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记载的最早一位老神仙名叫尹喜,当年他观函谷关“紫气东来”,不久老子从这里经过,并向他传授《道德经》。之后尹喜想找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修炼,于是他便寻到了武当山。如今在武当山三天门岩石下,还有尹喜岩,这是当时尹喜到达武当山最高的地方,眼往天柱峰,心驻大罗天。于是,武当山渐渐成为了道教修炼的地方。
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当山便多了很多传说,在有关武当山的传说中有一个版本恰恰与武当山的缘起有关。武当山供奉的主神便是玄武大帝,为什么供奉的玄武大帝呢?相传在2500多年前,净乐国(所谓净乐国,是古均州的别称,也就是现在的武当山所在的丹江口市。当年还留有净乐宫,50年代修丹江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太极湖的时候,给淹没了。)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即玄武大帝。
在中国古代把天空里东南西北划分成为“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玄武’即龟,因此化身为水神,由于又主北方,因此又是北方之神。在宋朝,玄武一词需要避讳,所以改叫真武,在很多城市中都有真武庙,供奉的就是玄武大帝。到了明朝,朱棣篡位定都京城,为了体现封建帝王“君权神授”的理念,于是就想到了武当山供奉主宰北方的玄武大帝,这也就给武当山香火鼎盛埋下了伏笔。
当年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老神仙,受明永乐帝规划武当山为皇家道场的皇命,对武当山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规划建造。在孙碧云规划下,武当山各宫观皆符合皇家规制,既体现皇家道场的气派、又根据山势展现皇权;既表现玄武大帝传说对武当山的神话色彩,又体现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将这一切融为一体。经过5年的建造,已经修建太子坡、紫霄宫、南岩等,而此时孙碧云羽化登仙。此后武当山的建造便由永乐帝的驸马都慰沐昕继续完成,直到武当山大顶的金殿完工。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在明代,历经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规模,兴盛于明朝,并也伴随着明朝的兴衰。
元末明初,武当道门著名的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融汇了道、儒、佛三家理论,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与道义于一体,创立了太极丹道修炼体系——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慢慢便有了中国武林中“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