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明代东莞虎门人陈益:历史上引种番薯第一人

“他的贡献在当时不亚于‘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谁这么牛?他便是“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明代东莞虎门人陈益。

400多年前,他冒着杀身之祸从越南引进番薯,并在虎门栽种成功,为我国开辟了粮源,缓解了当时的饥荒,贡献不言而喻。

古遗嘱番薯相祭

据考证,番薯原产于中南美洲,十五世纪末传入欧洲和东南亚。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通过考证调查,于1982年《农业考古》第二期发表论文指出,虎门是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陈益则是我国引进番薯的第一人,这一说法被学术界认同和接受。

据史料记载,陈益是虎门北栅人,生年不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今越南)。到达安南后,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番薯。

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之后的1582年,他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想偷偷带回国。

正要开船时,多艘越南官船载着多名酋卒前来缉捕他。在这生死关头,中国船员趁着海上风急,高升船帆,开船疾驶,成功逃脱了追捕,将番薯种带回虎门。

当时,陈益还不完全了解番薯的栽种过程,只能将其埋在花坞里。不久,番薯在花坞中长出嫩芽,慢慢伸出长长的薯藤。一天,陈益家的一名仆人见到薯藤,非常好奇,就用手将那根薯藤拉出来,随手一掐,谁知嫩嫩的薯藤一下子被她掐断了。

仆人一时惊慌失措,生怕陈益责怪她,赶紧将那根被她掐断的薯藤偷偷埋在花坞里的泥土中。谁知多日后,那根薯藤长出了新芽,陈益发现后非常惊喜,仆人这才“坦白”了经过。陈益不但没有责怪仆人,还赞她“帮了大忙”,从此真正掌握了番薯的种植技术。

接着,陈益在其祖父位于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35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成功收获后,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并将自己的寿穴也选在薯田边,要与番薯长相厮守。

陈益临终时写下遗言,嘱咐后人,每年春秋二祭要带番薯一对来祭奠他。

据杨宝霖考证,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陈益的后裔每年前往扫墓时,仍用红皮薯作为祭品,并写上“红薯一对富胜千箱”8个字。

今墓前种着番薯

根据杨宝霖发在《农业考古》上的论文,位于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陈氏墓群旁的番薯地便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引种番薯的地方。1989年,陈氏墓群以及番薯地遗址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虎门北栅社区对陈氏墓群进行修葺,修后的陈氏墓群总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陈姓后裔在墓群周围栽种了数百棵龙柏。此后,每年清明节期间,均有当地居民自发来此拜祭。

前日,记者来到陈氏墓群。该墓群共有4座坟墓,分别葬着陈益的祖父、陈益夫妇等陈氏族人,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墓群的墓台前,种植着一小片红薯。墓群的一边,竖着一块大理石石碑,上面写着“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提议:修建公园纪念陈益

陈益作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为我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为此,虎门镇多位文化界人士提议,将陈氏墓群文物保护单位范围所属的土地预留出来,在此修建陈益纪念公园或中国农业遗址公园。园内竖立陈益雕像,并将陈益冒死引种番薯的故事通过群雕组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文化界人士还提议,可以在陈益原种植番薯的地上栽种番薯,以告知游客和市民这是中国第一块番薯地。并倡议当地酒家食肆制作以番薯为特色的虎门美食,让游客在品赏以番薯为原料的美食之余,记住陈益这位虎门名人,同时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明代东莞虎门人陈益历史上引种番薯第一人”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