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末,出了一起与游戏圈息息相关的乌龙事件。
多家国外媒体报道了一位叫John Duttenhofer 的美国青年,只身前往叙利亚加入武装部队,对抗恐怖组织的故事。
富有传奇色彩的部分来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使命召唤》(动视旗下著名FPS游戏)系列的死忠粉丝,最多每天要玩13个小时。
作为一名狙击手,使用的生存技能和武器知识都来自《使命召唤》的熏陶。
“是FPS游戏教会了我基本战斗知识以及如何不被杀死。”这句气势磅礴的“口述”被加了大大的粗体,成为游戏宅们顶礼膜拜,聊以自慰的兴奋剂。
“别人打职业,他在上战场”“战场上可没有呼吸回血,太牛了”,“CF、吃鸡大神组个队,能拯救全世界!”
结果吃瓜群众们屁股还没坐热,当事人就急忙在推特和脸书上澄清:
这是条假新闻!!!
原来这位美国青年的确奔赴了反恐前线,也在采访中提到了《使命召唤》,但并不是原文的意思。
他的本意只是部分游戏能帮助志愿者和当地人提前了解武器特性,学到如何找掩体,隐蔽自己,而且比起游戏,战争是很残酷的。
最后他还不忘给《使命召唤》系列补上一刀:我从16岁开始就没玩过这辣鸡游戏了!
一天之内,从《使命召唤》变成《“屎”命召唤》,动视的心情肯定是“日了狗了”。
当然还有各家翻了船的媒体朋友们,其中不乏《每日邮报》这样的大咖,删帖的删帖,道歉的道歉,而在国内网站你现在还能搜到这条假消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头想想,“靠玩射击游戏学姿势,扛着荷枪实弹上战场”这样的故事未免太科幻了,不但被主流媒体大肆报道,第一时间还有这么多人相信了(包括我T T),大家都石乐志吗?
倒也没这么夸张,随着游戏越来越全面,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感情和精力也与日俱增。
就像玩多了《彩虹六号》,上课走进教室先找摄像头,游戏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自己在人心中的地位的,甚至映射在现实里。
慢慢地,对游戏本身、游戏里的要素极度痴迷的“极客”们出现了,无论全心全意还是亲力亲为,他们总在试图捅破边界的窗户纸,延续与游戏的快乐时光。
而“硬核”游戏粉丝,也就是游戏界的“追星族”们,甚至比你想象的狂热一万倍!一点不输其他领域。
追星族这个词,自打我懂事以来,好像一直带着淡淡的贬义,确实有一批人缺乏理智,脑回路清奇,容易堕入疯狂。
最近又被某号称三毛转世的女文青,倒贴五旬导演的自爆八卦刷新了下限,堪称新年追星新标杆。
而在游戏界,一位叫Fractal的美国姑娘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去年刚过完圣诞,她就在社交网路上发布了一条惊人的宣言:她决定要和俄罗斯方块结婚了!
Fractal每天花12个小时玩俄罗斯方块,打开她的房间,堆满了俄罗斯方块抱枕、俄罗斯方块台灯、俄罗斯方块项链。。
最终她不顾家人反对,将要举行一场与俄罗斯方块的盛大婚礼私定终身,声称今生今世只爱俄罗斯方块。
在默默祝福这位姑娘的同时,结婚?我们邻居岛国的小伙子们肯定不服了。
早在09年11月,就有位网名“SAL9000”的日本男子,在关岛的一所教堂,举办了自己与《Loveplus》(爱相随)中女主角姐崎宁宁的婚礼。
“和纸片人谈恋爱”在国内宅圈也很流行,但真的胆子大到公开处刑,我也服你~
先别笑话这些代入感过度的玩家们,因为只要添加些现实的佐料,瞬间出炉一盘专虐单身人士的狗粮大餐。
被戏称为“少女卷轴”或是“老滚”的《上古卷轴》在国外有着无数拥趸,merlinofgondor和他的新婚妻子就沉迷其中。
他们说走就走,选择了与《上古卷轴》北欧风貌相似的冰岛度蜜月,还在各自的手臂上纹上了游戏中的龙语,晒在了Reddit上。
这要是在国内论坛,禁言套餐是免不了的,下面一群老哥还会留言:lz好人,求结婚mod。
讲了这么多情感向的,其实大多数游戏粉丝偏向克制内敛,他们热爱游戏方式,通常是为游戏干点实事,看过佼佼者的作品后,不禁感叹,热爱游戏的人更懂游戏。
去年腾讯代理了一款叫《流放之路》的游戏,乍看之下,这不就是暗黑破坏神吗?难道腾讯本性不改看上了“借鉴”游戏?
