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莎士比亚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

今天是2月的最后一天,又到了我交作业的时间了。

这个作业是「一起读24本经典」活动中我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关于这个活动,

简单的说,就是号召大家在2017年读24本经典作品。你可以选择加入圈子和大家一起读,或者自己私下里默默的读,这不打紧,重要的是开始读。

作为发起人,我会为每一期的书目写一篇读后感。我们第一期的书目是《百年孤独》,

第二期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所以选择莎士比亚,是因为它如此重要但是我却没有

莎士比亚太过著名了,正是因为他太过著名了,以至于一再错过。我们总是会认为经典离我们太远,没什么意思,或者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不好读。

但就像卡尔维诺所说: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莎士比亚的戏剧正是这样的经典。

为了降低参与的难度,并没有要求大家读《莎士比亚全集》,而是选择了四大悲剧,窥斑见豹,相信领略了莎士比亚魅力的读者,自然会去找更多的书来读。

下面就进入正文吧。

01 面对经典是会有压力的

1996年电影版《哈姆雷特》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经典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不来自于文本本身,而来自经典作品的名声。这些名声让读者有了一种压迫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

就在刚刚,我收到了一封参加活动的同学发来的作业,开头有这么一段话:“老实说第二期让我读莎士比亚,我的内心是拒绝的。Why?因为面对久负盛名的经典不发一点感想你好意思说你读过?”

嗯哼,这其实是一种没必要的担心,因为:一,经典,至少是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经典,都对读者特别友好;二,即使没有读出文学理论家所宣称的微言大义,也并不代表你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说到底,我们只和作品发生关系。

就像伍尔夫在《普通读者》的序言中所言,“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

我们早就不是小学生,没有必要担心有没有抓住中心思想,有没有找到标准答案。我们是自由的,作品是自由的,就让那些标准答案见鬼去吧。我们读书只为了自己高兴。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找到读书真正的快乐,才能更好的亲近经典。

02 读书的方法,以及我们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

前阵子读杨照《经典里的中国》,他提出了两种读经典的方式,一种是“历史式”的,一种是“文学式”的。前者是把经典放到具体的时代里去读,这样我们才能读出一些和我们现实生活所不一样的见识和趣味;后者则是更直接的面对文本,让经典和个人从情感上建立联系。

真正好的阅读,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如若你只是“历史式的”去阅读经典,那么就放弃了很大一部分阅读的真正快乐;如若你只是“文学式“的去阅读经典,那么你会碰见很多不必要的障碍,甚至发生误会(比如你用一根女权主义的尺子,去衡量过去所有的文学)。

我们在面对经典时,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所读到的,只是我们读到的。意思是,经典作品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已经消失了。在阅读中,我们必然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莎士比亚在创作历史剧的时候,直接面对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继承人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读者,是不可能像当时剧场里的观众那样get到这些点的。

另外,翻译又是另外一重损失。莎士比亚的修辞不仅华丽,还在文本中抖落了许许多多英语世界的荤段子(双关语),但这些,我们都感受不到。

不过,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仍然能够读到并感受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典才能穿越时间。

03 莎士比亚这个人

莎士比亚

关于莎士比亚,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他出生于1564年,是家里的第一个儿子。那是英国的上升年代,伊丽莎白一世六年前刚刚登基,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莎士比亚的成长也说明了这种变化。他是一位普通镇民的儿子,父亲做手套生意,母亲是一位地主的女儿,他们家并不是什么贵族,他也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是,这样一位出生平凡的少年,竟然可以跑到伦敦,成为剧场演员、股东和剧作家,而且成名,不能说没有时势的加持。

在以前,面对市民阶层的固定剧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写剧本的人往往需要依靠贵族和宫廷,但是,莎士比亚却可以靠剧院为生。他不仅写剧本,同时也是剧院的老板之一,不仅获得名声,还赚了大钱。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莎士比亚颇为励志。不过,他的生活并不复杂,就是写剧本,数钱,买地,写剧本,演戏,搞外遇,然后衣锦还乡。

实际上,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并不长,从1590年《维洛那二绅士》到1614年与约翰·弗莱彻合著的《两个高贵的亲戚》,莎士比亚的剧作家生涯只有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里,他写了三十八个剧本。

