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语言逻辑〉语言逻辑表达能力…

逻辑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如果你缺乏逻辑思维,那你的表达能力就会被严重削弱,从而导致自己无法说清自己想说的话语。

想一想,你有没有经历过如下这些情况:

  • 跟别人辩驳,明知对方说的没有道理,却总是不知如何反驳;
  • 有些想法,自己心里明明想的是这样,最后说出来的却是那样;
  • 很难对一些问题发表一些深度的看法,只能凭感觉说好或不好;
  • 对很多事情通常都是“假理智”,无法通过逻辑去分析前因后果;

上述这些问题,跟逻辑思维都是“息息相关”的。

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具备逻辑思维,都是成年人的基本素质。缺失这种特质,对我们自身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什么才算得上"有逻辑"呢?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出来的每一个结论,都要经得起推敲。而推敲的方式,就是逻辑了。


你的话语是否经得起推敲?

任何跟逻辑有关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B之所以出现,肯定会有A的原因。只要原因跟结果是有关联的,那么这个因果关系就经得起推敲。反之,就是“胡说八道”了。

例如”我们结婚“,那是因为”我们彼此喜欢“,没有”彼此喜欢“这个原因,那么”我们结婚“这个结果就不会出现。

否则,如果你说“我们结婚,那是因为他长得像刘德华”,这就没有必然的关系了,除非“长得像刘德华”,是导致你喜欢他的原因,那又是另一个因果关系的论证。如:

1,因为你长得像刘德华,所以我喜欢你;

2,因为我喜欢你,而你又喜欢我,所以我们结婚了。

也就是说,只要前提跟结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是有直接的关联性,那这句话就能够经得起推敲,符合逻辑。

一件事情的结果,肯定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只要这个原因跟结果之间,存在先后的关联性,那么这个"有逻辑",就是正确的。

你不能忽略先后关联性这个阶段,直接推导出某个结论,正如你不能忽略”他长得像刘德华,导致你产生喜欢他的感觉“这一步,推导出你们要结婚这个结果,毕竟这两者没有直接先后关联性。

当然,除了“他长得像刘德华”,是导致你喜欢他的原因之外,还会有其他原因的,诸如“他善良,细心,有才华,有思想”等等。

这样我们就知道,因果关系有三种特质:

1,客观性,原因和结果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存在无缘无故的事情;

2,先后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原因导致相关的结果;

3,复杂性,很多时候一个原因造成多种结果,或多种原因造成一个结果;

想要让自己的话语经得起推敲,在你表达之前,最好先梳理这三种特质,看看自己的结论是否符合这种因果关系。

其中,你首先要了解到你是用什么样的命题进行推导。


怎么知道你的话语是否经得起推敲?

什么是命题?

命题就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认的东西,通常是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

如,一天会有二十四个小时;中国经济发展蓬勃;特朗普是个不靠谱的总统等等,都是命题的一种。这些命题,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

或者真,或者假,就是命题的特性。

"吃过期东西肚子会疼"这句话是个命题,只要这个命题是真的,经过验证的,那么"你吃了过期的面包,肚子就会疼"这个命题,就能够被推导出来。

在逻辑上,会把"吃过期东西肚子会疼"这个命题称为前提,把第二个命题"你吃了过期的面包,肚子就会疼"称为结论。前者给后者提供支持和根据。

也就是说,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经得起推敲,那么你的命题就必须是真的,而且推论过程也是正确的,这样你的话语就非常严谨了。

但是,由于很多命题暂时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去验证真假,当你运用这种命题去作为你的前提,开始进行推论时,你很容易就会被对方捉住漏洞去反驳。

如,这个世界没有神,所以就算你祈祷得再虔诚,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没有神”这个前提,我们暂时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它的真假,即便结论是真的,对于某些人而言,也很难相信这句话是说得"有道理"。

再如,好人都是活不久的,所以不要随便做好人,否则你就会命不久矣!

这句话的前提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给人胡说八道的感觉。

只要你根据这句话的漏洞,找出一些“坏人也活不久”作为例子,就可以反驳对方。除非对方是出于好意安慰你,免得你因为做好人,而被不懂感恩的人气死,你就不要在乎逻辑了,情感因素更重要。

所以在你说话之前,你要想一想,你的前提是否可靠,能否推导出结论。

但是,当我们运用这些不确定的命题作为论证的前提时,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你会认同这个前提,却未必认同由这个前提推导出的结论。为什么?