事实上,《流放之路》的制作人Chris多次强调,自己是暗黑系列的狂热粉丝、忠实玩家。
为了做出延续暗黑风格的游戏,Chris放弃了原本的工作,投入全部热情完成了《流放之路》的开发。
玩过《流放之路》的朋友未必很喜欢,但都不得不承认,这款“粉丝作品”比《暗黑3》更加像《暗黑2》的续作。
粉丝们已经不单单是玩游戏的角色了,他们会主动去传承游戏的精神内核,像各种同人作品,COS的涌现也都属于这个范畴。
去年风评不错的《索尼克狂热》,就是狂热粉丝们组成的团队做的,为这个濒危的游戏系列打了一针强心剂。
回到文章开头的乌龙事件,真的有人会因为喜欢一款游戏,身体力行,克服艰险,来一次纯粹的朝圣之旅吗?
真的有!虽然没到反恐精英去反恐,真人突突突的程度。
一个荷兰小伙Esra Karabbe因为对《莎木》的痴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河南习武,在桂林入乡随俗,于乡间寻觅风光。
这里给没听过《莎木》的小伙伴简单科普下,《莎木》是由殿堂级游戏制作人铃木裕主导的系列大作。
前几天,后台有人问我沙盒游戏鼻祖是哪个游戏,《莎木》绝对算一个标杆,顺带一提,现在广泛使用的“QTE”玩法,也是《莎木》首创的。
不同于重视游戏性,《莎木》数十亿的开发经费几乎全用在构建一个真实的世界上。
虽然游戏思路太超前,销量暴死,但《莎木》所营造的东方世界给当时的西方玩家造成了成吨的心灵冲击。
尤其是《莎木2》的故事背景放在了广西桂林,在老外心中埋下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白鹿村,一个天真的姑娘:玲莎花。
不夸张的讲,如果李小龙、成龙的电影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功夫,那么《莎木》就是跨世纪那代外国游戏玩家,对武术、桂林、漓江、甚至中国的启蒙书。
这个荷兰小伙追随游戏主人公芭月凉的身影,来到中国,遭遇了经典的旅游诈骗,只身前往河南的武术学校做学徒。
经历了一个月的严酷功夫修炼,他随身携带的游戏机让师兄弟们大开眼界。
坐了23小时的绿皮列车,去往广西桂林,体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
买下竹筏,漂流在漓江上,探访沿岸仍保留着风土人情的小镇。
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时隔四年写成回忆录仍然记忆犹新。
无独有偶,当《莎木3》开始众筹的时候,一位ID为“wdrpgwd”的玩家晒出了自己高达1万美元的捐款。
随后他解释道,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莎木》粉丝,因为对《莎木》的痴迷,如今他选择在桂林帮助贫困孩子,当一名外国教师。
“我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莎木》的影响,在我的想象中,于桂林漓江之上泛舟游荡是最美的憧憬。”
看到他晒出的照片,不少人为之感动,比起一个出手阔绰的土豪,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个狂热游戏粉丝的执着。
我想作为粉丝,他们都是幸运的,从优秀的游戏中获得感悟,随后付诸于生活。
可能玩游戏的过程就是欣赏一首音乐,等待着某个音符撩拨到自己的心弦,无论是激情似火,还是平静如水,我们都知道那个感觉叫做:热爱。
当热爱累积到一定程度,心中的“朝圣之地”便永远为你伫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