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阅读一本书》一部永不褪色的阅读指导经典,行销75年,经修订历久弥新。一位传奇的作者,《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知名出版家郝明义翻译推荐。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着肌肉,盛装而来。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体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证和领悟。
一本书告诉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如何阅读历史书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如何阅读哲学书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
延伸阅读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指南》(第2版)思考阅读体验的本质和方向。
本书活泼易读,对于所有喜欢阅读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文本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好书。
—— 美国班戈大学教授雷姆·哈珀
本书以精巧的笔触探讨了批判性思维技能,学生能从中获得对自身技能的自信,学会认识和挑战既有观点的各种方法。
—— 《美国中西部书评》
2.《如是我读》指间风雨,胸中丘壑。读书人命运几何?当代版“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话题正在继续。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教授阅读随笔首次结集,别具慧心地探索“为什么读”“读什么”与“如何读”。
一组关于书与人的赋格曲,省察读书人的德性与命运。
关乎读,关乎书,关乎人——“如是我闻,如是我读,如是我想”。
3.《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本书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
4.《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读书不可不知目录学,阅读古籍门径。
《目录学发微》是余嘉锡于一九三二至一九四八年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
《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指出了研究阅读古籍的门径。
5.《古书今读法》近现代国学家胡怀琛撰写的古书阅读方法普及书。
本书是古书阅读方法的普及书。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谙熟古代典籍和读书方法,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对什么是古书,为什么要读古书,古书与今日社会的关系,读古书的方法,读书“精”“博”“通”的三字要点,读古书要明白学术源流和古书源流,读古书必备的工具书,读古书所应当得到的概念等问题做了恰当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举例信手拈来,触类旁通。本书篇幅短小,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普通读者指示了通往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6.《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著名作家王蒙的13篇读书与写作之道。读阅历,读社会,读世界,读春夏秋冬,读荣辱盛衰,读悲欢离合……名家谈读书,对促进全民阅读有示范意义。
浏览是阅读的下滑,要读点费点劲的书。
我们为什么希望讲故事?人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寂寞感和局限性。人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生命是有限的,而你渴望了解和体验的东西又是无限的。
对于文学来说,没有不重要的事,大事要描写,要关注,小事则更加重要。文学让人们感动的恰恰就是某一个细节。
文学是最动人的力量,文学是最震动人类灵魂的力量,文学是最能说服人的力量。文字是非常美丽的,这种美好的东西会让我们欣赏,让我们陶醉。
从文化部部长到作家,王蒙先生的独特人生经历使他的文字散发出一种对人民的深情关爱。对王蒙而言,读书是一种经验的审度与审美的感悟。他提出,读书需趁早,要像读书一样读生活。同时,他也清醒地指出了读书的局限性,提出“既要又要全必要,求知疑知近真知”。
7.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和灵魂,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一方面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发现古人;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发现进一步肯定自己,扩大、丰富自己,建立起支撑自我的精神柱石,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
本书时而对青年学子谆谆相告,时而带我们走进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大家的读书生活。他提倡具有精神深度的个性化阅读,提出要沉潜到历史的深处、文明的深处、生活的深处、人性的深处,从而获得生命之重。
8. 《汉学书评》一座承上启下、联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汉学界第一流学人杨联陞先生,中英文书评首次结集翻译出版。
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
这些书评包罗了中国文化史的全部。
书评,是一种寻常却又特别的学问表达。杨联陞的学识是最传统的中国百科全书的知识。杨先生自比为汉学看门人,其书评驰誉学界。
如何读书,如何评论,杨先生的书评垂范后世。他最精彩的学问,多半见于他写的书评。
9.《书边上的圈点》
结集了78篇书话文章,分为三卷。这些文章涉猎广博,延古及今,内容包括:书人写事、民主政治、民国见闻、书法绘画以及花草医药等,许多已在网上发表。对于他的笔法读书界给与了相当高的评价,认同他是“决计只住在第一流的文字里”的人。他写历史、写政治笔触率直、犀利尖锐,心系自由,指斥专制,文章多潜藏着对当代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品人论事视角新奇独到,褒贬扬抑态度鲜明;他写古代文学、典籍诙谐幽默,思绪灵动,极有情趣,浓郁的人文情怀饱满笔端。
10.《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