纷飞之貌。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我们与春风并不是不相识,只是相隔一年,我们才能享受它的拥抱,因而惊喜;诗词也如同春风,与我们阔别许久,虽然有些许陌生,但这毕竟是我们的旧友。有诗词相伴的日子,每一天都明媚如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告别了冬日的肃杀和沉寂,春回大地,我们也应该让诗意回归。我们的灵魂,在庸碌的生活里已经干涸太久,需要诗词的滋养、自然的润泽。虽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结束了,但我们的灵魂已经重焕生机,只等待着乘风而起,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畅游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