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扫六合】从李白这首《秦王扫六合》入手,聊聊“不死药”的谎言

一首诗也是一段历史,当我们在阅读一首诗的时候,也在追忆一段历史。

读诗忆史,第二十一篇:从李白这首《秦王扫六合》入手,聊聊“不死药”的谎言

凡是中国人,无不知李白,无不能脱口而出数句或者数首李白的诗。

即便是我姥姥八十多岁,文盲一个,依然能跟着幼儿园小班的外甥女一起背“静夜思、唐、李白......”

不过,提到李白这位诗人本人的经历和行为的时候,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历史就是这样神奇,当一个人已离开许久,关于他和他的一切都渐渐没入尘埃的时候,关于他的生平已经要到了需要专业学习才能了解的程度。

但是,他所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似乎让人觉得,这个人好像与我们依然在同在一个时空里。

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绞尽脑汁想成名;当功成名就之后,有些人希望维持自己的名声,也有一些人希望能永久留在这个世界看着自己被万人敬仰。

这样的念头,不只是普通的名人,连皇帝也不能幸免。

于是,“不死药”便诞生了。

准确的说,长生不老的愿望下,“生命”与“死亡”变成了“市场”上最昂贵的需求——有人热切期盼得到,有人为此愿意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自然会有“提供者”。只不过,是不是当世之人能等到,那便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了。

李白这首《秦王扫六合》便是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原诗如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首诗的字数比较多,也不是特别大众化的一首诗,所以我来为大家简单概述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及大概内容,以方便大家理解。

长期以来,秦作为一个小国或者周朝的诸侯国家而存在着。

其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97年,周王赐给非子一块封地,供他和他的族人使用——当然这样赏赐是有要求的,那就是需要为周王提供马匹等供奉。后来,非子的后代获得了爵位,并且渐渐扩大了土地的范围。

公元前770年,秦的统治者开始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他的国君打交道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为最要的事情是周平王东迁。因为犬戎进攻西周都城镐京(西安),并杀死了周幽王(周平王之父)。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于是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洛阳)。

由于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秦襄公为周王室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而周平王将秦的领地从附庸提到正式的国的地位,还承诺赐封给他西戎攻占的岐山以西土地。

这里要提一下,周平王承诺赐封的土地当时是西戎所占有,因而需要秦军自己去打回来......于是,秦军开始去打自己的“封地”。

虽然秦军在军事方面打败了西戎,也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而且周王室也认可秦的地位。但是一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之时,其他国家依然把秦看成一个次等的盟外之国。

不过,实际上,秦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是不断吸收着中原文化的。比如,大概是公元前753年,秦开始专设史官记事;公元前676年又开始和当时中原王朝一样过一些节日和进行夏祭;公元前326年,又开始冬祭。捎带提一句,冬祭在汉代也是重要的新年节日。

从一个次等盟外之国,到“秦王扫六合”,这期间就像一个接力赛一样。这个接力赛中最为最要的一棒是在秦孝公时期完成的,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国力的稳定提升。

商鞅是法家,原本不是秦国人。如果论起来身份,据一些专家考据,商鞅是卫国统治家族中的妃子之子。卫国是小诸侯国家,商鞅也没有能继承政治权力的机会,因而年轻的时候是去魏国寻找机会。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不久后便开始招贤。这属于当时国君都这么干的事情,因为那时候人才的选择并没有像后世科举制等专门的制度来选取,更多情况下需要通过招贤或者举荐来选择一些需要的专业人才或者管理人才。

商鞅当时魏国的一个小官,虽然也试图展示自己的才干,不过一直没有机会。

秦国和魏国两家关系一直不怎么样......简单来说,相互认为对方抢了自己的地盘。

当得知魏国的“好邻居”秦国在招募人才,商鞅和其他在别的地方认为不得志,准备换一个地方大展拳脚的人一样,去了秦国谋求发展——这和我们现在跳槽类似。倘若不帮着新公司打击之前的公司,可能前公司的领导会对这个员工评价更高一些。

商鞅显然对魏国曾经对他的不公平待遇极其不满,否则他是不会去秦国任职的。很快,商鞅发挥了他的才干,在收复黄河西部的领土上立了功劳——这块土地是公元前385年,魏打败秦后占领的。

商鞅的能力渐渐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他有了更大的权力,也提了更多的建议并且把这些提议执行落地。

公元前359年起的20年中,商鞅不顾秦贵族的激烈反对,进行了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公元前350年,秦迁都咸阳。

商鞅的军事能力也很强,他亲自率军征讨魏,一直到公元前340年,迫使魏将国都东迁,秦孝公进而收复了之前秦丧失的领土。作为报偿,商鞅本人得到了15个邑封地的赏赐,并获得了商君的爵号。不过,秦孝公去世后,公元前338年,商鞅被指控策划叛乱,被车裂......

