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口口声声造句】董元奔‖《现代汉语》(词汇、语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文/东元本

第一部分,词汇

[语素的概念]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最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FAN(去声)”这个音节写下来可以成为“犯”、“饭”、“范”、“泛”、“贩”等好几个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这种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就是语素。说它最小,是因为它只包含一个音节。

【词的概念和语素的功能】

语素是用来构词的。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有声音、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们可以看出,语素和词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那么,什么是独立运用呢?所谓独立运用,有两种表现:一是能够单说,单独回答问题,比如“谁走了?我。”这个“我”就是词;二是虽然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是可以单用,比如“你是谁呀?”中的“呀”。“我”、“呀”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但是,当它独立运用的时候,它就成了词。

【语素和音节的对应关系】

1、一般说来,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暂不讲:儿化音例外,因为它的词根和词缀都有语义,可以算两个语素,下节课还要专门讲)。一个音节获得语义之后就成了语素,比如FAN(去声)---犯、CAO(上声)---草。

2、多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

“葡萄”是两个音节,但是,它们连在一起才有语义,才是最小的语义语义结合体,才是语素。再如“蜘蛛”、“咖啡”、“珊瑚”、“秋千”、“荒唐”等都是双音节语素。再如“巧克力”、“托拉斯”、“乌鲁木齐”、“可口可乐”、“叽里咕噜”等多音节语素。“巧克力”中的“力”不能作力气讲,“乌鲁木齐”中的“乌”不能作黑色讲。它们都只是有语音没有语义的音节。

3、另外,补充一点:一个音节还会对应多个语素。当一个音节获得不同的语义时,它就是不同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就是不同的语素。比如:“开会”和“不会”中的“会”、“盘子”和“盘点”中的“盘”、“羽毛”和“毛泽东”中的“毛”。

【语素和词的关系】

(1)能单说或单用——成词语素

刚才我们说了,语素是用来构词的,语素与词的区别是是否单说或单用。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我”和“呀”,不单说或不单用时是语素,单说或单用时是词。再如:能单说的“美”、“好”、“海”、“山”、“水”、“纸”、“人”,能单用(单独在句子中使用)的“在”、“从”、“于”、“吗”。

(2)不能单说或单用——不成词语素

有的语素本身是有音有义的,但是却必须跟其他的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说和用,才能成为词。比如“宏”有音有义,是语素,但是却不能单说单用,必须跟其他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说或用,比如”宏大”、“宏论”、“宽宏”。再如:“泳”自己不成词,与别的语素结合成词“游泳”、“泳坛”、“泳将”、“泳衣”;“基”—基础、基本、根基;“吝”、“崛”、“懑”。

【词汇的概念】

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的总称。词是词汇的基本成分,除了词以外,词汇还包括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因为熟语使用时都是固定的,性质相当于词。此外,外来语、历史词语、新造词语等也是词汇的一部分。

【单纯词和合成词】

1、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是单纯词。如:走、书、风、秋千、逍遥、参差、烂漫。但是,“花儿、草儿、虫儿”虽然是一个语素,但是,由于“花、草、虫”本身的意义与词中的意义几乎一样,多了一个后缀“儿”,增加了一种亲切的语义,而“秋千、逍遥、参差、烂漫”却无法把组成它们的两个汉字隔开,隔开了就不能表达所想表达的词义了。所以,“花儿、草儿、虫儿”不算单纯词。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如:教育、社会、美丽、乌鲁木齐市。

【合成词的主要构造方式】

1、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或限制后一个语素。前偏后重。如:优点、地铁、公园;深入、重视、冰凉。

2、补充式,即述补式。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前重后偏。如:革新、证明、充满;书本、人口、花朵。

3、陈述式,也叫主谓式。前面是陈述对象,后面是陈述情况。如:冬至、嘴硬、年轻、面熟、人为。

4、支配式,也叫动宾式。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施加的对象。如:理事、冒险、结果、关心、无聊。

