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当初看纪录片的时候,便对里面的“匠心”精神记忆犹新,而耐下性子慢慢读,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欢迎收听聊聊电台,大家好,我是小树洞,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尊师重道”。
很多人看《我在故宫修文物》,都会记住这样一句话:择一事,终一生。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在以后的节目中再谈。今天,想谈谈,师道的传承。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故宫里面的这些匠人,他们手艺的学习,不是如我们想象的,在某个学校或者培训班习得,而是被分配到某个组以后,跟随组里的师父学习。他们在称呼的时候,也都是用师父和徒弟作为称谓。铜器组的非遗传承人王有亮,甚至拿出了一份百年的“传承谱系图”。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青铜器修复的师徒传承故事。
故宫男神王津在讲述自己的学徒生涯时,说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下班的时候,老师父不洗手,我们也不敢洗。原先这儿有个盆架子,每天必须把这个水给打好了,洗手水。差一刻钟十二点,一打铃师父洗手,洗完手就下班了 。师父先走,我们锁门,关灯,断电什么的,基本就差个五六分钟再走。肯定师父先走。哪能我们先走,师父关灯锁门?打水得是徒弟打,哪有师父去给你提水去。家里没教,就是习惯,觉得就是这样,一个传统,也没人说过。你看亓昊楠早上来得比较早,到这儿把水都打好了,就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的办公室。从我上班到现在一年半了,我从来没有刻意想过要去关灯锁门,或者是早早的来了开门。就算是办公室的卫生,我都没有想过要帮忙打扫。虽然屋子里坐着的个个都是前辈,但是这种尊重,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好像已经开始有些变化了。
王有亮谈起现在的师徒传承说:以前老师傅带徒弟好像都是让你自己去琢磨,不会主动教,要想学就是偷学。所谓偷学,就是他做的时候你得瞄着看怎么弄。现在是主动教,生怕你不听。这怎么说,说实在的现在年轻的咱也不能要求太高,年轻人他不跟你调皮捣蛋就可以了,能踏踏实实跟你坐这儿就可以了。让他跟我那会儿似的受管教,你连自家儿子都没法管,时代不一样了。
是啊,时代真的不一样了。虽然我们现在也从老师那里学知识,从前辈那里学经验,但是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却在悄悄的变化。已经没有那种师徒共处一室,共同钻研的氛围了。以前我们称老师为师父,现在我们称老师为boss。从这种称呼的变化上,我们便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感情的变化。师父,带着一个父字,有着尊敬、崇拜,也有着浓厚的父子家人般的感情。Boss,是一个英文词,直译过来是老板,感觉这种局面,更像是我们为师父打工,赚点工钱,将来学成了,就可以自己做boss。其中的家人般的感情,竟是很难体悟到了。甚至于,在很多领域中,更是呈现出,师父与徒弟大闹,在媒体上开撕的局面。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最后借用南怀瑾先生的一段话: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