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

本文是小编为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撰写,主要解答关于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中国地理的地貌特征

中国的地貌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成三级阶梯;我国地形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都有分布。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 ,成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线是: 2、地形特征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都有大面积分布:①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②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③ 盆地19%:主要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④平原12%:主要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盆地。⑤丘陵10%:北方主要是分布在辽东半岛辽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山东丘陵,在南方地区分布较集中,统称东南丘陵。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统筹和协调城镇与区域的关系,建设节约型湘西。● 立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引导城镇发展,加快湘西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为推动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提供可靠保证。发展战略目标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加速城镇化,带动地区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湘西。在总目标下实现五大具体发展目标:● 目标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规模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重点投资于城镇,引导资金向城镇集中,扩大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2%左右(其中怀化、张家界、湘西州三市州为36%),2020年为46%左右,城镇人口2010年为430万左右,2020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635万左右。在湘西地区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的网络体系。● 目标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经济总量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长10%,总量由2003年的5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0亿元左右,2020年的2800亿元,人均GDP由2003年的4248元,增加到2010年的8000元,2020年的2万元。● 目标三:建设湘西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绿化城镇、保护天然林和大江大河源头,调整结构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65%。● 目标四:提高教育、科技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城镇教育中心的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城镇产业的科技水平。到2010年湘西地区整体水平要接近全省中等水平,到2020年,要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8%提高到60%以上。● 目标五: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与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具有区际意义的中心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集聚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心。首先要突出怀化、张家界作为本地区一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吉首、武冈等二级中心城市。● 区域合作开发战略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市场经济规律和各地区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加快与国内外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使全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改造提升一批建立在当地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的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城镇发展。●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整合湘西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并逐渐带动旅游产品加工与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城镇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旅游开发,积极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地区的文化底蕴,激发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从而扩大湘西地区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的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布局● 建设“十”字型经济隆起带总体思路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骨架,形成由点带线的开发模式。以怀化等城市为点,以铁路线为开发轴,把“十”字型轴线作为全区经济优先发展带。通过怀化、张家界、吉首、武冈等点的极化,壮大点的规模,然后通过点的扩散,促进交通线上及周围次级点的成长,进而形成发展轴为经济分布重心的“十”字型经济隆起带。● 构建四大经济圈构筑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旅游型产业经济圈;构筑以吉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怀化为中心的物流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邵阳为依托、以武冈为中心,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经济圈。●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林果基地、药材基地、水电基地。● 突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湘西地区的产业开发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应该抓住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发展优势产业。1.融自然景色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2.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3.基于特色资源的绿色食品工业4.以天然药材为主的生物医药工业5.以交通枢纽和区位条件为基础的物流和边贸业6.依托矿藏资源发展的矿产业空间结构与布局 湘西地区形成中心城镇集聚、主导产业突出、空间轴线发展,以点带线、以线拓面的网络型、开放式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功能布局体系。“三轴四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主轴线:是聚合区域核心功能的湘西地区发展“脊梁”,慈(利)一通(道)为城镇发展主导轴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依托,以枝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为联系通道和辐射轴线,构筑湘西地区城镇、经济、产业发展主轴线。