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国民间有“十八般兵刃”的说法,但是如果一支军队真的装备这么多种武器,那肯定是要乱套的。当人们看了很多历史小说、演义后,总误认为一些新奇的兵器能上战场发挥威力。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战场上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长柄的矛、枪、戟这一类。即使是相对较短的剑,也大多沿着越来越长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罗马军团就以装备短剑而闻名。
具体到中国古代战场上,出场率最高的武器就是各种长柄兵器,最早的矛是木矛,也就是把木棍的一端削尖,能够用来击刺就行了。后来有了石矛、骨矛、等等,就是把石质或是骨、制成的矛尖绑在长柄上使用。
戟是戈和矛的混合体,同时具有戈和矛的用途,也是在车战时代大行其道。不过戟的命运要比戈好,在两汉直到南北朝,都是军队中主要的作战武器。为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时代,就有很多武将喜欢用戟,比如董卓曾经和吕布生气,就用短戟投掷吕布。曹操手下的猛将典伟,既会使用大戟,又会投掷短戟。但隋唐时期,由于矛的杀伤力越来越强,而戟这种兵器不再有优势,于是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出现的青铜矛和钢铁矛,也是在长柄上加上一个尖头,只是这个头的形状、材质有所区别而已。在车战时代,矛的重要性不如戈、戟。战国晚期,青铜矛基本被铁矛取代,汉代人还给矛加一些能起到额外伤害的倒刺之类的部件。
唐代的矛,矛头减小,更为轻便,使用的灵活性增加。从这时起,矛就逐渐被称为枪。枪杆的材质也在变化,尤其是白蜡杆的应用,枪杆的弹性大大增加。我们在很多小说中看到的那些大枪耍得乱舞的描述,就是指这种装了白蜡杆的枪。
宋代以后的枪,花样更多,枪头的形状多变,而且有些带有倒刺、钩刺等等。大致上分为步兵枪、骑兵枪和守城枪,明清的枪虽然样式越来越多,但是基本也是延续宋代的思路。
关于矛和枪的区别,有一种说法认为,矛的形制比较单一,使用较为粗大的杆,重量大,尤其适合步兵们使用,在战场上排成密集的长矛阵,很有震撼性。而枪相对轻巧,讲求个人技巧,使用的方式也更多样。
矛、枪类武器,甚至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在使用,抗战时期的一些民兵组织,因为没有足够的枪械,也有很多人只能用长矛。当然这个时候就不能指望长矛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威力了。(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欢迎转发收藏,关注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