但是,商鞅变法的政策内容却保留下来,这使得秦的国力不断壮大,以致它战胜别的国家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公元前325年秦公称王,公元前316年秦从楚夺取蜀的领土,紧接着夺取巴的领土。得到这些领土,不但使秦能确保其侧翼的安全,而且能进一步削弱楚的国力,以图后续。

在秦国日渐强大的过程,别的国家的君主也同样为了谋求强大而在努力着——凡是能当国君的,皆非等闲之辈,即使他本人比较闲,身后也有统治家族的代表人物在撑着。

到了战国末期,除了强盛的秦国之外,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也比较强大。这六个国家听取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苏秦的建议,用合纵之策以对秦,简称六合。

这场接力比赛依然进行着,除了军事上,也有政治上,更有外交上的。谁都不愿意被历史所抛弃,谁都想功成名就,谁都想“跑赢”对手。

终于,在公元前259年,这场接力赛迎了另外一位关键的“选手”——秦王赢政!

虽然他在公元前247年13岁正式即位,公元前238年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在统一前,他像其他的诸先王那样,以秦王的名义统治着,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称帝。

李白这首《秦王扫六合》,以极其精略的文字概述了赢政及其统率的秦军的威风,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开始第五次巡游,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这一次,他向东南行进,最后抵达了会稽山(今绍兴南)。他在山上祭大禹,并且立碑刻文。然后北上,接着又西行准备返回咸阳。大概是公元前210年7月或者8月,在抵达沙丘(河北南部)猝死......没有等到一直盼着的“不死药”。

由于秦始皇的特殊性——他被史学界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因而他的事迹在后续的传播中,会产生一些神话,也会产生一些诋毁。尤其是他的暴死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目前来说,并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确实记载或者考古证明,能让人判断出来他的病因。

如果去掉某些传说来看,李白诗中关于秦始皇寻找不死灵药的之事可以肯定是有所渲染的,只是渲染程度并不能确定。但是,这种添加“色彩”的背后,却与李白所处的时代与真实发生的事情有着联系。

那就是,唐玄宗对道教的过度信奉,以及对“不死药”的追求。

唐玄宗在公元741年设立专门研究道教的学校,命名为崇玄学,把它们作为国子监的一部分,以使考生按照明经科的模式,为参加关于道教经籍的专门考试(道举)做准备;公元742年,这些经籍都被官修加了注释,并且取了新的名字,也是这一年,“天宝”这样具有道教含义的年号开始启用......

玄宗时有1135座道观,550座尼姑庵。在长安和洛阳的太庙祭祀使用道教仪式,并且改祭祀五岳传统为道教仪式。743年,玄宗下令让所有道士交由宗正寺管理,使他们成为正式的皇亲。玄宗还在所有政府资助的道观中放置自己和老子的塑像各一。

关于这一时期其他的措施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从李商隐这首诗入手聊聊唐代的道姑和女仙

如果只是支持一种宗教或者建一些场所,并不是需要被特别指责的问题。但是,玄宗在信仰的道路上,也是开始“跑偏”了。

玄宗越来越注重修身养性,对朝政的事减少过问,以至于在他统治的晚期某些行为是......并不符合帝王的职责啊!

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

在李白看来,唐玄宗和秦始皇很像,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

话又说回来,“不死药”也不是玄宗一个人相信,而是那个时代几乎到了人人皆信的程度。区别是,有些人渴望不死,而有些人没那么渴望。

简单来说,日子过得滋润的,比那些过得不舒坦的,更渴望延年益寿,争取不死。所以,寻丹觅药,也算是社会风气了。

皇帝尊奉道士,贵族名流、官员同样将这些道士待若上宾或者亲自登门求教(药),普通的民众跟风也在追捧。

有人说,那皇帝和社会名流也不傻,如果那些术士们号称能炼不死丹药,一直没个成品出来,或者出来一个什么东西吃了没效果,那不就被发现是骗子了吧?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因服用各种不死灵药而死的皇帝、贵族,历代都有。包括晚唐的几位皇帝的死亡都被怀疑与此相关。但是,以当时对医学的认知程度来看,民众还是更愿意相信吃了能强身健体,多活几年。

当然,这些“不死药”吃下去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比如,自汉开始泛滥的“五石散”也是后世流行的“不死药”之一。我们现在知道其构成的物质是硫化物及矿石等燥热上亢类药,所以服药之后那感觉是相当难受的。不过呢,当时普遍认为这样的状态是“轻身益气,益寿延年”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还有一点也是这些“不死药”在当时能被人相信的原因,那就是这些丹药与房中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的说法被当时人们所认可,于是,这些丹药实际上也就是起了一个“伟哥”的作用吧——毕竟起到了作用,所以更得当世之人追捧了。

故事的最后,秦始皇赢政没有等来“不死药”,唐玄宗李隆基也没有。

公元762年,已经是太上皇李隆基驾崩;同一年,诗人李白也病逝了,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扫六合,扫六和的意思,横扫六国下一句,秦王扫六虎视何雄哉虎啸!”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