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1月21日这一天,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了一场科学教育委员会的研讨会议。会议由普京主持,参会人员们就俄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问题各抒己见,会场上热闹非凡。
会议进行当中,有位物理学家谈到了前苏联,并热情称赞列宁的功绩是伟大的。
普京听着这位科学家的发言,有些按耐不住要回应了,普京随即发言道:
“正是因为列宁的思想才让苏联解体,列宁最大的失误,是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成国家联盟”。
这一番话经普京说出后,会场上瞬间引发众人议论,这件事情被媒体大肆报道后,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一时之间,普京对列宁“大不敬”的评价引发了国民激烈的回应。
在1月25日,普京又在“全俄人民统一阵线”的会议上,做了回应。
他认为列宁不该按民族来划分国家行政区,这一举措也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爆炸隐患。
为何普京会语惊四座,认为列宁对俄国有着失误?
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沙皇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
俄罗斯过去是典型的封建时代,一代又一代的沙皇都爱好战争,国内穷兵黩武,向别国不断征战,进行领土的扩张。
俄罗斯国土版图在其鼎盛时期的总面积就有2280万平方公里之多。
俄罗斯整个国土范围,大致上从西边可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带,东部则直抵波兰国境,南方到哈萨克斯坦国,北边则到北冰洋,是名副其实的大帝国,与同时期的“日不落帝国”有一拼。
虽然沙皇俄国有着庞大的国土和强悍的军队,整个国家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的繁荣富强,但其内部早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
虽然统治阶级们过着奢侈生活,但在俄罗民间,落后的农奴制度让百姓们贫穷而艰苦。
俄罗斯呈现两极分化,上层势力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把持教育,底层人民们又得不到优秀的文化教育,致使其国内文盲率一度飙升。
阶级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为这个国家的变革埋下伏笔。
而俄罗斯在每一代沙皇治下,为了夺取生存资料,曾经向外入侵他国。
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汗国都曾被俄罗斯侵略过,凭借着武力,俄罗斯将领土扩张到他国之上,也渐渐形有了后来苏联的疆域雏形。
19世纪以来,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陆续崛起。
世界之势浩浩荡荡,使得俄罗斯这个内部矛盾重重,对外树立无数的国家,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1914年,沙皇俄国最后一任国王尼古拉二世为了俄罗斯利益,入局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加快了其帝国毁灭的进程。
尼古拉二世
最终残酷的战争,使得俄罗国内百姓们叫苦连绵,社会阶层矛盾不断,爆发了推翻沙皇的一系列运动。
俄罗斯封建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执政的俄罗斯共和国,然而上台执政者,又打算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
参战的行径再一次引发民众不满,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缔了俄罗斯资产阶级。
随即,苏维埃诞生。
列宁的战略构想
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才刚刚建立起来,列宁随即宣布和德军和谈,以期达到停战,让俄国退出世界大战的洪流之中。
然而国内旧的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土地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又联合起来制造叛乱。
过去在沙皇时代被征服的国家们,也趁机准备立国运动,其中就有被俄罗斯合并达到三百年的乌克兰。
彼时的乌克兰由德国的驻军把持,是一个傀儡的政权。
德国想通过操控乌克兰,意图对苏俄的内政进行干涉,苏维埃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
彼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们,眼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诞生了,唯恐受到其浪潮的冲击,遂开始结成同盟来钳制苏联的发展。
苏俄再一次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在列宁的号召之下,俄国军民团结一气,保卫新生的苏维埃,制定了卫国方案:
首先苏俄成立共产国际组织来支持全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打击国内资产阶级和顽固守旧势力,再来乌克兰必须回归苏联。
