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广州工作的黄先生一直在为追回钱款奔波。据他介绍,2021年5月开始至2022年5月7日,他的儿子小黄背着父母,在华为手机应用商城下载7款游戏,并陆续充值近21万元。
发现少了钱的黄先生第一时间联系了游戏公司,被告知“要先向渠道方(华为)申请”,但是华为客服却表示“因消费行为不符合未成年人特征”,拒绝了黄先生的退款申请。
去年6月1日起所有游戏企业均已接入国家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在此背景下,小黄是如何绕过“实名认证”去注册游戏账号的?为何陆续充值一年多才被发现?
“熊孩子”一年游戏充值20余万
黄先生是广东肇庆人,在广州从事冷冻食品行业。夫妻二人同孩子在市场中租房居住。平日里,黄先生早上5时便在市场开档做生意,到晚上8时收工。5月8日早上,黄先生出门买东西时突然发现微信零钱余额有误:“昨天晚上我记得账上有一万多,无端少了五千多块。”于是,他点开微信支付交易明细,发现从晚上19:49至22:02之间,有10笔转至华为的转账记录,其中9笔单次金额达到648元,总金额达5862元。得知五千余元的去向后,黄先生即刻向华为在线客服提交退款申请,“结果客服一查才发现,原来总共扣了快21万元。”
(图:黄先生申请退款,受访者提供)
这些钱都去哪了?华为转账记录显示,从2021年5月开始,黄先生的华为手机账号陆续通过微信零钱在《决战!平安京》、《我的勇者》、《云上城之歌》、《狂野飙车》、《闪烁之光》、《英雄训练师》、《独奏骑士》这7款游戏内进行充值。截至2022年5月7日,该手机账号累计充值209419.69元。“没了那么多钱,我一直以为是做生意亏钱了。自己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天天去查账单明细,所以扣了钱都不知道”,黄先生表示无奈。而小黄“以为游戏充值的不是真实的钱,是虚拟的东西。”
黄先生告诉记者,13岁的儿子小黄今年上六年级,放学回来后时常会拿家长手机玩游戏:“我没有规定他的游戏时间,经常叫他别拿我手机,但是他不听话,老是拿着看。”与此同时,黄先生的锁屏密码与手机支付密码一致,“小孩平时看我解锁手机时看见了密码。”黄先生表示,小黄在发现自己充值快21万元后,“他很自责,现在都不再看我手机,还主动做饭、自觉看书。”
然而,让黄先生苦恼的是,退款之路并不顺利。起初,黄先生联系游戏客服,“客服说游戏是通过手机应用商城下载,退款应找华为客服。”但在华为客服处提交退款申请后,却被平台拒绝退款。“我申请了两次,华为两次都以‘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成年人,不符合未成年人行为特征’为由不退款。”
家长认为孩子通过手机账号“绕过”实名认证
据了解,国内游戏公司在发行游戏时,会与多渠道(如各大手机厂商)进行合作,在诸如手机应用商城等处上线游戏。在这过程中,游戏通过渠道得到推广,而渠道方亦在玩家充值时获取一定比例流水分成,不同渠道分成比例不一。通过渠道下载游戏的玩家,其注册的账号信息归属于渠道方,申请退款时,往往需要先向渠道方申请。
在游戏实名注册环节,玩家可通过安卓手机自带账户、微信账号、微博账号、QQ账号四种方式进行注册,且在获得第三方授权后,均需进行实名验证。但记者实测发现,通过已实名认证的华为手机账号进行注册可直接跳过游戏的实名认证环节。也就说,如果孩子用父母已经实名认证过的手机账号玩游戏,则可以“绕过”实名认证。黄先生认为,小黄正是通过这一方式注册了7款游戏。
(图:记者实测,用已实名的手机账号便可直接登录游戏,无须再次实名认证)
事实上,国家早已有相关法律规定,网络游戏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并限制未成年人游戏充值。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强调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游戏厂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为此,记者联系华为客服,客服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启动相关流程,后续因涉及消费行为等用户隐私,我们会跟用户本人进行沟通。”截至发稿前,黄先生表示,华为并未退款。
广州市民左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她告诉记者,4月中下旬因疫情原因,女儿在家上网课,使用她的Apple ID下载了米哈游的《原神》,并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拿外婆身份证进行游戏实名认证。4月18-20日接连三日,孩子通过与左女士app store绑定的支付宝账号充值2294元。但在左女士向苹果客服申诉两次后,客服却表示“已经和游戏公司结算,要找游戏公司。”目前,左女士正通过米哈游成长关爱平台进行申诉,签字文件已审核通过,将于2-7个工作日内退款,但只能退款70%。米哈游工作人员告诉左女士:“剩余30%的费用被苹果方面收走。”为此,左女士决定在收到退款后继续向苹果公司申诉。
律师: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账号与密码
遇到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实名账号进行大额游戏充值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浙江浙杭(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嘉辉告诉记者:“按照我国民法典规定,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通通都是无效的。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说进行与他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如果其监护人不追认,也应该认定无效。”王律师进一步指出:“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证明是未成年人所做的行为,如果家长有证据证明充值的行为人是未成年人,那么要求退回费用的诉讼请求一般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而要防止此类问题,王律师建议:“家长方面要增强相关意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避免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电脑。同时,家长应保管好自己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账号和密码,以减少孩子使用自己账户支付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大额的网络消费,那么家长应及时收集证据,收集充值记录、交易记录等,以及可证明是孩子在玩游戏、充值的相关证据材料,如充值时间和孩子玩游戏时间相对应的证据等,并及时与游戏公司等沟通,通过调解解决问题,如若不成,也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但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要有足够的证据。”
奥一新闻记者 张洁莹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