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道明竹编、苴却石刻、唤马剪纸、羌绣......源远流长的四川文明孕育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民间艺术正是其承载的主要形式。
4月7日,2021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成都市崇州举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会议总结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部署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来自四川、河北、安徽、福建等省份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与会人员还现场考察了崇州市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果。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而设立的文化惠民项目。自1987年设立以来,已在全国命名、培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深入挖掘和盘活各地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崇州“竹编”模式引发关注
坐落在植被茂密的无根山脚下,传统民居与青山翠竹、阡陌纵横的田野相映成趣,走进竹艺村,嘉宾就被竹艺村当地浓厚的竹编文化所吸引。
据悉,现场会还以实地调研、参观的形式,组织参会嘉宾到道明镇竹艺村、白头镇五星村及幸福里林盘等地,实地了解四川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及崇州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亮点,持续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实现“民间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集聚推动作用,形成的实践路径和成熟经验、成功模式。
“竹艺村的文化氛围很浓厚,环境也很好,如何让文旅更好地融合发展?竹艺村这个点位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甘肃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张万儒告诉记者,在甘肃也有多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例如拥有“中国玫瑰之乡”的永登县苦水镇,也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和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回去后,将结合甘肃省内的实际情况,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近年来,崇州积极推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编)之乡”建设,不断探寻竹编等民间文化艺术价值发现、创新转化方式,以道明竹编等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合零为整”保持发展群势、“以竹为媒”传承乡愁记忆、“推陈出新”升华乡土艺术,创构“竹编+空间”的场景表达,探寻“竹编+艺术”的当代演绎,激活“竹编+文旅”的时尚消费,初步走出一条以民间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
四川持续推进民间文化艺术融合利用
提到四川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你能想到哪些地方?“木版年画之乡”德阳市绵竹市、“纸乡秧歌之乡”乐山市夹江县、“火龙灯舞之乡”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近年来,四川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日益繁荣,通过乡村文化节、“万人赏月庆中秋”等平台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
四川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此前,四川在全省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耗时2年,全面摸清了全省文旅资源家底,共普查出六大类文化资源305万处,其中涉及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8000项,为文化资源保护管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甄别评选提供了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四川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写入《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同时加强民间文化艺术平台阵地建设。目前,四川全省共成功创建了57个国家级、264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川还持续推进民间文化艺术融合利用,推动资源转化,提升附加值。同时,持续举办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这样的形式既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又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同时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姿多彩、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正在四川各地四处开花。
那么,从今年开始,“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如何建设呢?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开展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发展规划,要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狠抓普及推广,实现全民参与,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面向辖区内全体居民提供免费培训。并推动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加强宣传推广,强化品牌塑造,大力宣传当地特色民间文化艺术,不断扩大民间文化艺术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