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是什么日子?
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儿童节!
很少有人知道
6.1是《禁毒法》颁布实施的日子
2008年6月1日《禁毒法》颁布实施
距今已有13年的历史了
《禁毒法》的颁布与实施
对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13周年之际,
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
树立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禁毒方面的小知识
什么是毒品
我国《禁毒法》和《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预防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该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减肥,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主动参与禁毒工作,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不进易涉毒的高危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毒品;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谨防毒品认识五大误区
误区一
认为偶尔吸毒不会上瘾,或者别人吸毒会上瘾,但自己不会。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之一。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吸毒的成瘾性与所吸毒品的种类和人的个体差异有关。但实际上,依赖性是所有毒品的基本特性,吸食毒品都会成瘾。多数吸毒者有了第一次,就难免有第二次。
误区二
认为吸食摇头丸、K粉不上瘾。摇头丸、K粉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心理依赖。吸毒者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甚至比海洛因还要强烈,会产生顽固的“心瘾”。这些人一遇到心情不好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摇头,寻找解脱,这就是强烈的心理依赖。而心理依赖是毒瘾难戒的根本原因。目前查获的摇头丸多含有冰毒等成分,依赖性更强。
误区三
认为吸毒上瘾,戒毒就是了。目前,采取戒毒措施后复吸的占大多数。他们也都有强烈的戒毒愿望,但失败者居多。因为吸毒造成的心理依赖像在人脑部扎根一样,一旦毒瘾发作时,痛苦和强烈的渴求会让吸毒者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顾一切寻找毒品吸食。
误区四
认为我不吸毒,不需要了解毒品防范知识。不了解、不知道容易误入毒品魔爪,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就会暴露在毒品的威胁之下,存在被毒品侵害的可能。因此公众应学习基本的毒品防范知识,真正认识其严重危害性。
误区五
认为有钱人才可能吸毒。事实上,不是有钱人才可能吸毒,只能说吸毒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绝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并不富有,甚至处于社会底层。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思想空虚,以吸毒为时髦,寻求刺激,甚至用金钱的优势拉拢他人吸毒。
面对毒品:8种心理要不得
吸毒与一个人的个性、意志、情感、心理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那么,一个人在面对毒品或者在戒毒过程中,什么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呢?
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刺激心理
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
即乐心理
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
逆反心理
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至25岁两个年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在此提醒大家
吸毒、贩毒都是违法行为
切勿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