下面,我们就进入最为著名的那几个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和《李尔王》。

04 几百年后仍可读

哈罗德·布鲁姆说,“莎士比亚实际上独特地同时展示了艰深和浅显的艺术。我猜这正是莎士比亚的冒犯之处,也是他何以成为经典中心的根本解答。”

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念起来不是很顺口。不过意思是可以理解的,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同时展示了艰深和浅显的艺术”。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他打通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征服了所有人,不论是贩夫走卒,达官贵人,都可以看得懂,并且都能从中获得共鸣,这是莎士比亚的厉害之处,也是他的群众基础。

在我们现在的语境里,谈到纯文学,是有点尴尬的,它似乎渐渐演化成创作者的个人表演,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而莎士比亚没有这种问题,他善于讲故事,善于戏剧化,并且,善于塑造让人难忘的人物。他更像是一个手艺人,没有过分的艺术家意识。

如果你读了莎士比亚的剧作,一定会迫不及待的一直看下去,他一点也不艰深枯燥,反而如此大众通俗。

《奥赛罗》简直为现在的诸多宫斗剧创立了范本,相信没有一个读者不对剧中的小人伊阿古恨的咬牙切齿。

《李尔王》几乎以一个童话式的开头,带领我们进入故事,老国王要退休,三个女儿分财产,唯一不懂谄媚的女儿失去了一切,而两个颇有心计的女儿获得了半壁江山。看到这里,没有一个读者不在等着最后的反转。

《麦克白》则阴暗、耸动,节奏快的让人反映不过来,一连串的暗杀、篡位,看得人心理发毛。三个女巫的预言,又让故事充满了命运和魔法的魅惑,变得更为摇曳生资。

《哈姆雷特》则让一个忧郁的王子,背上了复仇的大任。

法叔主演的《麦克白》

每一个剧情梗概,都非常吸引人。

这四剧中,我最喜欢《李尔王》和《麦克白》。《麦克白》包含篡位、毒杀、预言。《李尔王》则充满背叛、刑虐和荒凉。(我果然是重口味)

但真正让莎士比亚伟大的当然不止于此。前面说到,《李尔王》的开头是很像童话的,我们读到前面可能已经猜到结局,那就是坏女儿受到惩罚,好女儿获得赞赏。但是,莎士比亚不是这么写的,坏女儿确实死了,但是她们并不是死于惩罚,而是互相的争斗。最要命的是,好女儿也死了,她获得了赞赏吗?是的,国王最后理解了她,但是她死了。那么这一切还有意义吗?而且不止如此,最后国王也死了。

看到结尾,我们之前的那些期待完全落空,虽然它似乎以童话的形式开头(童话中,人物都是安全的),但是最后却是决然的悲剧。我们能够像谷阿莫的解说视频里那样,最后总结出这部剧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吧。不,它拒绝这样的简化。就像布鲁姆说,“细心体察《李尔王》悲剧,我们会感到自己被抛上抛下,直到一无所值,孑然一身。”

《麦克白》更令人着迷,他竟然让一个暗杀国王的人做了主角。在《奥赛罗》中,伊阿古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令人发指。在《李尔王》中,爱德蒙是个有魅力的坏蛋,冷酷无情。但在《麦克白》中,冷酷无情的人做了主角。这出剧看得人心里发凉,因为莎士比亚直接面对了人性的阴暗一面,而不是像二流作家那样做道德评判。

莎士比亚所以伟大,正在此处,他包容一切,并且深厚。他的故事足够好看,可是看到最后,会有一点怅然若失。它不仅仅刺激你,更让你开始思索一些东西。

莎士比亚所命中的,不过是人的脆弱,我们所有人共有的脆弱。

Ps.想要立刻亲近莎士比亚的,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购买《最美莎翁经典剧作集》。

这套书使用的是公认的权威译作,朱生豪的译本。由知名设计师马仕睿操刀整体设计,小开本硬壳精装,非常好看。

这套书选入的剧本没有那么多,但对于初次接触莎士比亚的读者绝对够用。包括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还有家喻户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两部莎翁晚年的作品《冬天的故事》《暴风雨》;以及他最早的一部作品《驯悍记》。

购买则赠送一款主题笔记本和帆布袋。

PPs.那家面包店真的关门了。对了,下一期的书目是《1984》和《美丽新世界》。

PPPs.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发现更多好书、好物。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莎士比亚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100字,歌剧麦克白简介故事梗概”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