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很多人都用电视或手机看直播
酣畅观看的同时
你是否会想到天上的卫星
曾经,我们看电视
是靠租用外国通信卫星
无论看什么都受限于租用时间
而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我国一颗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飞天的起点就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大凉山腹地的深山沟
他们白手起家,建发射场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酒泉因为毗邻边境,不利于战备,需要再建一个新的发射场。
从1969年12月到1970年3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了选址勘察小组,对8个省份25个地区进行空中和地面立体式勘察,选址定为四川省越西县。
但当复勘组到达越西后,发现这里山高沟深,地盘不开阔,基础建设成本较大,从长远看,很难满足一个现代化发射场的最佳要求。而距离越西县几十公里外的西昌松林地区吸引了复勘组的注意。
时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站发射测试室主任李联林回忆:“这里纬度低,离成昆铁路近,地质情况好,能建好几个发射工位。 ”
几经周折,原先定下的越西方案,被脱颖而出的西昌所取代。
王建波是第一批到达西昌的建设者,当时负责建设施工的运输保障工作。
由于水土不服,他们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干活,当时的沟里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
艰苦的环境,锻造了一批能打硬仗的队伍,为国家修建一座新发射场的光荣使命,激励着年轻的建设者。
山沟的发射场与外界隔着一条安宁河,开展建设首先要打通物资通道,修桥便成了西昌建设发射场的首要任务。
曾见证红军长征的西昌,再一次见证中国人逐梦太空的征程。建设者们为大桥取名——长征桥。
“租用卫星时间已到”
大家都憋着一口气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所带的一套地面通信设备,让人们大开眼界。
在美国已经可以实现万里之遥的同步通信时,中国的通信手段却很落后。寄一封信,可能要一个月才能收到;打一通电话,要通过复杂的转接,还可能因为信号干扰,听不清对方。
因为没有通信卫星,有电视,却要租用外国卫星,才能看体育比赛。很多人都记得有一次女排比赛,看到最热烈之处,屏幕却出现“租用卫星时间已到”的字样。
这样的场景,让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有自己的通信卫星呢?
1974年,周恩来总理批示: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
写完批示之后的第11天,周恩来总理因病住进了医院。关于通信卫星研制的“5·19”批示,也成了他生前留下的最后的重要批示之一。
航天人不惧危险和挑战
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发射
1983年,新的火箭和卫星送到西昌。
这次卫星发射使用的是当时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火箭,并首次使用低温的液氢液氧作为火箭燃料。
这种燃料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但极容易挥发和泄漏。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一根针从一米空中坠落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混合物。将近10吨的燃料一旦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李联林是此次通信卫星发射中,地下指挥所的指挥员。他的任务之一就是负责火箭燃料的加注。
作为离火箭最近的人,李联林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悄悄地给父母、妻子、女儿分别写了遗书。对女儿,他写道:“你的爸爸,心甘情愿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爸爸爱你,永远爱你。”幸运的是,遗书并没有派上用场。
1984年4月8日傍晚,伴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起飞,奔向36000千米的太空。
4月16日19点40分,卫星定点在125度的赤道上空。至此,遥远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
1986年2月1日,在西昌发射场,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结束了中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中国所有高轨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发射任务。
如今,我们不仅可以坐在电视前看大千世界、看航天发射,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网络同步收看。
自1970年组建以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断追梦
下辖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
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步一个铿锵脚印
太空浩瀚,征程漫漫
西昌航天人还将书写更多精彩
来源:央视军事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联合策划
监制丨马烨
主编丨白晨
编辑丨王珊
视频编辑 | 刘竞阳
央视军事
来源: 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