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是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首先,“大月氏”到底该怎么读?
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注音为ròu zhī(肉支)。但据考证,这个注音是不对的,月氏的“月”字旧读作“肉”,这是以讹传讹结果,是误读。新版的《辞海》已经将“月支”读音纠正为“yuè zhī”。
其次,大月氏在哪里?
大月氏位于丝绸之路中段,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点,它的文化艺术成果兼具了东西两方特色。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大月氏和张骞什么关系?
大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一直是匈奴的劲敌。公元前162年,大月氏被匈奴攻击。大月氏的国王被杀,首级被割下送去了匈奴,匈奴单于用他的头盖骨作酒杯。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支援力量,只得败亡西迁,来到粟特。在这里,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并在当地立国。立国后,因贸易中转而变得繁荣。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得知月氏王被杀,立即召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人才。张骞前来应募,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 出了陇西,遭遇匈奴骑兵,一行人全被活捉。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娶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十年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立了新王,国内富庶安定,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也不愿与距离过远的汉朝交好。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劝说无果,不能达成使命,只好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