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枪骑兵
"秦皇按长剑,杀人如刈草"。
秦汉时期是中国铁兵取代铜兵的重要时期,钢铁在兵器上的应用催生出武器种类、战争方式、技击武艺等一系列变革。最显著的变化就体现在秦汉时期钢铁刀剑较之青铜兵器都变得更加狭长锐利而又坚韧不折。
秦汉时期也是我国最具尚武风俗的历史时期,不仅有着犹如千年后日本武家体制那样完备的"士人体制",而且也有从舆服、礼仪、道德方面的种种严格规范,非常具有中国版武士道雏形。"士人"个个必须着冠佩剑,修文习武。除了士人,社会上还有大量"任侠""剑客",快意恩仇、以武犯禁。这个时期无论君王、将相、士人、游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酷爱佩戴长剑。
▲秦汉时期的士人形象,着冠带剑,是制度要求。可以想见,当时社会上对长剑的需求一定非常之大。
▲秦汉武风炽盛,士人任侠无不爱仗剑搏击。因此也是剑术流行的时代
秦代出土的长剑还是青铜剑,不过不排除大量钢铁长剑存在。而汉代出土的钢铁长剑就非常多了,它们的的确确非常长,常见的有一米左右,更长的往往1.20米,甚至还有1.50米的超长长剑!这些长剑配上剑鞘后,剑器还要增长一些,因此这个时期有了一个名词:长剑柱颐,就是形容那些做武官、近侍的士人,个个都拄着长度达到下巴的长剑。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当时长剑的流行。
▲秦长剑
▲出土的汉长剑
▲现代刀剑工匠复原的汉代长剑
既然秦汉时期长剑如此盛行,那么长剑的佩戴方式就必须讲究科学合理。我们知道长剑如果太长,会存在一时间拔不出来的困窘,如果要是生死存亡的搏杀格斗之际,不能迅速拔出利刃,就是死路一条!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荆轲刺秦王,秦始皇本身带着狭长的宝剑,情急之下拔不出,在大臣的提醒下,该用背后拔剑方式,从奏效。这个例子就说明佩长剑一定必须讲究佩剑方式。
汉代一般的官吏士人,如果依照礼制,佩剑应该是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方式,就是常见的剑柄朝上。
▲今天古服爱好者复原的汉代士人形象,大有"高冠长剑万夫望"的气派神韵。
▲另一种更长的长剑,则是一种仪仗器,是宫廷武官或侍卫的用具,符合"长剑柱颐事玉阶"的形象。
不过,这种佩剑方式,在一些需要戒备警惕的危险场合,就不行了,这种佩剑方式,往往会由于拔剑夹角太小,造成拔剑"轨距"太短,而无法迅速拔剑,甚至拔不出!
正确的做法就是增大拔剑夹角,增长拔剑轨距,秦始皇的"王负剑"当然是一种有效方式,不过这种样式太不符合舆服制规定的庄重得体的要求,佩剑还应该在腰间。所以另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一种大家不太常见甚至怪异的方式,就是剑柄朝下的方式。
▲"王负剑"方式在讲究礼制的时代是非常无礼的。
所以,这种剑柄朝下的方式,才是武士在临战、或者需要戒备的状态下正确的长剑佩戴方式。它可以使人加大拔剑夹角,从而增长拔剑轨距。
除此之外,这种拔剑方式,由于需要人体极大的扭曲身体,所以会极大的积蓄拔剑力度,拔出长剑还可以顺势一挥,就是一个漂亮有力的砍杀动作,根本无需多余的动作,这也是日本"居合道(拔刀术)"的一个原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