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由于评书演义及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刻画,汉末名将关羽的民间形象已经非常固定,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是他的“标准配置”。但无论在考古出土的三国时期文物,还是三国时期的史料的记载中,都没有发现青龙偃月刀这类兵器的踪迹。在事实上宋代以前,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唐代张九龄等所撰的《唐六典》、唐代徐坚的《初学记》对刀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然而都没有提到青龙偃月刀这类兵器。
偃月刀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官修的《武经总要》一书
,《武经总要·器图》“掩月刀”的形状绘图与后世传说的关公青龙偃月刀几乎一样,只是刀身上没有青龙纹饰罢了。偃月刀得到大规模运用已经是在明代了,且多为军中仪仗或武举考生习武用刀,并非实战用刀。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就有记载:
“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即便关羽武功高强,有能力使用这种笨重的兵器参加战斗,从历史年代上讲,他也不可能以青龙偃月刀为兵器。三国时期的刀大多为窄而直的环首刀,其长度在一米左右,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刀刃。总而言之,正史上的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可能性很小。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青龙偃月刀
那么,关羽会使用哪些兵器呢?
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提到关羽用什么兵器,裴松之注中对此也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它一些史料寻找答案。南朝梁时的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记载:“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
▲电影《赤壁》中关羽的形象,其使用的木柄长刀应该是取自演艺
虽说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关羽已死,这条史料多半靠不住,然而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出结论,当时的高级将领依然以剑作为兵器。一方面剑一直被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可以用来佩戴,另一方面剑虽然因其特性无法如春秋时期一般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缺乏实战价值,相反千年以来,剑在武功高强的武将手中威力一直都不可小觑。唐代郎士元的诗作《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中有如下描写:“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亦可旁证剑是关羽所用的主要兵器之一。
▲新三国中关羽持剑的形象
但我们知道,作为骑马的武将,使用的主武器应该是很长的,剑只能作为副武器。那么关羽使用的是何种长兵器呢?很多当代历史学家认为,关羽使用的长兵器应当是长矛或戟。如《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关羽斩颜良的过程如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很多人断言,既然是“刺”,那关羽当然不可能用刀,否则史书记载就应当用“劈”、“砍”这一类词了。关羽使用的应当是长矛一类兵器,至于后面的“斩其首还”,自然是关羽刺死颜良后,抽出随身所带的环首刀或剑砍下颜良首级,因为矛、戟是不能用来劈砍的。
如此看来,正史上的关羽以矛戟为主武器,环首刀与剑为副武器,但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也不尽然。
▲关羽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其实三国时期是存在长刀的。《三国志·典韦传》中记载:“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晋书·载记第三》描述东晋陈安的勇武“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资治通鉴》也记载了陈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正史明确提到的“长刀”与“七尺大刀”,典韦是与关羽同时代的人,陈安时距离三国时代结束不过四十余年,距离关羽的年代也不过百年。
南朝梁时的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这是反映关羽用刀的直接记载。前面提到的那个陈安,在《灵异志》还有一段记述,“双持二刀,皆长七尺,驰马运刀,所向披靡。”同样是留下勇猛之名的武将,同样使用双刀。因此关羽所用的“万人”双刀,很可能是类似陈安的那种七尺长刀。
▲《古今刀剑录》
至于以《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的“刺颜良”(我们暂时不考虑刺可能为“剌”的误写)认为关羽不用刀而用长矛,其实也有些武断。从史书上看,“刺”也经常被用来形容刀的运用,《汉书·苏武传》载,汉王朝派苏武出使匈奴,当匈奴逼苏武投降时,“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可见刀是可以刺的。另外《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关羽斩颜良过程也是“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显然即使是青龙偃月刀,也是可以“刺”的。汉朝骑兵多使用直刀,而非后世的弯马刀,正是因为直刀既能进行劈砍,也可以进行穿刺。穿刺会给敌人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一击就可以使敌人的战斗力丧失。
▲电影《关云长》中的关羽形象
另外,关羽斩颜良的解读中还有一个要点,也就是对于“斩其首还”的解释。一般说法,关羽用长矛刺死颜良之后,下马砍下颜良的脑袋后撤退。但我们知道正史上的白马之战并非小说中的两军对峙,关羽冲击堂堂之阵,也不存在袁军被关羽全都吓得停在原地不敢动的情况。《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可以“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在正史中将不太可能。正史上的白马战斗是曹操率兵对颜良部队进行的突袭,双方已经处于交战状态,而关羽的“斩首行动”属于突击,务求速战速决,因此关羽不一定具备下马砍颜良脑袋的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关羽多半需要在马背上完成所有工作。这样一来,这一条记载不但不能得出关羽同时使用环首刀和长矛的结论,反而旁证关羽使用的长刀。
▲保存至今的环首刀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长刀不是长柄刀而应该是长刃刀。我们知道汉代骑兵已经普遍装备环首刀,而这种环首刀有种加长版本,也就是仪刀。根据魏晋时代的壁画显示,这种仪刀是一种长刃刀。长度正好大约在七尺左右(魏晋时代一尺大约23cm),正好与前面记载的长刀长度想对应。另外,关于仪刀也有“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的记载。
由此可见,关羽、典韦、陈安这样的猛将所使用的长刀就是应该如仪刀这样的长刃环首刀。可以相见,对关羽、陈安这样的猛将来说,马上双持这样的长刃刀,是多么具有杀伤力。而这也正可以对应关羽“万人敌”的称呼。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正史上的关羽虽然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使用长刃刀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东汉环首仪刀
那么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形象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在后人心中,关羽已经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了, 而是一个万众崇拜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必然会有一个完美的形象,也要有一个个性鲜明、威武霸气的兵器才行。再加上历史上的关羽很可能用过长刃刀。所以明清时代的小说家就可能将长刃刀理解成了长柄刀,于是将那个时代的偃月刀设计成了关羽的兵器,并取了一个很威风的名字———青龙偃月刀。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大明孙承宗。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沈的私人微信号:LQLSSFB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