此轴线从北至南纵贯慈利、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麻阳、怀化、中方、洪江、会同、靖州、通道等县市,是本区域主次城镇分布最密集地带,集聚了区域商贸物流、旅游生态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次轴线:龙(山)—新(宁)和新(晃)—溆(浦)两条城镇发展次轴线,龙(山)—新(宁)发展轴从北至南贯穿龙山、桑植、张家界、沅陵、辰溪、溆浦、洞口、武冈、新宁等县市;新(晃)—溆(浦)发展轴从西至东贯穿新晃、芷江、怀化、溆浦等县市。形成湘西城镇发展纵横两条次轴,龙新轴集聚了一定的旅游资源、新溆轴集聚了商贸物流产业,构成湘西地区产业发散辐射体系。● “四心”:湘西地区四个中心城市(区域城镇经济增长极核)——怀化市区、张家界市区、吉首市区和武冈市区。四个中心城市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越的发展条件,并已经形成各自所在区域的功能中心,怀化的物流、张家界的旅游、吉首的商贸、武冈的食品已成为区域产业支柱的经济龙头。随着各自特色产业的强化发展,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水平将会迅速增强,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和辐射范围更广、作用更强。“两主两次六层次”的城镇等级体系● 区域性主中心——怀化市: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湘西地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边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7万人左右。● 区域性主中心——张家界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依托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山水旅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吉首市:湘西自治州首府,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发展商贸、旅游、优势资源特色加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武冈市:在邵阳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逐步建设成为邵阳市域西部六县市的中心城市,是发展以食品、机械工业为重点,以商贸和旅游业为主导,具有古城风貌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左右。● 片区中心——慈利:以发展商贸、食品、建材、化工、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片区中心——龙山:湘、鄂两省边区重要的边贸城市,以旅游、商贸为主的新型城市。● 片区中心——花垣:以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贸城市。● 片区中心——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片区中心——溆浦:怀化市域的东大门,是怀化、益阳、娄底、邵阳四地区交接地重要商贸交换中心。● 片区中心——洪江市:湘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湘西南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怀化市域次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靖州:怀化市域南部三县市的首位城市,湘西地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湘黔边境重要的边贸城市,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辐射点和重要的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沅陵:以发展商贸、有色金属、旅游为主的现代新型城市。 ● 片区中心——新宁: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 片区中心——隆回:以发展商贸、建材、机械、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永顺、保靖、古丈、泸溪、辰溪、麻阳、芷江、新晃、会同、通道、绥宁、洞口、城步县城,是县域一级中心城市,规模为10万人左右小城市。● 重点镇——经济现状条件好,带动作用强,有发展潜力或者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共选择了33个。规模为2—8万人。● 一般小城镇——其他建制镇共142个,规模为2万人以下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目标 要继续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完全控制,环境污染得到完全控制和有效治理。将湘西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区域。1. 人口、资源与环境——良性循怀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使人口数量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变资源掠夺式粗放生产经营为资源节约型集约经营,从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增值再生产为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益。2.整体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加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荒山荒地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治理现有污染源,根本改善生态环境。3.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对自然条件差,缺乏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生态移民,将这一地区居民逐步迁移到城镇或城镇郊区,从事二、三产业或城郊农业,使生态脆弱地区永久恢复生态。4.生态敏感地区——重点保护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要河流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重点加以保护。● 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实施相应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策略。湘西地区划为以下四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地生态区、沅(陵)麻(阳)红岩盆地生态区、雪峰山山地生态区、邵阳丘陵盆地生态区。● 生态建设重点一是退耕还林工程。二是防护林建设工程。三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四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五是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六是生态移民工程。七是矿山地质保护工程。旅游业发展● 重点打造十三大特色旅游区1.张家界世界遗产、自然风光、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2.溇水—九天洞—八大公山自然山水旅游区3.里耶—乌龙山战国古城(含保靖酉水古纤道)、溶洞旅游区4.猛洞河—栖凤湖自然山水旅游区5.吉首—凤凰古城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区(含边城)6.凤凰山—五强溪水上活动和古黔中郡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7.洪江古商城历史文化旅游区8.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区9.靖州—通道—黄桑侗文化两江民俗风情旅游区10.崀山丹霞地貌、森林风光旅游区11.武冈—城步森林草原风光旅游区12.新晃夜郎文化旅游区13.隆回瀑布群旅游区● 重点培育七条旅游精品线路1.张家界—永顺—龙山—吉首—凤凰—洪江—武冈—崀山 湘西风光之旅2.张家界(慈利)—吉首—凤凰—洪江—通道—桂林 情城之旅3.张家界(慈利)—猛洞河—坐龙溪—栖凤湖—吉首—凤凰—贵阳 山水之旅4.长沙—沅陵—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洪江—洞口—隆回—长沙 神秘湘西循环之旅5.张家界(慈利)—古黔中郡—芷江和平文化园—新晃夜郎谷—凤凰古城 历史文化之旅6.张家界(慈利)—吉首—洪江—洞口—绥宁—城步(南山) 森林(草原)商城之旅7.