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朝夕相处的舍友,竟变成了终结自己生命的恶魔……
真实案件丨第60辑
一言不合就杀人?寝室衣柜里多出4具尸体
(文 /昭羽)
----------------------
小编过年放假在家看了电影《捉迷藏》,张家伟(霍建华饰)在寻找他失踪一年的哥哥的过程中,在哥哥的邻居苏红(秦海璐饰)家发现了藏在衣柜中的尸体,这个尸体倒下来的时候,浑身包裹着保鲜膜,看起来像一具木乃伊,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这种镜头并非只有电影中才有,十三年前的云南大学男生宿舍也上演了与此相似的一幕,轰动一时。
图片来源:电影《捉迷藏》截图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寒假结束,317宿舍的两名同学也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宿舍的门,准备迎接新的学期。然而,一进门,他们就闻到了一股异味。
或许是因为一个月没有住人了吧,他们决定先打扫卫生。在清理到衣柜时,他们发现异味更加浓烈,并有液体流出。由于衣柜门紧锁,他们直觉事态并不简单,于是叫来了学校保安,在撬开衣柜门的一瞬间,大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头部被塑料袋包裹并被捆绑的尸体出现在他们眼前!
随后他们又撬开了宿舍里的其他三个衣柜,出现在眼前的分别是三具尸体。
随即,他们向昆明市公安局报了警。
警方到达后,经过勘察认定317室即为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被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时间约一周左右;作案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作案工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同时,警方将嫌疑对象锁定为云南大学本校学生、当时居住于该寝室的马加爵。
2月23日晚11时
云南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马加爵,悬赏5万元。
2月26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悬赏5万元。
3月1日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
3月5日24时
公安部统一指挥的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结束。
3月15日19时30分左右
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4月22日
昆明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6月17上午9时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核定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三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意志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
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罚,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马加爵在听到被判死刑的那一刻,他的双腿软了下来。
马加爵的通缉令,图片来源:搜狐网
马加爵被抓获,图片来源:新华网
匪夷所思的作案动机
2004年2月的寒假,317宿舍的四名同学都提前回到了学校,他们晚上常常聚在一起打牌,马加爵因为经常赢牌而被怀疑作弊,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人品太差,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叫你……”之后两人大吵一架,马加爵怀恨在心,突发了杀人念头。
为了实施杀人计划,马加爵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到网上查询了怎样杀人流血不多的方法,以及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又到五金店购买了石工锤,并要求店主加工成短锤后藏在宿舍里,可没想到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之后他再度去了五金店,又购买了一把石工锤并藏匿好。
在“时机成熟”时,马加爵举起了他的锤子,砸向了他同窗四年的好朋友。
被抓捕后,马加爵供述,是因为邵瑞杰怀疑他打牌作弊,人品不好,而他并没有作弊;他把邵瑞杰当做好朋友,还被这样说。他觉得自己是因为穷被瞧不起,于是心生怨恨。他们还老是在背后说他很怪,把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
他觉得自己完全被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他。
但是四名被害大学生都是寒门子弟。龚博一家4口人,爷爷年老体弱,父母靠种田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和供他上大学。杨开红是苗家子弟,上高中时的不少衣服都是班上同学资助的。邵瑞杰同样家境困难,为了供他读大学,家里已经在外借了7000多元。唐学李家为了供他和弟弟读书也是负债累累。
那么,和他吵架的只有邵瑞杰,为何其他三名同学也一同被杀死?龚博只是因为邵瑞杰说“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而被连累,唐学李是因为在宿舍里阻碍了马加爵杀邵瑞杰而被第一个打死,杨开红是因为找邵瑞杰玩被夺命。
下表是小编整理的被害人殒命时间线:
四名被害人,图片来源:新华网
通缉马加爵期间,一位负责追缉的高级警官曾谈道: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既不为财,又很冷静,没有冲动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完全正常。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如果按照马加爵所说,是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富家子弟。
