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i(原XBMC)简单安装使用简明教程
XBMC (XBox Media Center ),起初是个在微软 Xbox 游戏机上破解后可以安装的影音多媒体 app。时至今日,它的支持平台从ARM到X86,还支持Apple TV、树莓派等小众平台,也让原本 Xbox Media Center 的缩写名称也有一点名不符实。也因此,在使用此名称多年之后,他们选择在其的第 14 版更新中,正式将名称改为 Kodi Entertainment Center。此外据说他们之所以会改名,也是要避免可能遭遇的法律问题……
KODI各个平台下载在这里:链接,这里主要介绍KodiBuntu,KodiBuntu实际上是KODI和Ubuntu的合体,主要就是给HTPC用了。目前版本是14.0,代号“Helix”,反倒是Windows、Mac OS X、Android上是最新版14.2。
1.在Windows桌面环境下制作启动U盘
通过U盘安装:目前不大会有人刻录光盘来装系统了,所以通过介绍一下U盘安装。英文版的wiki在这里:链接,LZ彻底玩不转linux啊,会Linux的也不用在这里学习怎么装系统了,就只讲Windows下制作安装U盘,这里需要一个软件, Linux Live USB Creator (LiLi),下载:链接,然后安装,插入安装用的U盘(至少2GB),要先格式化成FAT32,软件会引导你选择U盘盘符和ISO文件,点闪电图标开始,杂牌U盘一般5-10分钟可以制作好。
2.安装KodiBuntu
之前LZ已经买了一块SSD了,因为原来用老版本的XBMC,机子上用的40G老笔记本拆机盘没有体现出劣势,而升级KODI以后老硬盘真的要跪了,开机就要1分多钟,关机也要半分钟,不忍心i3 3220T+三星黑武士4GB内存就这么被虐啊,于是就带上优惠券找了京东去买这个200元价位的SSD,实测读超过400,写140,4K成绩也不差,就是你了。
顺便晒一晒速度吧:
现在把U盘插入HTPC电脑,硬盘事先已经装好了,华擎主板自选启动是按F11,选择我心爱的杂牌U盘。
里面菜单主要是第二个和第三个,Live Mode应该类似PE,这里选第三个Install:
然后LOGO闪过,说实话这个LOGO,实在无法吐槽.... LOGO
先看看系统要求,符合吗?因为需要下载一些插件,所以建议插上网线安装;
既然是全职HTPC电脑,自然就把整块SSD给KodiBuntu吧,随它去分配。电影可以通过SMB共享挂载。
接着就是耐心地等待,为什么安装KodiBuntu这么慢呢?估计是要联网下载一下软件插件有关。Win7Win8安装起来可比这个快多了。
一直到出现这个:终于第二阶段完成!
开始对KODI进行配置
接着就是重启直接进入KodiBuntu了,按照惯例,先调字体,再调出中文界面:Setting→Appearance→Fonts里用上下选择Arial based。
让后在International→Language里选择Chinese 顺便把时间格式也换成24小时制吧,LZ有点轻度强迫症
其实KODI里有很多可以设置,比如有5.1功放的可以开启音频信号直通,这样Dolby TrueHD、DTS-HDMA这类次时代音轨可以交给功放解码。有倍频功能的电视机可以开启24Hz,由电视机、投影机把24Hz提升到60Hz或者更高。
接下来就是把共享的视频挂载到KodiBuntu了,选视频→文件→添加视频→浏览。
因为我们常见的共享是SAMBA(网上邻居),这里选Windows网络(SMB),我的NAS是群晖,接下来的目录就是DISKSTATION/video/movie,如果开启的guest帐户,可以直接点确定添加,不需要用户名密码。
接下来这部算是锦上添花,因为目前只是纯目录添加,电影是靠文件夹和文件来识别的,我们设置一下内容,利用第三方插件直接识别电影并抓取海报,接下来会提示设置内容,“该目录包含”里选择电影,右边刮削器里先点获取更多,选择douban,其实自带的IMDb也能识别电影,不过要识别国产电影和显示中文片名,还是豆瓣更好。
接着右上角飘来进度条,欢呼吧。这几部貌似是我PT上刚刚拉下来的新(lan)片……因为KODI是开源的,所以插件功能及其强大。正在慢慢研究,以后有空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