长沙—崀山—云山—南山—龙胜—桂林 山水之旅● 旅游城镇建设 构建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以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等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将张家界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吉首、凤凰、新宁建成全国型旅游城市,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建成湖南省的旅游强县和区域性旅游城市。综 合 交 通● 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构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协调配合、内外交通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强、效率高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航空:以张家界荷花机场为核心,以铜仁大兴机场、芷江机场和武冈机场、黎坪机场为外围航空港的航空运输网络群,为湘西地区的经济建设、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铁路:通过现在铁路的完善和新建铁路的建设,湘西地区将形成“五横一纵”的铁路干线布局。● 公路:规划期末建成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组成的,以怀化为中心,内联区域内各个城市,外联周边省、市区之间直接快速交通联系的“两纵五横”湘西地区干线公路骨架网络。城镇建设用地 实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尽可能选用闲置地、荒地、山丘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对于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做到占补平衡。结合抗震、人防的建设需要,大中城市和设防城市要积极开发和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规划2010年、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44220公顷、70000公顷。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划见下表。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序号 城市名称 2010年 2020年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1 张家界 22.5 111 25 35 100 35 2 怀化 43 107 46 57 107 61 3 吉首 25 95 24 35 98 34 4 武冈 15 100 15 25 100 25 风景名胜区体系 规划湘西地区风景名胜区形成国家重点、省级和市县级三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现状3处增加到9处,德夯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国家级)、凤凰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法相岩云山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由省级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16处,将泸溪沅水风光带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芷江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五雷山风景名胜区、思蒙风景名胜区、羊角尖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夜郎谷风景名胜区升格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完善的区域服务中心体系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市场建设、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加快现化文明向农村辐射、扩散和城乡融合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增加区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空 间 管 制为了合理保障城镇体系规划的正确实施,综合考虑城乡空间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湘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整个湘西地区分为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区,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区,区域城镇发展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与通道建设区等五大类,分别对各类区域提出保护与管制措施。为空间开发管理提供依据。行 动 计 划筹划和实施近期迫切需要进行的六项重大行动。● 行动一:强化区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 加强湘西地区与周边五省市区交界区的经济协作力度,加强与湘中及湘东地区的合作,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发展覆盖不同地区的各种经济协作区,不断完善各种区域组织、经济网络和区域市场。——大力促进边境贸易,消除市场壁垒。——加强企业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交流与移植。——加强对外通道的建设,打通湘西地区对外交通的瓶颈。● 行动二:培育中心城市——形成重要增长极核 中心城市是目前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明显偏低。注意发挥大中城市在大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使之尽快发展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大中城市,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满足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突出其功能建设,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重视发挥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保证生态绿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行动三: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湘西地区的优势在资源,要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湘西丰富的矿产、水力、林木、特色农业等资源,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加工业和生物制药业。——集中优势发展水电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加快发展民族风俗旅游业。实现资源整合,壮大旅游产业。——扶优扶强,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走集约化、集群式发展的道路,每个市州集中办好1-2个工业园区,每个县市集中办好一个工业园区。● 行动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区域 转变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变退耕为退人和退耕并重,即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村村通工程、救灾抗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等与加块城镇化统筹规划。在环境脆弱地区实现生态移民,并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与推进人口的跨区域迁移和异地城镇化结合起来。近期应抓紧实施四大工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生态工程;——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人口迁移为主的生态移民工 程;——以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程。● 行动五:完善内外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 提高区域内外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缩短时间距离,增强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抓好国道省道改造,建成常吉、常张、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及包头至茂名湖南段高速公路和若干连接线。——加快区域通往邻省的省际公路建设,完成凤凰至贵州大兴机场公路,城步至贝子河公路,慈利至石门等公路的建设。