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愚者】菜根谭:人的属性并无高下,足够用心才是智者

菜根谭:人的属性并无高下,足够用心才是智者。

一、

有人非常聪明,但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有人看似愚笨,但人生走到末处,却能成就功业。

很多人便疑惑,为何聪明却为没有功业?其实在这个世上,人的属性并无高下之分,真正的能人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在于用心,成就的高下不仅仅是在于智商的区别。

正如这样一句话:“久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足够用心和认真时,这件事情一定不会辜负他,或许时间会让他多一种沉淀的过程,但是最终的结局定然不会让他失望。

《围炉夜话》之中说: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虽然天资不够聪颖,但考虑事情如果能够做到处处精细翔实,这便是一个能人了。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聪明人不可能事事聪明,也不会事事都有所得,有的时候会因为自作聪明而坏事。但是貌似愚笨之人,若能够足够用心的去对待一件事情,反而有四平八稳的过程,最后反而皆大欢喜。

在这种看似迷惑的现象背后,其实藏着两个不易察觉的玄机:

其一:人之智慧往往违背天道

如果拿世俗的角度去看,很多人特别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总是自以为是,甚至耍弄心机与手段,这样的聪明恰恰是违背天道的。

所以在世俗中认为的聪明,不但难成事,反而容易坏事。

其二:“愚者”更踏实用心

所谓聪明人,心思太过于跳跃,很难踏实的在一件事情上花功夫,但是看似愚笨之人,却往往低调而朴实,他更加注重自身修为。

而他们往往能够诠释厚积薄发的过程,每一次的点滴积累,都会成为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基础。

张良能够成为一代帝王之师,与他的才学有关,但是更与他能够安心蛰伏的精神有关。

张良出生于韩国贵族,从小也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韩国灭亡之后,为了重新振兴韩国,带着楚剑周游列国。

他曾经去“淮阳”学礼,他所学的是周礼,以及与此有关的礼仪,而他通过这次有目的系统的学习,领悟了许多东西。

张良学礼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要复兴灭亡的韩国,二是发扬已经没落的贵族世家,三是寻找韩国遗落的民众。

学礼之后,张良又向东出发,最后结识了仓海君,这个时候他一方面寻找可以刺杀秦王的人,另一方面跟着仓海君学道,在这里一呆又是12年,这些道家修养在张良的后半生中,体现了非常明显的价值。

后来刺秦行动之后,张良获赠《素书》,终于智慧大开,最后在刘邦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学谋略,终成帝王之师。

正所谓大智若愚,在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甚聪明,不起眼的人”,往往处世低调,更能注重修为,为自己奠定厚积薄发的基础。

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研究学问,创造功业,绝对不是一时的聪明劲可以达到的目的。

《菜根谭》之中说: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金一样,反反复复的锻炼才能成功,急于成功的人没有高深的修养;做事就像使用千钧之力的弓弩一样,要有的放矢,轻易的施为,难以成就宏大功业。

沉淀下来自己的心情,蛰伏到一定程度,外在功业自然显现。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并且和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他小时候随着父亲学书法很有天分,但是经常沾沾自喜,母亲就对他说:“写完院子里的十八缸水,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王献之颇为不服,自恃聪明,练习五年之后,把写好的字拿给父亲去看。

谁知道王羲之看到之后直摇头,看到一个“大”字时,微微一笑,随手在“大”字上面添了一点,变成“犬”字。

王献之又把这个书法拿给母亲去看,母亲看了就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王献之听了之后感叹不已,从此发奋练字,在书法上才有了真正的突飞猛进。

成就不是靠自天资聪颖才能得到的,有一些人天资迟钝,但是通过勤能补拙,沉淀下来自己的心性,照样能成就一番大业。

有高于世俗的沉潜心态,做到足够用心,为事做到足够透彻,通过点滴积累夯实人生基础,这才是做事的真正准则。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愚者,愚者塔罗牌,愚者诡秘之主”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