循着这一路线,苏联红军平息了德国操控下的乌克兰叛乱,推翻了其傀儡政权,建立由苏维埃扶持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当时列宁清醒认识到不止乌克兰要归入苏联版图,周边的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都应该进行合并,这样防止被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更是防御被其当做跳板意图侵扰苏维埃。
列宁基于当时苏俄发展前景,有意将各个加盟国整合在一个旗帜之下,是有其深刻的考虑的。
他认为,新兴的苏维埃政权随时可能遇到危险,这危险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苏俄内部有顽固势力会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反扑,而苏俄的外部,很多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会虎视眈眈,很可能结成同盟来进行围剿。
苏维埃唯有壮大自己的队伍,协同奋战,为了人类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这样才能存活下来。
列宁
为此,列宁觉得建立一个战略同盟组织的意义非凡,在他看来:
在共同纲领上,俄罗斯与周边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同盟,能壮大其无产阶级的声势,扩大无产阶级的力量,朝着一个大家共同奋斗目标去迈进,团结起来,一起防御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伺机入侵。
在国家主权上,沙皇时代靠着东征西讨,妄图以俄罗斯民族主义来渗透他国的行为,极易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
而以共同的纲领,组成一个联盟,彼此之间独立平等,但又可协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建设上,组成一个整体,使得其成员国之间实现资源上的相互补给。
比如说为了发展工业,俄罗斯有充足的煤矿、阿赛拜疆有丰富的石油储备,哈萨克斯坦有羊毛的供应,再加上乌克兰的粮食储备,能够相互贸易流通。
大家互相帮扶,各国能很快得到发展,且作为整体的苏联也能发展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斯大林当时听到列宁的主张,随即便反对列宁的国家联邦蓝图构想。
斯大林超前预见到,若几个国家都平起平坐的话,由于各国之间的差异,以后势必会因为共同利益上的不均衡,发生各种争端,这样的制度会将苏联赶入解体的赛道上,未来会出问题。
斯大林
斯大林建议几个同盟国既然要和俄罗斯组成一个整体,倒不如大家以自治国名义纳入俄罗斯联邦的版图,相当于各国名义上能自治。
但却是属于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而已,且要服从俄罗斯作为中央来领导,这自然是过去沙皇时代的思路。
列宁反对斯大林的提议,认为这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感受,苏维埃不是过去的沙皇俄国,没有强制要求他国的权利,而是要给其自由和平等的地位,这样加盟国才会更加心服口服组成一个整体。
布尔什维克党内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同意了按照列宁的蓝图去施行。
很快各个加盟国开始并入苏维埃联盟内,很快苏联疆域内,各个民族自治国的领土开始有了明确界。
同时,列宁领导着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卫国之战,捍卫着苏维埃政权。
一个完整明确的阵营建立起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新联盟成立了,按照共同约定,俄罗斯和其他三个加盟国地位平等,互相尊重。
这便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由来,所有加盟国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为了协调各加盟国之间的关系,调和民族间的矛盾,避免产生歧义冲突,列宁冥思苦想,创建了一整套苏联民族自决理论和相关法律,且各个加盟国拥有自动加入和退出的权利,这可以说也暗中为后来苏联解体提供了法理依据。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苏联疆域内,各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民族意义上的冲突,也证明列宁为此提早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在当时,第一次大战之后,俄罗斯和几个加盟国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急需经济振兴来生存。
同时需要恢复元气,联盟制是个不错的制度,让彼此间抱团取暖,同时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携手并进。
各个加盟国之间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
然而正如斯大林所预料到的,看似阶段性繁荣背后,联盟制已经为苏联未来的崩塌埋下了隐患。
苏联的解体分析
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接手苏俄,他将权力高度集中于一身。
为了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苏俄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对于国防重工业上投入得过多,而在其他经济领域的投入又显得很弱,致使国内的百姓们叫苦连绵。