——建设和改造沅陵至张家界、龙山经桑植至张家界、新宁高木氹至塔子寨等旅游线路公路。——加强县际及县通乡,乡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张家界机场的扩容改造。——搞好沅水、舞水、酉水等航道改造,加强沅陵码头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区内铁路货站的改造,建设渝怀铁路东延和张家界至黔江铁路。● 行动六:实施人力资源全面开发——增强发展后劲 人力资源全面开发既是湘西地区开发的基础,也是湘西地区开发的根本目的。实现人力资源全面开发,一是现有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二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构建人力资本形成的机制。——强化义务教育,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挥城镇科教中心的功能,重点办好怀化学院、吉首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文化科技教育和后续教育基地。实 施 机 制● 成立区域协调机构 建议成立湘西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着重解决湘西地区区域内不同的行 政单元之间因行政分割导致的在区域层面上存在的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对接等主要问题。● 制定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规章制度 启动《湘西地区开发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并力争早日完成。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政府行为,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等。通过建立法制化管理机制,稳定可靠的投资机制,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和灵活的税收机制,控制引导建设项目取向,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共享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实现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健全湘西地区协调手段 综合运用政策手段、规划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多管齐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湘西地区城镇体系的协调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对湘西地区城镇发展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并能随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应建立规划实施监测机制,跟踪反馈,定期修编。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北西高,东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州,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大灵山雄居州境北界,八面山、大青山、白云山、太阳山、莲花山、腊尔山、高望界、黑桃界、摩天岭等崛起于西南贵州境内。最高点龙山县大灵山1,736米,最低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97.1米。经多次抬升、剥蚀和夷平作用,形成了1,500~l,600米、1,200~1,300米、1,000~1,200米、800~900米、500~600米5个夷平面。大小溪流1.000余条,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530条,总长7,100多公里,河流密度40平方公里/条,水域面积舌州域总面积1,57%主要啊梳有酉水、猛洞洞、武水沅水和辰水。因受北西高、南东低地形条件和北北东向构造条件制约,域内主要河流流向,首先沿构造线方向呈近南北向,然后横切山势走向呈东西向汇于沅水、澧水之主流中。地面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小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和陡坡,相互交错,山峦重叠,千姿百态。河床多被切割成峡谷,坡陡流急,梯级裂点多,水能资源丰富。域内耕地零星分散,土层厚薄不一,山上山下气候变化明显,山南山北降水量差异显著,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 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基岩裸露面积占州域总面积,19.2%。山原峰丛、峰丛峡谷和槽谷、溶蚀洼地和平原、溶蚀岗地和丘陵,以及溶沟、石芽、石林、漏斗、天坑、溶洞、落水洞、暗河、伏流等岩溶景观到处可见。溶洞多而密布,形态多样复杂,规模大小悬殊。经对827个溶洞调查,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39个。猛洞河小龙洞、花垣县大龙洞、凤凰奇梁洞、龙山县惹迷洞、吉首市堂乐洞等,均已开发成旅游胜地。 暗河十分发育,经对187条暗河调查,出露标高200~100米,流量0.05~150立方米/秒的岩溶大泉有150多处。  湘西州域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山原12,628.7平方公里,约占州域总面积81.5%;丘陵1,599.6平方公里,占10.3%;平原635.2平方公里,占4.1%;水域247.2平方公里,占15.9%;其它面积379.4平方公里,占2.5%。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包括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等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总体上呈现出北西高、南东低的地势特点。该地区主要处于云贵高原的北东部,地势相对较高,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其中大小山峰有130多座。最高的点是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高度达到了1736米,而最低的点则是泸溪县的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高度为97.1米。湘西地区的主要河流包括酉水、猛洞河、武水、沅水和辰水,这些河流在地区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流网络。湘西地区的土壤类型也比较多样化,主要有红土、黄土、砂土等。这些土壤的生产力因地而异,但整体上具有中等的生产能力。该地区的植被主要是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组成的,其中也有部分温带落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开垦、种植等,使得原生植被已经受到了较大的破坏,目前处于恢复阶段。总的来说,湘西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资源丰富、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 西接酉水河,四面环山,有大片的树林。

中国的地貌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成三级阶梯;我国地形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都有分布。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 ,成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线是: 2、地形特征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都有大面积分布:①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②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③ 盆地19%:主要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④平原12%:主要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盆地。⑤丘陵10%:北方主要是分布在辽东半岛辽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山东丘陵,在南方地区分布较集中,统称东南丘陵。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统筹和协调城镇与区域的关系,建设节约型湘西。● 立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引导城镇发展,加快湘西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为推动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提供可靠保证。