5、联合式,也叫并列式。前后部分语义相近或相反。如:人民、音乐、调查;春秋、表里、买卖。

【合成词的其他构成方式】

1、附加式。词根加词缀构成合成词。词根是词的基本词义,词缀是词的附加词义。举例:(1)词缀+词根:老乡、老虎、老师;阿爸、阿毛;小张、小李。(2)词根+词缀:孩子、椅子;花儿、草儿;儒家、作家。(3)词根+叠音词缀:雄赳赳、绿油油、喜洋洋、羞答答。

2、重叠式。由两个或两组音义相同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如:爸爸、哥哥、星星、猪猪、口口声声、形形色色。

3、简称。对长的词语或名称进行简化。

①减缩。如:清华大学---清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②紧缩。如:北京大学---北大、彩色电视机---彩电。③标数概括。包退包修包换---三包、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

【词义的演变方式】

1、扩大。由特指扩大为泛指,由部分扩大为整体。如“河”,原指黄河,后指一切江河。“江”原也专指长江。

2、缩小。由泛指缩小为特指,由整体缩小为部分。如“金”,原指所有的金属金木水火土,现在专指黄金。

3、转移。原来的意义不用了,转为使用另一种意义。范围大小相当。如“书记”,原来指书籍文章,后来指秘书,现在指党团负责人。

【词的多义性】

词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是单义的,其中,有的词词义一直不变,比如地名人名、科学术语、部分草木鸟兽器物的名称等,这些词叫做单义词。比如:上海、鲁迅、勘探、牡丹、熊猫、洗衣机。但是大多数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扩大、缩小或转移现象,所以许多词在现实使用中存在着多义性。这些词叫做多义词。我们根据多义词各个意义使用的频率区别为基本义和转义。

1、基本义。是指多义词几个意义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

2、转义。是指由基本义通过演绎或者比喻派生出来的意义。

【同义词】

1、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严格的说,意义相同我们叫做等义词,意义相近我们叫做近义词。等义词举例:地道---道地、站台—月台。但是,我们只需把它们笼统的称为同义词好了。)

2、构成同义词的基础是两个词具有全部或者大部共同的意义。这与词中有无相同的汉字无关。(1)没有相同的汉字,但是却是同义词:沉---重、船---舰、立即---马上、丈夫---老公、幽默---风趣。(2)有相同的汉字,但是却不是同义词:改善(改良)---改动、捏造(伪造)---创造、食品(食物)---粮食、木材(木料)---树木。

3、怎样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1)表现重点不同。如:伤害(重在感情)---损害(重在物品):相同的是破坏。

(2)范围大小不同。如:喂养(人或动物)---饲养(只是动物)

(3)语意轻重不同。如:违背(较轻)---违反(较重)---违抗(最重)

(4)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褒义)---结果(中性)---后果(贬义)

(5)语体色彩不同。如:儿童(书面语)---小孩(口语)

(6)语法功能不同。我们还是从语义上辨析比较容易抓得准。但是,语法功能的差别可以产生同义词,说明同义词不太讲究词性的对应。如:刚才(主、状、定语)---刚刚(状语):都有不久之前意义。

4、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1)精确严密。(2)富于变化。

【反义词】

1、概念: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相反的,绝对的矛盾对立,非此即彼,中间没有过渡,容易把握:正确---错误、死---活、出席---缺席、动---静。

(2)相对的,中间有过渡,有时候不容易把握:黑---白(红-白、黑-红)、美---丑、拥护---反对、陈旧---新鲜。

2、反义词的词性应该是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一个词有几个反义词。因为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词义,它也就会有不同的反义词。如:正---歪、反、偏、误、邪、副、负。

4、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凸显对立,引起重视。(2)凸显事物关系,给人新的认识。(3)表现出事物的变化。(4)使语言富有趣味。

【同音词】

1、概念:语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叫同音词。

2、根据书写形式分类:

