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夜色还未降临,游走在会昌县城的街道巷陌,探寻即将失传的老手艺。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老巷尽头找到了我们这次的主角——传统藤椅手工艺制作。当向这户家庭作坊的主人到明来意后,对这一门技艺的体验感受便随着一系列的震撼而逐步深入人心。
刚刚入夜的会昌县城不失繁华模样。
翻腾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数根藤条互相交织,上下翻飞,就如花蝴蝶般。其实这个过程更像台风中的巨浪,狂燥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可最终却又归于平静,组合成一个个规则的图案。
在这个家庭作坊内,一件件纯手工藤椅就是这样创造出来。
这或许就是藤蔓的归属,不管它扎根土壤时多么的纠缠,洋洋洒洒多少轮回。一旦经过藤匠们的手,必将趋于平静归于安详,成为世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
藤匠不吝惜岁月,编织着时光。现在流水线越来越急、人心越来越浮,藤匠们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的生计谁能读懂?他们的精神何处安放?难道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条再艺人手里犹如有生命一般。
生计
藤,一生留下了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它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一把藤条最终在老艺人的手里慢慢的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当我们透过那双被老茧包裹着的手,一个个藤制品就如魔术般由藤条生长出来时。藤,也就由深山老林一跃来到了万家厅堂之上。不知这是对藤最好的安排还是对匠人们最尊崇的致敬?
透过那双被老茧包裹着的手,藤制品就如魔术般由藤条生长出来
忙于生计、困于忧虑、被迫无奈…… 时光毫不皱眉地匆匆而去。可时光总归是时光,并非我们所能挽留,它只是依照着它该有的速度默默地划过我们身畔,就如藤匠手中的藤条,一根根毫无停滞的穿梭在它应有的轨迹里,只不过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或许这里会有一刻是藤匠为生计忙碌时的满足、为得到大主顾青睐时的喜悦、为孩子能穿上新衣时的欣慰。总之,快乐的时光总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时间并不多。
精神
藤,不怕挤、不怕压。柔韧有弹性的特性,正是藤匠们为了谋求家庭幸福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在,有希望就有明天,人生过程本就是忍耐、奋斗、修炼的过程。望着藤条在藤匠们翻飞的指尖中来回变化。生机勃勃的康庄大道就在眼前闪现,辛勤劳作的藤匠们岂会不喜悦呢?
柔韧特性,正是藤匠们为了谋求家庭幸福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在
然而正是这样朴实、勤恳地劳作却换回了并不匹配的报酬,但他们依然不辞辛劳,一天又一天。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而如此强于忍受,但他们都是可敬的。
处在社会底层的藤匠,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的辛劳并未压倒他们,反倒是年复一年在藤条面前的弯腰挤兑,却慢慢地累弯了腰,看着墙角路边售卖藤制品的他们,那腰也就更像一根根藤了。
年复一年在藤条面前的弯腰挤兑,他们慢慢地累弯了腰
转变
藤,是种密实、坚固、轻巧、坚韧的木本枝茎,天然材料。它通过手工艺的编织,可做成藤花篮,藤屏风,藤椅等工艺品,外形精巧,经久耐用。如今,社会进步,很多人都习惯了用塑料制品,可依旧有人愿意使用藤制品生活,这已成一种习惯,一种回味,一种对曾经艰苦岁月的印记,正如一些老人说的:旧的东西更耐用,更难忘,更具念想,做人不能忘本。
看着藤椅的框架慢慢成型不由感叹手艺人的细密心思。
随着近几年的环境问题越发凸显,一些环保的手工艺制品也越来越受到追捧。藤制品这类在以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又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似乎藤匠们新的春天就将到来。但现在的网络却让藤匠们有些茫然,不知藤条将从哪里穿过?编织的花样又是否会像以往那样受人欢喜?这或许便是匠人们需要适应、改变、接受的吧!
这些环保的手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捧。
懂得感受变化的人就会拥有幸福。生活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一门老手艺的消亡于兴盛,一个职业的没落与兴起,无时无刻不在说明时光在变化。它每时每分每秒都像一束藤一样缠着你,绊着你,让你那已经结痂的创口再次崩裂,记忆犹新。记得有人说过:“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变化的尾巴。死死的抓住!”或许这才是真正生活。
看着手中的藤椅逐渐成型,艺人开心的笑了。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会昌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蔡涛 发布: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