好不容易挺过了二战对国家的摧残岁月,斯大林紧接着又对苏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对于权力的下放却不肯松手,对于民生保障却又没有做到位,经济建设的脚步停滞,一切的一切为苏联日后解体的暴风骤雨埋下了隐患。
随着赫鲁晓夫上台,苏联又步入修正主义阶段,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政策,着力于改善民生,调整了经济建设过于集中在工业建设的弊病。
为了与美国对抗,赫鲁晓夫开始在外交上搞霸权主义,也开始干预其他加盟国的内政,同时又劳民伤财地进行军备竞赛,赫鲁晓夫的执政策略,引发了其阵营内多个国家的巨大反响。
为了扭转苏联的困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又进行了新一轮改革,他认为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把权利抓得太紧,但是对于民生法制上却少有改革,应该改变权利高度集中的现象。
他的改革越来越朝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向迈进,对执政权利进行了多元性划分,向往建设有着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从根本上已经背离了苏联建国时的原则,造成整个苏联内部爆发一波又一波民族分裂主义的浪潮。
其加盟国开始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担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淡漠,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呈现出一个松散的状态。
过去的凝聚力不在,加盟国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制定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策略。
当时苏联阵营内的很多加盟国已经对社会主义失去了热情,眼看老大哥苏俄出问题,他们自身更加焦虑彷徨。
为此,西方国家开始轮番对苏联疆域内的加盟国,进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渗透,逐渐淡化各国对于社会主义所抱有的希望,产生憧憬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想法。
在美国的操纵之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无所不用,致使戈尔巴乔夫当局改变执政策略。
随着东欧剧变,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纷纷宣布脱离苏联,其他加盟国也纷纷响应,随即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内十五个加盟国开始脱离苏联,昔日的盟友们开始分道扬镳。
眼看苏联大厦将倾,时任苏俄领导人的叶利钦再也坐不住了。
自前几任领导人折腾,俄罗斯自身社会问题严重,且还要在经济上照顾其他各加盟国,俄罗斯吃亏又不讨好,且苏联阵营内经济发展早就不平衡了。
叶利钦主张俄罗斯不如将计就计,不再当苏联的老大哥。彻底脱离这个因为历史问题遗留的生态圈,回归俄罗斯主体,重新缔造一个全新光辉灿烂的俄罗斯大国。
1991年12月21日这一天,一份《阿拉木图宣言》的发布,标志了风雨兼程近70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此消失在世界上。
普京的力挽狂澜
在叶利钦的执政下,俄罗斯推行一系列为政举措,令他没想到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却陷入更加严重的境地,已经濒于崩溃的边缘。
叶利钦引咎辞职,并让普京上台执政。
普京施展了铁腕治国手段,使得俄罗斯经济得到了振兴,但是彼时的俄罗斯发展的道路已经改弦易辙,和那些脱离前苏联阵营的一样的国家,循着资本主义的道路迈进。
普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评点列宁当初提出联盟制的举措,也许这一切不过是他自执政以来,因没有彻底解决俄罗斯社会问题,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20多年来,俄罗斯开始重新屹立于世界,这是普京领导俄罗斯所做出的佳绩。
但是,近些年来,俄罗斯在经济上还有很多困扰,比如不得不依靠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来维持工业发展,这和过去苏联时期相比并没有改善。
普京曾公开说,自己保留着苏共时期的证件,认为这是他的光荣,但他又对俄罗斯历史上的“彼得大帝”情有独钟。
或许在普京心中,他一面憧憬着在自己治理下的俄罗斯能够重现当年苏联老大哥的模样,但另一面他又认为列宁的联盟制导致俄罗斯失去了帝国雄姿,显示他心中一直处于矛盾的纠结状态。
结语
对于历史的人物的功过,应该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时代、世界背景,而不是一味地用今天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历史人物。假如当时,俄罗斯没有按照列宁规划的蓝图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之中会是怎样的状态?同理如果没按列宁的方案去执行,苏联后面就能一直风调雨顺,避免解体吗?
列宁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带领俄罗斯走出封建专制,避免走入资产阶级阴谋的伟大人物,他的功勋应该值得人们重视和肯定。而如今的俄罗斯民族应该自立自强,继承先驱先辈们的意志,去探索新的解决自身民族繁荣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