(1)书写形式相同。如:会1---会议、会2---能够、会3---见。

(2)书写形式不同。如:公关---攻关、自然---自燃。

【传承词和新造词】

1、概念:传承词是古代、近代民族语言中流传下来,而被现代汉语承接的词;新造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现代创造的词。传承词占大多数,传承词与新造词是相对而言的。

2、传承词(特别是其中的根词)的特点是稳固性、普遍性、构词性(构成新造词的基础)。

3、有两类词不算新造词:一是传承词出现转义,比如“猪”转义为愚笨,不算新造词。二是生造的词不算新造词,比如:照晒、盼等、再四。

【古语词】

1、概念:古语词是指古代使用但是现在不再使用或者改为别的词的词,前者叫历史词,后者叫文言词。

2、历史词主要是古代官制、服饰、器皿等:科举、尚书、花翎、鼎、钵。

3、文言词:目(眼)、谓(说)、履(鞋)、甘(甜)、谢世(去世)、阁下(您)。

【方言词】

1、概念:指某个地区通用但是普通话不使用的词。汉语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如果细分,汉语的方言种类不计其数。

所谓“隔河如隔世”,在远古,河流严重妨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所以河流两岸相距虽近但语言差别很大形成不同方言(隔了海就不仅仅是方言的问题了),我国南方河流多,所以南方的方言也比北方复杂的多。

【外来词】

1、概念:从外民族语言中吸收来的词。外民族指汉族以外,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和外国民族。

2、外来词的三种方式:

(1)译音:坦克、吉普、模特儿、雷达、戈壁、迪斯科、逻辑。

(2)译音兼译意:幽默、黑客、的确良、可口可乐。

(3)译音加译意:吉普车、卡片、卡车、戈壁滩、沙丁鱼。

3、如果不存在译音因素,而只是译意的话,就不算外来词。如:银行(BANK)、电话(TELEPHONE)、民主、科学等。

4、从日语中吸收来的词多是借回来的,比较特殊,只有硬记:革命、封建、资本、侵略、教育、文学、文化、经济、储蓄、理论。(“革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意为周武王要推翻商纣王统治,改天换地;但是后来几千年不再使用这个词,却被日语吸收和常用起来;孙中山到日本留学学到了这个词,并用它来给自己推翻清政府的活动命名。)

【熟语】

熟语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化流传下来的格式固定的词组或句子,由于它用法固定且不能随意增减用字,作用相当于词,因而,也算词汇的一部分。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1、成语:特点是意义整体,结构凝固,多由四个字组成。结构上与合成词一样。

(1)联合型:悲欢离合、情投意和、斩尽杀绝。

(2)偏正型:后起之秀、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3)陈述型:草木皆兵、史无前例、势不可挡。

(4)支配型:平分秋色、感人肺腑、饱经风霜。

(5)补充型:感激涕零、体贴入微、遗臭万年。

(6)连动型:开门见山、刻舟求剑、拍案叫绝。

(7)兼语型:请君入瓮、指鹿为马、引狼入室。

2、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深刻的语句,是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讲哲理: 直木顶千斤。

满架葡萄一条根。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讲工作方法:横吹笛子竖吹萧。

讲生态环境: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讲农业生产:深栽茄子浅栽葱。

讲气象: 早上浓雾一天晴。

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雨天报。

3、歇后语:由近似设迷和解谜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幽默风趣。

(1)喻意歇后语。如:拿着锄头刨黄连---挖苦。

(2)谐音歇后语。如:冰糖拌黄瓜---干(甘)脆。

4、惯用语:多为三音节,类似成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走过场、吃老本、打头阵、顺大溜、开夜车、泼冷水;抹黑、婆婆妈妈、打马虎眼。

第二部分:语法

【语法的概念】

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简言之,语法是语言法则。

这些规则包括用词顺序、词类选择等。

1、用词顺序举例:能说“他在教室里看书”,却不能像英语那样说“他看书在教室里(HE IS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2、词类选择举例:能说“刚才下雨了”,不能说“刚刚下雨了”。