发展战略目标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加速城镇化,带动地区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湘西。在总目标下实现五大具体发展目标:● 目标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规模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重点投资于城镇,引导资金向城镇集中,扩大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2%左右(其中怀化、张家界、湘西州三市州为36%),2020年为46%左右,城镇人口2010年为430万左右,2020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635万左右。在湘西地区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的网络体系。● 目标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经济总量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长10%,总量由2003年的5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0亿元左右,2020年的2800亿元,人均GDP由2003年的4248元,增加到2010年的8000元,2020年的2万元。● 目标三:建设湘西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绿化城镇、保护天然林和大江大河源头,调整结构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65%。● 目标四:提高教育、科技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城镇教育中心的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城镇产业的科技水平。到2010年湘西地区整体水平要接近全省中等水平,到2020年,要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8%提高到60%以上。● 目标五: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与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具有区际意义的中心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集聚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心。首先要突出怀化、张家界作为本地区一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吉首、武冈等二级中心城市。● 区域合作开发战略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市场经济规律和各地区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加快与国内外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使全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改造提升一批建立在当地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的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城镇发展。●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整合湘西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并逐渐带动旅游产品加工与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城镇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旅游开发,积极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地区的文化底蕴,激发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从而扩大湘西地区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的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布局● 建设“十”字型经济隆起带总体思路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骨架,形成由点带线的开发模式。以怀化等城市为点,以铁路线为开发轴,把“十”字型轴线作为全区经济优先发展带。通过怀化、张家界、吉首、武冈等点的极化,壮大点的规模,然后通过点的扩散,促进交通线上及周围次级点的成长,进而形成发展轴为经济分布重心的“十”字型经济隆起带。● 构建四大经济圈构筑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旅游型产业经济圈;构筑以吉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怀化为中心的物流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邵阳为依托、以武冈为中心,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经济圈。●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林果基地、药材基地、水电基地。● 突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湘西地区的产业开发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应该抓住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发展优势产业。1.融自然景色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2.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3.基于特色资源的绿色食品工业4.以天然药材为主的生物医药工业5.以交通枢纽和区位条件为基础的物流和边贸业6.依托矿藏资源发展的矿产业空间结构与布局 湘西地区形成中心城镇集聚、主导产业突出、空间轴线发展,以点带线、以线拓面的网络型、开放式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功能布局体系。“三轴四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主轴线:是聚合区域核心功能的湘西地区发展“脊梁”,慈(利)一通(道)为城镇发展主导轴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依托,以枝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为联系通道和辐射轴线,构筑湘西地区城镇、经济、产业发展主轴线。此轴线从北至南纵贯慈利、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麻阳、怀化、中方、洪江、会同、靖州、通道等县市,是本区域主次城镇分布最密集地带,集聚了区域商贸物流、旅游生态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次轴线:龙(山)—新(宁)和新(晃)—溆(浦)两条城镇发展次轴线,龙(山)—新(宁)发展轴从北至南贯穿龙山、桑植、张家界、沅陵、辰溪、溆浦、洞口、武冈、新宁等县市;新(晃)—溆(浦)发展轴从西至东贯穿新晃、芷江、怀化、溆浦等县市。形成湘西城镇发展纵横两条次轴,龙新轴集聚了一定的旅游资源、新溆轴集聚了商贸物流产业,构成湘西地区产业发散辐射体系。● “四心”:湘西地区四个中心城市(区域城镇经济增长极核)——怀化市区、张家界市区、吉首市区和武冈市区。四个中心城市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越的发展条件,并已经形成各自所在区域的功能中心,怀化的物流、张家界的旅游、吉首的商贸、武冈的食品已成为区域产业支柱的经济龙头。随着各自特色产业的强化发展,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水平将会迅速增强,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和辐射范围更广、作用更强。“两主两次六层次”的城镇等级体系● 区域性主中心——怀化市: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湘西地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边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7万人左右。