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搜神记电影】搜神记:Plaubel Makina W67的罗马缘

说到Plaubel Makina 67,关于它的传说太多了。窃以为如果一个摄影师一生必选几部相机, Plaubel Makina 67就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对号。

它是日本传奇相机制造商土居君雄一生追求一台“理想化的相机”的产物。Plaubel这个品牌本来于1920年诞生于德国,土居雄一为了他的这一理想,于1975年远赴德国,与年迈的Plaubel先生签下协议,购买了Plaubel的商标和一台全新的相机makinette的设计图纸,回国后土居并不满意于这款相机的设计,于是找尼康公司和小西六(柯尼卡)公司分别生产了镜头和机身,1978年一台全新的Makina 67横空出世,当时就惊艳一世人。

它被称为最薄的相机,镜头折叠进机身只有一本硬皮书那么厚;如果要打开镜头只需要按一下机身下的小红钮,操作携带都非常简便。它的机身却重达1.2千克,因为是坚固的全金属结构,所以它有个美誉“大徕卡”。据说美国军方的摄影师一度装备的就是这台机器。最传奇的是它的镜头,Makina 67 所装配的这枚Nikkor 80 mm F2.8镜头被称为“王冠上最闪耀的宝石”。它成色的表现折服了无数的摄影家。著名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和金村修都是Makina67的粉丝,日本摄影家细江英公有一张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经典标准照,就在脖子上挎着一台Makina 67;荒木经维更是有多张手持Makina的工作照,甚至有左右双肩同时挎着两台快步行走的模样;2001年日本每日放送电视台为摄影家金村修拍摄的纪录片中,一部Makina 67更没有离开过他左右。德国导演维姆· 文德斯也是个Makina迷,甚至在他的电影《帕勒莫枪击案》中让男主角手持Makina 67在意大利南部小城帕勒莫中游荡拍照。后来Plaubel Makina 又于1981年生产了镜头为55的W67,广角的构图看上去更舒服,镜头也非常出色。

由于研发生产成本太高,土居并没有赚到钱,1989年东京地方法院裁决土居雄一的公司破产,土居一直奔走呼吁,得以于2003年复产,并于2006年最终完成了生产“理想的照相机”的梦想,只是此时数码大潮已经席卷而来。

我一直想有一台这样的相机,不过为价格困惑,因为虽然到了如今的数码时代,那些有高贵血统的相机已跌成白菜价,但一台成色较好的Makina仍需要一万六七千元人民币,所以这个夙愿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上一次去意大利罗马,我的梦想得以成真。每次去欧洲,我都喜欢逛一些二手相机的器材店,而且每次都有所斩获。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走低,使我们完全有希望买到一些好东西。那一次我到了罗马,天下着小雨,也无法在街上游逛,就跟当地的向导朋友安德烈说去一家我曾经去过的二手相机商店淘宝。他轻车熟路地就把我拉到了那儿,我本来是在诸多的徕卡相机和镜头、滤镜中徜徉,无意中看到了一台Makina w67,成色挺新,带着一个手柄,一只和很新的专用皮包。再看价格,心动不已:标价只有650欧元。我让店主取出来相机把玩了一下,过卷正常,快门清脆有力,黄斑明亮。当即给他还价600欧元,店主倒也痛快,600欧元成交,还送了我块黄镜。当即从店里买了一包柯达TMX400胶卷,路上试拍了几卷。回国后冲出来,镜度、影调满意得不得了。关键是价格,感觉有捡了钱包的感觉。

在他店里,还看到一台阿尔帕的TC,机身,加罗敦斯德70镜头,加一个成色非常新的林哈夫69背。这三样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应当不下于10万元人民币,而在这家店里,只标价5500欧元,跟老板商量了一下,他愿意5000欧出让。老板个子很高,戴个眼镜,沉默寡言,感觉他内心并不舍。我看了又看还是放下了。好东西不愿意放手,可是阮囊羞涩,口袋中阿堵无多,只能忍痛割爱。

(以上图片均为Makina w67拍摄, 胶卷为柯达TMX400和TX100)

照片是有思想的,摄影是有灵魂的。

六月影像馆,与您一起聊聊那些与影像有关的故事。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搜神记电影”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