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江西上饶一名杀人犯被执行死刑,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此人是一个9岁女孩的父亲,而他杀死的,是女儿的同桌,起因是女儿放学回家说被同桌的男生欺负。
在老师和对方家长立即进行了沟通协调,且女孩母亲也已经接受了协调处理的情况下,这位父亲竟然特地购置了刀具,在未能等到对方家长的情况下,冲进教室对那个9岁男孩连刺数刀致其死亡。
这件事原本只不过是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并没什么大事。且女孩母亲跟老师沟通时,特地提及自己的丈夫脾气不好,可见此人的一贯作风。
同学间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哪个学校、哪个班级没有呢?若不是遇到这么一个情绪严重失控的家长,何至于酿成如此悲剧,毁了两个家庭?
都说“冲动是魔鬼”,此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然,这种事属于比较极端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偶发事件。但是,任何一个大问题,不都是由小问题积累而成的吗?这个父亲,肯定也不是天生就这样冲动暴戾吧?
情绪的累积和爆发,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负面情绪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要么伤人,要么伤己。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那我们遇到负面情绪该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有两种——发泄或压抑。
上面那个案例中的父亲,显然采取的就是发泄的方式,而且是毫不克制,直到发泄对象死亡才罢休。生活中大部分人不会那么极端,可能就是发一通火,吵一架也就算了。
另一种方式——压抑,正好相反。可能他心里气得要命,但是嘴上不说,也不发火,他就憋着。别人以为他脾气好,有涵养,其实已经憋出内伤了。
这样看来,不加控制地随意发泄或是拼命压抑,似乎都不是好办法,那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吗?
答案是,肯定有的。
心理学家、中国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张沛超在他的新书《我的内在无穷大》中,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为我们细细剖析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包括情绪究竟是怎么回事。书中由浅入深,层层挖掘,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不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01. 了解情绪,和情绪交朋友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想要不被情绪左右,首先就要了解它。
说到情绪,我们通常会把它们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于高兴、期待、乐观之类的正面情绪,我们肯定是欢迎的;而对于愤怒、悲伤、恐惧、烦恼等所谓负面情绪,我们恨不得能把他们统统消灭掉。
作者张沛超在书中告诉我们,人在每个时刻的情绪并不是单一的。情绪就好像一束白光,其中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即便我们不喜欢其中的某些颜色,也不可能把它们单独分割出去。
因此,与其把负面情绪当成敌人,胡乱打击而一损俱损,不如跟情绪交朋友,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比如烦恼,这是一种特别常见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而烦。
作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烦恼背后的核心情绪通常都是恐惧。有时是害怕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时是害怕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还有害怕与亲密的人分离,等等。
我们内心都有很多恐惧,其中有对现在发生的事的恐惧,但更多来自过去。以往的经历造成的恐惧躲在暗处,它们通过潜意识影响我们的自动化反应。当我们无力应对时,烦恼就产生了。
因此,当我们感到烦恼时,我们不妨把这当做一个机会,看看是不是有很多来自过往的恐惧潜藏在我们的内心。
再比如愤怒。发怒的人通常会让人感到“有力量”,但你可能想不到,愤怒的背后恰恰是脆弱。正因为内在的脆弱,才会需要通过一种外在貌似强大的方式来平衡。
又比如悲伤,与愤怒相反,悲伤总让我们联想到柔弱无力,然而当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悲伤的时候,它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巨大力量。
情绪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复杂很多,只有耐心观察它、体会它,抱着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它,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与它相处,跟它交朋友。
02. 借助同心圆,识别和接纳情绪
既然我们需要与情绪做朋友,那也就意味着无论我们感受到的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们都需要接纳它。
“接纳”这个词,我们最近几年听到的比较多,但以前,尤其在我们小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说法。即便在如今,很多时候小孩子一哭,家长的第一反应还是“别闹了”、“不哭了”。尤其是家里的老人,特别见不得孩子哭。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哭这个行为,通常与悲伤、生气、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直接相关,如果是男孩子哭,甚至会让人联想到软弱。其实这都是对情绪不接纳的表现。
显然,接纳负面情绪,我们从小并未养成这种习惯,需要从现在开始练习。
通常当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多种不同的情绪同时存在,这时可以想象有一个同心圆,每种情绪分布于不同的圈层,最外层的一般是我们最先感知到的、最明显的情绪,而越往里的情绪隐藏越深,直到同心圆的中心,那就是核心情绪。
要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核心情绪,我们就需要从外向里,一点一点深入。比如我们为明天的演讲感到焦虑,可能是因为我们担心演讲不成功,而之所以担心,可能是因为我们害怕演讲失败让我们丢脸,再往里看,可能是因为我们儿时留下的更深层的恐惧。
我们每觉察到一种情绪,就去感受它、接纳它,接着再进一步发掘、感受和接纳。经常这样练习,我们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就会越来越敏锐,对它的接纳度也会越来越高。
正如心理学家胡慎之说的:情绪没有绝对的正负面。
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接纳各种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就扩充了自己内在的容量,面对外在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就没那么容易干扰我们,而我们也会更加轻松自在。
03. 合理转化情绪,助我们通向自由
能够识别并且接纳情绪对我们来说是重大的进步。但有时候情绪比较强烈,仅仅是接纳还不足以让我们恢复平静,我们还需要为情绪找到一个释放和转化的出口。
在开始的案例中,那位杀死女儿同学的父亲,他也是在宣泄情绪,但显然述诸暴力不是一种正常的途径。
而上面提到的哭,就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我们成年人没法像孩子那样想哭就哭,但可以一个人去看场悲伤的电影,或者读一篇伤感的故事,在安全的环境中允许眼泪冲洗我们的心灵。
除了哭,我们也可以通过运动、旅行等方式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还有一种宣泄恐惧的好办法,就是看恐怖片或者玩恐怖悬疑的游戏,比如密室逃脱,当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我的内在无穷大》中,作者还提到了源自中医传统理论的“以情胜情疗法”。中医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指出怒伤肝,而悲克怒;喜伤心,但恐胜喜;思伤脾,而怒克思;忧伤肺,但喜胜忧;恐伤肾,而思克恐。
这个方法的原理其实就是让情绪流动起来,避免单一情绪过度扩散和固定而产生毒素。
举例来说,“喜”这种情绪,我们通常视为正面的,但若是喜过度了也会伤到自己。比如范进中举,不就是开心过了头吗?这个时候若能及时察觉到异样,想一想那些开心过头酿成的悲剧,就能让恐惧感转化过度的喜。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过一个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取决于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
情绪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无法阻止,但如何对待情绪,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很多成功人士有冥想的习惯,其实就是让自己静下来向内看,观察自己的内心,面对真实的自我。这对于我们了解、接纳和转化情绪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写在最后
除了情绪本身的作用,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和相应的自动化反应。比如心理防御机制、身份标签、文化基因、核心信念等,它们就好比白光中那些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紫外光。这些就留待各位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周国平说:“在一定意义上,“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灵魂,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掌控情绪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获得心灵自由,而情绪不过是我们“无穷大”的内在世界的冰山一角。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就让这本《我的内在无穷大》引领我们开始内在世界的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