【语法单位】

1、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说它最小,原因是它不能被再分得更小(单音节不能分为声母音节吧?多音节一分就不可解)。□说它是语法单位,是因为它的功能是构词,而词是句子也就是语法所要使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词:(请学生回答它的定义)我再作陈述,特别是要陈述词与语素的区别。复习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概念(并举例)。

3、词组:(提问成语和惯用语的概念,引入词组的概念)□词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组和词共同承担了构成句子的任务。

4、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从“段落、篇章”解释“最大的语言单位”这个概念)。具体给句子下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句子是具有一定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成分。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只能是“。、?、!、……”(解释分号为什么不是)。

回答:词一定比词组短吗?句子一定比词组长吗?

【词的分类】

1、词的分类的依据:

根据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来给词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的词类。所谓“所起作用的不同”是指语法功能不同。

2、词的分类:

(1)名词:表示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词。经常做主语、定语。

(2)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意愿的词。做谓语。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的词。形容词的最大特点是能用“很“修饰,能用“不”试探,且不能带宾语。(例:很干净衣服。)语法功能举例:干净的衣服也是好看的(定语)。这苹果甜(谓语)。这衣服洗得干净(补语)。虚心使人进步(主语)。他进步的原因是虚心(宾语)。

(4)状态词:过去,状态词也作为形容词看待,如今我们把它们分开。形容词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词说明事物某种性质的状态,比形容词更加强化。我们通过形容词“香”和状态词“喷香”来比较:香,作为形容词,能用“很”修饰,能用“不”试探,能带补语如“极了”、“得很”等。但是,“喷香”不能。

(5)区别词:区别词过去也作为形容词,现在分出来。区别词指表示事物的区别性特征的词,它们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举例:阴、阳、正、副、急性、慢性、彩色、黑白、自然、人工。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或加“的”字组成“的”字结构。

(6)数词

①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

②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7)量词:只能跟数词或代词“这、那、哪”结合。

①名量词:个、支、条、张、位。

②动量词:下、回、次、趟、遍。

③时量词:年、天、时、分、秒。

(8)代词

①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人家、别人、大家、自己。“咱”是复数,相当于“咱们”,“咱(咱们)”包括听者,“我们”不包括听者。“人家”的“家”读轻声,“大家”的“家”不读轻声。

②指示代词(分近指和远指两类):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近指和远指不仅指地点远近,还指时间远近。

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多少、怎么、几、怎么样…疑问代词有时可以不表示疑问,如“他什么都不吃”、“好像在哪儿见过”、“今天不怎么冷”。

(9)副词:副词是指永远只能做状语的词,即只能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词。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修饰名词。【举例】(略)

(10)介词:介词跟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做状语。

(11)连词:

①表示联合关系:和、跟、与;或、还是、与其;不但、并且。

②表示主从关系:因为、所以;假如、如果;虽然,尽管;即使。

(12)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和动态助词“着、了、过”。

(13)语气词:只能用在句尾。语气词“了”不同于助词“了”,语气词用在句尾,助词用在句中动词后面。如“他吃了饭了”。

【偏正词组】前一部分是修饰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

1、名词性偏正词组(定语+中心语):

(1)白衬衣、他们的房子、木头脑子、北京时间、今天的报纸;

(2)首都北京、周恩来总理、他们三个人、三本书。

第一类名词性偏正词组中间可以添加“的”。

第二类名词性偏正词组又称为“同位词组”,不同于联合词组,因为中间不能添加“和、或、又”。

2、动词性、形容词性或状态词性的偏正词组(状语+中心语):

(1)动词性偏正词组(中间可以添加“地”):刻苦学习、慢慢走着。

(2)形容词性偏正词组(中间可添加“地”):非常努力、格外热心。

(3)状态词性偏正词组(中间不可添“地”):总是干干净净的、一直老实巴交的。

【述宾词组】前一部分是动词性词语,是述语,起支配作用;后一部分主要是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是宾语,是被支配对象。如:

(1)吃米饭---述语+名词性宾语

(2)学游泳---述语+动词性宾语

(3)爱清净---述语+形容词性宾语

(4)希望他来----述语+主谓词组

【述补词组】前一部分是是动词或形容词充任的述语,是词组的核心部分;后一部分是是补语,是对前一部分的补充说明。述语和补语之间可以添加“得”。如:跑过来。

【主谓词组】前一部分是对象,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陈述。如:眼睛大大的。

【联合词组】各成分之间无主次之分;各组成成分词性相同;组成成分可以不止两项;各组成成分之间可以添加“和、或、又”。如:又哭又笑。

【连动词组】是由接二连三发出的动作所组成的词组。几个动作由同一主体发出,这些动作前后相连。如:写信告诉他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又哭又笑”、“听说读写”为什么是联合词组而不是连动词组?

【兼语词组】前一部分是述宾,后一部分是主谓,而述宾部分的宾语又是主谓部分的主语。如:派老张去

【复杂词组的分析】

1、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的概念:只包含某一种形态的词组是简单词组;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的词组是复杂词组。如:

简单词组 复杂词组

白衬衣 他的白衬衣

喝可乐 喝一瓶可乐

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训练

2、复杂词组的结构划分。如:

喝 一 瓶 可 口 可 乐 饮 料

1 2

--- ---------------------

3 4

---- --------------

5 6

--------- ----

1-2 述宾词组,3-4 偏正词组,5-6 同位词组。

【什么是句子】

1、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因为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句子句子是有一定的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成分。

3、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词组甚至一个词加上一定的语调就成为句子了,特别是主谓词组。(举例)

【单句和复句】

1、只有一套主谓结构或者耽搁词、词组的句子是单句。有两套以上的就是复句。

2、单句的构造: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概念。

无主句和不完全主谓句的概念:无主句是指不需要主语的非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是指由于上文的原因而省略了主语的非主谓句。

3、单句的语气分类:

(1)陈述句:表示报道一件事实的句子。

(2)祈使句:表示对听话人的请求、命令或警告的句子,使用降调,多用感叹号。其主语或者有或者无,但都是第二人称。

(3)疑问句:

①是非问句:相当于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②特指问句:相当于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必须回答具体内容。③选择疑问句:询问方式是“X还是Y”。④反复问句:询问方式是“X不X”,有时后面的“X”可以省略。反复问句与选择问句的区别在于选项是不是同一的,同一的就是反复问句,不同一的就是选择问句。

(4)感叹句:抒发某种强烈情感,句末用感叹号。它的语气比祈使句强烈的多,没有商量的余地。

【主语和谓语】

1、概念: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谓语指主语怎么样。

2、做主语的词语:名词性词语或名词性代词。(1)名词(包括处所名词)。(2)数词和数量词。(3)“的”字结构。(4)名词性代词,如:人称代词“我、你、他……”,指示代词“这、那、这里……”,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5)动词、形容词或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等,只要是指陈述的对象,也可以做主语。

3、做谓语的词语:(1)动词性、形容词性或状态词性词语通常做谓语。(2)名词性词语、偏正结构、主谓结构等有时也可以做谓语,只要是对主语的陈述,就可以做谓语。

【施事主语句和受事主语句】

1、施事主语句: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如:她打了他一巴掌。

2、受事主语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如:他被打了一巴掌。

【宾语】

1、宾语的分类

(1)受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如:(我)看书,(姐姐)洗衣服。

(2)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这说明,主语不一定是施事,宾语不一定是受事。如:行人走便道(受事)。便道走行人(施事)。

(3)处所宾语:宾语表示处所。如:(他)惦记着家里。

思考:“他坐在家里”中,“家里”还是宾语吗?不是,是补语。

(4)工具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如:(我)扇扇子。(他)吃大碗。

(5)数量宾语:宾语表示数量。如:(村外)有一条河。

2、宾语的无定性:一般说来,宾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不确定的,而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确定的。

3、能带宾语的词语:

(1)及物动词或以及物动词为核心的动词性词组。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形容词带上补语以后就能带宾语了。

4、能做宾语的词语:

(1)最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人称代词、数量词。

(2)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组、主谓词组等也能。

5、双宾语: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靠近动词的宾语指人,叫间接宾语;远离动词的宾语指物,叫直接宾语。但是,在结构划分上,一般可以分析为述宾词组带宾语。

【补语】

1、能带补语的词语:只有动词、形容词才能带补语。

2、补语分类:

(1)结果补语:直接粘连在述语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中间不等带“得”。如:洗干净,说清楚。

(2)趋向补语:补充说明述语的趋向。中间不能带“得”。如:天气热起来了。

(3)可能补语:中间能加“得”或“不”。如:看完(看得完/看不完)。

(4)状态补语:补语是形容词或状态词。如:(他)笑得肚子都疼了。

(5)程度补语:补语一般由形容词充任。补语是“极了、死了”时不带“得”,补语是“很、不得了、了不得”时带“得”。如:暖和极了。

(6)时地补语:补语由介词结构充任,表示时间或处所。如:(他)生于1989年。

【定语】

1、前面能带定语的词语:

(1)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2)动词、形容词也能有定语,不过中间要加“的”,这时候,在英语中叫做动词或形容词名物化。如:三年的学习(动词)。情窦初开的苦闷(形容词)。

(3)人称代词

(4)量词。如:就多了一个。我记得那回。

2、能做定语的词语:

(1)形容词、状态词比较常见。

(2)名词性词语做定语。(可加可不加“的” )。如:木头房子(名词)。我哥哥(代词)。三本书(数量词)。

(3)动词做定语时,动词已经名物化,动词后面可以试图加“的”。

(4)各种词组都可以做定语,只是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都名物化了。如:

你和我的感情 (联合词组)

你们家里的故事(偏正词组)

读大部头的学生(述宾词组)

说清楚的事儿 (述补词组)

我们尊重的老师(主谓词组)

对他的意见 (介词结构)

【状语】

1、前面能带状语的词语

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动词)

多留点吃的东西。(动词性词组)

他疼爱地看看我。(动词性词组)

这条路很漫长。 (形容词)

逐渐地她消失在人群中了。(主谓词组)

四周静悄悄的。 (状态词)

他已经大学生了。 (名词。少见)

等了足足五个小时。(数量词)

2、能做状语的词语

再回首 (副词,副词最多)

终于结束了 (副词)

认真研究 (形容词)

清清白白做人 (状态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介词结构)

有重点地介绍 (“有”字述宾词组)

【复杂的偏正词组】

1、修饰语本身是偏正词组。如:

我 妈 妈 的 头 发

1 2

---------- ------

3 4

--- ---

1-2 偏正关系,3-4 偏正关系。

2、中心语本身是偏正词组、如:我的好朋友,正在努力学习。

3、中心语和修饰语都是偏正词组。如:很快向他报告

【联合复句】各分句地位基本平等。

1、并列复句:各分句是并列关系,各分句几乎可以颠倒。如:要爱人民的江山,要爱人民的生命。

2、对立复句:各分句是对立关系。其实,可以看作并列复句的特例。如:要爱人民,不要爱敌人。

3、连贯复句:各分句是相承关系。各分句存在时间顺序。如:姐姐刚走,妹妹就打电话来了。

4、选择复句:分句是选择关系。如:你是喝茶,还是喝咖啡?