然而他杀害的都是贫困的同学,甚至有的家庭条件还不如他。所以,不存在这几名同学因为物质条件而歧视他的情况,真正决定他作案的,是他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
马加爵的遗书,图片来源:新浪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981年5月4日,广西宾阳县城郊一个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新生命,马建夫是新生男孩的父亲,并给孩子起名马加爵,意思是加官进爵。
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全家平时除了种菜,也帮一些小制衣厂熨裤子,生活比较贫困。在父亲马建夫眼里,马加爵从小懂事、听话,学习很好,经常拿奖状回来却不告诉家人,比较内向、沉稳,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种事情。
马加爵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曾经获得过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但是高三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令许多人匪夷所思。
那一次,马加爵离校出走到了50公里外的贵港,并被关到派出所。原因是他觉得贵港听起来像是海边城市就想来看看,只带了20元钱的他在街上游荡遇到警察,以为自己会被抓转身就跑,被带到派出所后也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和地址。
由于这个荒唐的出走事件,马加爵被学校记了大过,他也不知道由于他的出走,家人和学校、警察满城寻找他,一度以为他失踪或者死亡。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及家庭成员的责任,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模糊的状态,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责任和位置所在。
他的世界观和性格养成轨迹在他的日记中也有所体现。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
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
最后他还写道:“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他性格中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延续到了大学依然没有改变,不同的是,这次他采取了行动,残害了四名同学。
马加爵的日记,图片来源:新浪网
马加爵在被抓捕时,没有丝毫悔恨和对四名遇害同学的歉疚之情,第一反应是要求看看通缉令,感叹自己竟然值20万。这种态度让人感到他的冷漠和麻木,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之心。在他作案后,被害人被封在衣柜里,他还照常在宿舍里上网、睡觉,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牌,并未显出异常,可见其内心麻木至极。但是,就是这样冷血的马加爵在同学眼里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鼎新公寓3栋316寝室(马加爵住的是案发寝室317)的两位同学反映,马加爵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反而相距甚远。比如有一篇报道上说马加爵经常受人差遣去食堂打饭,他心有怨气却不敢言说,于是暗地将口水吐在同学饭盒里,这纯属子虚乌有。同学们没有这个习惯,而马加爵这样独立的人更不可能受人差遣。
另外,说马加爵脾气暴躁,一句话不对就动手打人也并非事实。一位曾与马加爵同寝室一年的戴姓同学说,一次,他与马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纠纷,把杯子往地上一摔,说:“你想干什么?!”马加爵只是瞅了他一眼,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平静地说:“你以为我怕你呀?”并没有发生语言及肢体冲突。
学业中下、貌不惊人、沉默寡言,是马加爵的标签。但在熟悉他的人眼里,马加爵其实非常聪明,并且思维缜密。他打牌很少输,象棋也下得非常好。同学们怎么也想不到,平常无害的马加爵竟然是杀害了四名同学的凶手。
在大学生活后期,他经常逃课在宿舍上网。警察在他的二手电脑里,发现他经常光顾暴力、色情和恐怖网站。
结语
关于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我们已经无法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答案,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与警示却很多。
在马加爵被审判的过程中,其律师曾将其犯罪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贫困引起的自卑及大学教育弊端引起的心理失衡,请求法庭给予适当减轻处罚的考虑。
但是,贫困可以使人强大,也可以使人懦弱,却不能成为犯罪和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更不能成为犯罪后减刑和获得原谅的砝码和借口。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
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会与他人产生矛盾,但重要的是该如何看待挫折,如何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社会。
◆ ◆ ◆
本期资料来源
[1]中新网:马加爵被“妖魔化”? 同学讲述其真实的另一面
[2]李玫瑾.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总第109期
[3]题图素材来源:百度图片
本期编辑团
主稿:昭羽;校对:连蓉;题图:花颜公子;排版:夏小婷
◆ ◆ ◆
*法医秦明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 ◆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