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一共诞生了422位皇帝。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中国的皇帝虽多,但这个职位毕竟是个难度极高的职位,所以干的好还能被后人传颂的并不多。
唐太宗李世民绝对能算得上一个,他28岁登基,在位23年,期间在税赋上他主张轻徭薄赋,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在人才选拔上,他推广科举制,主张唯才是举;在言路上,他虚心纳谏。正是李世民的这一系列举措,直接造就了贞观之治,造就了盛唐。
话说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是来路不正,按现在的话说,李世民是个造反派,这事还得从唐朝没有建立之前说起。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隋朝的重臣,公元617年,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的劝诱下起兵反隋,并承诺建国之后将李世民封为太子。起义军当年就攻破了隋朝的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虽然已经登基称帝,但此时他却并没有统一全国,只是控制了河东及关中一代而已,可以说是弹丸之地,此时尚处在创业初期。因此,李渊的几个儿子经常带兵出征,其中威望最高,功劳最大的当属次子李世民莫属,可以说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公元621年,李渊统一全国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唐朝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按理说李渊就该兑现当时太原起兵的承诺,立李世民为太子。但实际上早在李渊称帝后的两个月,就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把长子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到了和平建设年代,不仅没有废黜之意,反而准备当成接班人培养。
当然,立嫡长子为太子这点从历朝历代的传统来看无可厚非,问题是李渊之前就已经答应过人家,而且这个人可不一般,有赫赫战功不说,关键是威望高、得民心,野心还非常大(一般人哪敢撺掇老爹谋反。)于是,李渊的行为引起了李世民的极端不满,太子党和秦王党的矛盾日益加剧。
李渊做为皇帝,不忍心看见儿子之间相互残杀,并未妥善处理,只是采取平衡策略将事情压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但这只是只是延缓矛盾的爆发罢了,该来的总会来。公元262年,李世民接到两份急报。一是命令房玄龄、杜如晦禁止靠近秦王府半步;二是突厥突然来犯,太子建议李渊由李元吉做统帅,李世民、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等人随同出战。
很显然这是太子准备控制军队,置秦王党于死地。李世民决定提前动手。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将私养的勇士都调到了京城,埋伏于玄武门附近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射杀。
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太上皇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