5、递进复句:分句是更上一层的关系。如:他不懂得爱惜自己,更不懂得照顾别人。

6、注解复句: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注解。如: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7、分合复句: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其实是注解复句的特例。如:大家忙活起来:有的人扫地,有的人擦玻璃。

我们经常把并列复句、对立复句、注解复句、分合复句统称为并列复句。

【主从复句】两个复句的地位不平等,主句表示主要意思,从句表示次要意思。从句在前,主句在后。

1、转折复句:主句与从句意思对立和矛盾。(可用关联词“但是、但、却、然而”等)。如:虽然天下雨,但是我还要去。

思考:与对立复句比较。(从分句的地位是否平等来看)

2、假设复句:从句是假设,推出的结论是主句。(可用关联词“如果…那么…、倘若…就…”等)。如:如果天下雨,我就不去。

3、条件复句:从句是讲条件,主句是结果。(可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论…都…、不论…要…、不管…也…、除非…才…”等)。如:只要天下雨,我就不去。

思考: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首先要看关联词,其次,假设是充分条件,条件是必要条件、无条件或排除条件。

4、因果复句:从句是原因,主句是结果。(有时为了突出主句,可以把主句放在前面)(可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所以”等)。

5、推论复句:从句说出既定的事实,主句根据从句推出结论。(可用关联词“既然…那么…、既然…又…、既然…就…、由此可见、可见”等)。如:你既然怕他,就别去了。

6、目的复句:从句说明目的,主句指出达到目的的做法。主句也可以在前面。(可用关联词“为了…、…是为了…、…目的是…、…以便…、…以免…、…免得…”等)。

7、时间复句:从句通过一件事说明主句的时间。如:吃过晚饭,行李平安到达了。

注意:时间复句与连贯复句的区别:时间复句主句和从句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举例:“他吃了晚饭,把行李送到火车站。”是连贯复句)

8、倚变复句:主句的意思随着从句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如:你开多少价,我就给多少钱。

注意:我们经常把假设复句、条件复句、推论复句统称为假设条件复句,把时间复句并入连贯复句,把倚变复句并入并列复句。

【多重复句】

1、分析多重复句要注意什么(1)把握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要有层次观念。(3)确定各分句关系要依据关联词。

2、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法举例

(1)①江水很深,②水流又急,③只身游过去是很危险的。

1-2 因果关系,3-4 并列关系。

(2)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因为他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所以我总想用我的笔颂扬那高高的白杨树。

1-2 并列关系,3-4 因果关系, 5-6 递进关系。

(3)①掌柜是一副凶脸相,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⑤才可以笑几声,⑥所以至今还记得。

①……,②……,③……;④……,⑤……,⑥……。

1-2 并列关系,3-4 因果关系,5-6 因果关系,7-8 并列关系 ,9-10 条件复句。

【常见语法错误的命名】

1、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你刚十八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用植物描述人,不当)

(2)述宾搭配不当。如:

经过整顿,改变了这条街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混乱。(“改变”不能跟主谓结构搭配,应该跟一个名词性成分搭配)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定语“一支”和“历史性”不能跟“歌声”搭配)

2、句法成分残缺

(1)残缺主语。如: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老师的帮助”本来是主语,由于用在介词结构中而丧失了主语资格,因而残缺主语。)

(2)残缺谓语。如:

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也是自豪的吗?(“事业”不能“自豪”,只能值得自豪,因而,残缺谓语“值得”。)

(3)残缺宾语中心词。如:

他对自己都不关心,更谈不上树立为人民服务了。(“树立”的是思想,因而残缺宾语中心词“思想”。)

3、词语位置不当。如:

你做了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么不事先跟他商量一下呢?

4、杂糅。(下笔的时候用某种说法或句式,写着写着换成了别的说法或句式,从而造成结构混乱;或者本应分开说的两句话被人为的糅在一起)。如:

这种款式的女装一上市,就受到广大女青年所欢迎。(“受到……欢迎”和“为……所欢迎”两种说法混淆了。)

5、代词指代不明。如:

他带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长得好可爱。(“他们”指代不明确。)

6、数量表达混乱。如:

爷爷八十岁了,孙子才一岁,爷爷比孙子大七十九倍。

二、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

1、紧缩法:去掉修饰成分,检查主谓宾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在看修饰语。

2、类比法:对一个句子的语法毛病感到似是而非时,可以根据该句格式仿造一个在内容上跟自己的生活接近的句子,从中找出语法毛病。

(责编:董尧)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