● 区域性主中心——张家界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依托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山水旅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吉首市:湘西自治州首府,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发展商贸、旅游、优势资源特色加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武冈市:在邵阳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逐步建设成为邵阳市域西部六县市的中心城市,是发展以食品、机械工业为重点,以商贸和旅游业为主导,具有古城风貌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左右。● 片区中心——慈利:以发展商贸、食品、建材、化工、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片区中心——龙山:湘、鄂两省边区重要的边贸城市,以旅游、商贸为主的新型城市。● 片区中心——花垣:以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贸城市。● 片区中心——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片区中心——溆浦:怀化市域的东大门,是怀化、益阳、娄底、邵阳四地区交接地重要商贸交换中心。● 片区中心——洪江市:湘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湘西南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怀化市域次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靖州:怀化市域南部三县市的首位城市,湘西地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湘黔边境重要的边贸城市,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辐射点和重要的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沅陵:以发展商贸、有色金属、旅游为主的现代新型城市。 ● 片区中心——新宁: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 片区中心——隆回:以发展商贸、建材、机械、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永顺、保靖、古丈、泸溪、辰溪、麻阳、芷江、新晃、会同、通道、绥宁、洞口、城步县城,是县域一级中心城市,规模为10万人左右小城市。● 重点镇——经济现状条件好,带动作用强,有发展潜力或者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共选择了33个。规模为2—8万人。● 一般小城镇——其他建制镇共142个,规模为2万人以下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目标 要继续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完全控制,环境污染得到完全控制和有效治理。将湘西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区域。1. 人口、资源与环境——良性循怀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使人口数量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变资源掠夺式粗放生产经营为资源节约型集约经营,从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增值再生产为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益。2.整体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加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荒山荒地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治理现有污染源,根本改善生态环境。3.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对自然条件差,缺乏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生态移民,将这一地区居民逐步迁移到城镇或城镇郊区,从事二、三产业或城郊农业,使生态脆弱地区永久恢复生态。4.生态敏感地区——重点保护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要河流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重点加以保护。● 生态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实施相应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策略。湘西地区划为以下四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地生态区、沅(陵)麻(阳)红岩盆地生态区、雪峰山山地生态区、邵阳丘陵盆地生态区。● 生态建设重点一是退耕还林工程。二是防护林建设工程。三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四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五是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六是生态移民工程。七是矿山地质保护工程。旅游业发展● 重点打造十三大特色旅游区1.张家界世界遗产、自然风光、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2.溇水—九天洞—八大公山自然山水旅游区3.里耶—乌龙山战国古城(含保靖酉水古纤道)、溶洞旅游区4.猛洞河—栖凤湖自然山水旅游区5.吉首—凤凰古城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区(含边城)6.凤凰山—五强溪水上活动和古黔中郡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7.洪江古商城历史文化旅游区8.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区9.靖州—通道—黄桑侗文化两江民俗风情旅游区10.崀山丹霞地貌、森林风光旅游区11.武冈—城步森林草原风光旅游区12.新晃夜郎文化旅游区13.隆回瀑布群旅游区● 重点培育七条旅游精品线路1.张家界—永顺—龙山—吉首—凤凰—洪江—武冈—崀山 湘西风光之旅2.张家界(慈利)—吉首—凤凰—洪江—通道—桂林 情城之旅3.张家界(慈利)—猛洞河—坐龙溪—栖凤湖—吉首—凤凰—贵阳 山水之旅4.长沙—沅陵—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洪江—洞口—隆回—长沙 神秘湘西循环之旅5.张家界(慈利)—古黔中郡—芷江和平文化园—新晃夜郎谷—凤凰古城 历史文化之旅6.张家界(慈利)—吉首—洪江—洞口—绥宁—城步(南山) 森林(草原)商城之旅7.长沙—崀山—云山—南山—龙胜—桂林 山水之旅● 旅游城镇建设 构建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以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等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将张家界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吉首、凤凰、新宁建成全国型旅游城市,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建成湖南省的旅游强县和区域性旅游城市。综 合 交 通● 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构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协调配合、内外交通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强、效率高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航空:以张家界荷花机场为核心,以铜仁大兴机场、芷江机场和武冈机场、黎坪机场为外围航空港的航空运输网络群,为湘西地区的经济建设、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铁路:通过现在铁路的完善和新建铁路的建设,湘西地区将形成“五横一纵”的铁路干线布局。● 公路:规划期末建成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组成的,以怀化为中心,内联区域内各个城市,外联周边省、市区之间直接快速交通联系的“两纵五横”湘西地区干线公路骨架网络。城镇建设用地 实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尽可能选用闲置地、荒地、山丘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对于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做到占补平衡。结合抗震、人防的建设需要,大中城市和设防城市要积极开发和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规划2010年、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44220公顷、70000公顷。