这就涉及概念的定义了。


概念定义清楚,是表达准确的前提

定义,就是对某个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确。

而概念,是我们大脑思维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通过一个个概念具体表现出来的。

概念是通过词语传达出来的。

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词语表达,这就是一义多词;而不同的概念,也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这就是一词多义。


而命题,就是由概念组成的句子,如"厉害的人都很勤奋","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前提"等,这些命题就是由不同的词语组合而成。

那么问题来了。

当你跟朋友说:"厉害的人都很勤奋,所以想要变成厉害的人,就必须要很勤奋。"

但你朋友居然反驳说:"勤奋又不一定会让我们变得厉害,很多人都很勤奋啊,但最后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争吵呢?这种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很常见。

这就涉及,大家都会命题当中,某些概念的定义不一样了,如,大家对于"厉害"的定义并不一样。

对于你来说,所谓“厉害”,应该是指有能力,有本事的人。那这样的“厉害”,只要你足够勤奋,谁都可以做到,例如积极的志愿者,负责任的环卫工人等。

但对于你朋友来说,“厉害”不仅仅是指有能力,还要有钱有地位,好像马云、王思聪他们这样,那么这种“厉害”,单凭勤奋,就很难获得这个结果了。

当你们对于"厉害"的定义,并不处于同一个标准时,任何争辩,都只是浪费时间。除非你们就"厉害“这个概念的定义,首先取得共识,只有这样才有辩论的可能。

同一个命题,你们持有不同的意见,就是因为你们对概念的定义标准不一样。

在你发表意见之前,为了避免大家”鸡同鸭讲“,你必须问自己以下问题:

1,你对问题的理解,是否跟别人一样?

2,对某些没有具体意思的概念,你能否定义清楚?

3,你的聊天对象,是否跟你用同一个定义去交谈?

所以,当老板跟你说"把事情做好,以后会给你加工资"时,先不要开心,先弄清楚"好"的具体定义,怎么样才算是把事情做好。

否则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老板却不加工资,你就委屈了。


正确去组织你的论据

想要提高你话语的说服力,关键在于你提供的论据。

既然一件事的结果,肯定会存在某个原因,那么想要让自己说出来的话经得起推敲,你必须提供一个很好的论据,来说明这个原因,肯定会导致这个结果,构成因果关系。

例如你跟朋友说:好爸爸这家餐厅挺不错。在那里吃饭很划算的,吃满100元就会有八折,而且东西好吃,服务又周到。

你觉得小姨妈餐厅不错,这是一个结果。而你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果,就是因为那里吃饭划算,服务又周到。

于是整个论证形式就是:

前提:因为,在好爸爸餐厅吃饭会有八折,而且东西又好吃,服务又不错;

结论:所以,这些因素让我觉得这家餐厅很不错。

这是一种归纳推理的表现形式,你归纳了各种前提的”论据“之后,如”吃饭会有八折,而且东西又好吃,服务又不错“,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而论据,也是由命题组成。只要你的论据经得起推敲,那么最后你得出的结论,也会经得起推敲。

然而论据,有很多种类,诸如"数据性论据","历史性论据","事实性性论据","类比性论据"等。


上面例子的推论,给出的论据,既然”事实性论据“,也有”感受性论据“,就是”东西好吃“。

以此作为论据,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呢?未必。因为这个论据存在着"主观"的成分。

所以它作为论据的命题,依然有存在被否定的空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说不定别人不喜欢吃餐厅的东西也有可能,那么以此得出的结论,只存在某种可能性,就是逻辑学所说的"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如果你要反驳对方,这就是漏洞了。

当然,在日常生活,除了杠精,谁会这么无聊,抓住一点点的漏洞,去拒绝朋友的"一番好意"呢?

朋友跟你说:"这部电影很好看,特效很棒,剧情又吸引人,赶快去看吧!"

然后你就跟朋友杠起来了:"你怎么定义剧情吸不吸引人呢?特效很棒就能够说明这部电影好看吗?好看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买票看完电影之后,发现根本不好看,你陪我电影票的钱吗?"

如果你真的这样子做,想必你的情商应该很低吧!

但这也说明一件事,在你开口表达之前,对词句的斟酌很重要。

如何提高你表达的精确性

提高你的逻辑思维,才能够提高你表达的准确性。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说话可以随意一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然而,当你对某些特别的事情,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为了避免祸从口出,被人捉住痛脚,或者为了避免自己的言谈伤害到别人,在你把话说出来之前,你必须考虑到你语言逻辑的精确性。

就如“吃错东西,肚子会疼”这句话,表达也不算太准确,因为不小心吃了纸巾,算不算吃错东西呢?这样会不会导致肚子疼呢?

所以,调整后的精确说法,应该是“吃错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很容易会导致肚子疼”,有了定语的限制,表达就更准确。

思维的不精确,会导致语言的表达也不精确。

好比你失恋了,你就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男人"。别人会反驳你:"难道你爸爸也不是一个好男人了?"

所以,任何时候,在开口之前,先思考你一下,让你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可信性有多高?

当然,适当跳出逻辑思维,用一些更好玩的方式去跟别人聊天,不要执着逻辑,你的语言就会更有趣。这就是幽默思维的机制。

例如别人问你,怎样才追得上女神。如果你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正经去回答,又论据又论证,就很难得出一个结果。

这时你跳出逻辑思维,说:“买一辆跑车,你自然就追得上她了”,这样就言简意赅表达你的意思了。

所以,我们要掌握逻辑思维,但有时也要适当跳脱逻辑思维。

只有这样,你说起话来不仅会头头是道,有条不紊,也会做到好玩、有趣。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语言逻辑,语言逻辑表达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训练方法,语言逻辑混乱怎么办”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