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划见下表。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序号 城市名称 2010年 2020年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1 张家界 22.5 111 25 35 100 35 2 怀化 43 107 46 57 107 61 3 吉首 25 95 24 35 98 34 4 武冈 15 100 15 25 100 25 风景名胜区体系 规划湘西地区风景名胜区形成国家重点、省级和市县级三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现状3处增加到9处,德夯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国家级)、凤凰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法相岩云山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由省级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16处,将泸溪沅水风光带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芷江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五雷山风景名胜区、思蒙风景名胜区、羊角尖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夜郎谷风景名胜区升格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完善的区域服务中心体系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市场建设、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加快现化文明向农村辐射、扩散和城乡融合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增加区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空 间 管 制为了合理保障城镇体系规划的正确实施,综合考虑城乡空间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湘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整个湘西地区分为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区,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区,区域城镇发展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与通道建设区等五大类,分别对各类区域提出保护与管制措施。为空间开发管理提供依据。行 动 计 划筹划和实施近期迫切需要进行的六项重大行动。● 行动一:强化区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 加强湘西地区与周边五省市区交界区的经济协作力度,加强与湘中及湘东地区的合作,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发展覆盖不同地区的各种经济协作区,不断完善各种区域组织、经济网络和区域市场。——大力促进边境贸易,消除市场壁垒。——加强企业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交流与移植。——加强对外通道的建设,打通湘西地区对外交通的瓶颈。● 行动二:培育中心城市——形成重要增长极核 中心城市是目前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明显偏低。注意发挥大中城市在大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使之尽快发展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大中城市,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满足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突出其功能建设,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重视发挥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保证生态绿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行动三: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湘西地区的优势在资源,要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湘西丰富的矿产、水力、林木、特色农业等资源,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加工业和生物制药业。——集中优势发展水电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加快发展民族风俗旅游业。实现资源整合,壮大旅游产业。——扶优扶强,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走集约化、集群式发展的道路,每个市州集中办好1-2个工业园区,每个县市集中办好一个工业园区。● 行动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区域 转变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变退耕为退人和退耕并重,即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村村通工程、救灾抗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等与加块城镇化统筹规划。在环境脆弱地区实现生态移民,并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与推进人口的跨区域迁移和异地城镇化结合起来。近期应抓紧实施四大工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生态工程;——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人口迁移为主的生态移民工 程;——以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程。● 行动五:完善内外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 提高区域内外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缩短时间距离,增强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抓好国道省道改造,建成常吉、常张、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及包头至茂名湖南段高速公路和若干连接线。——加快区域通往邻省的省际公路建设,完成凤凰至贵州大兴机场公路,城步至贝子河公路,慈利至石门等公路的建设。——建设和改造沅陵至张家界、龙山经桑植至张家界、新宁高木氹至塔子寨等旅游线路公路。——加强县际及县通乡,乡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张家界机场的扩容改造。——搞好沅水、舞水、酉水等航道改造,加强沅陵码头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区内铁路货站的改造,建设渝怀铁路东延和张家界至黔江铁路。● 行动六:实施人力资源全面开发——增强发展后劲 人力资源全面开发既是湘西地区开发的基础,也是湘西地区开发的根本目的。实现人力资源全面开发,一是现有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二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构建人力资本形成的机制。——强化义务教育,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挥城镇科教中心的功能,重点办好怀化学院、吉首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文化科技教育和后续教育基地。实 施 机 制● 成立区域协调机构 建议成立湘西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着重解决湘西地区区域内不同的行 政单元之间因行政分割导致的在区域层面上存在的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对接等主要问题。● 制定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规章制度 启动《湘西地区开发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并力争早日完成。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政府行为,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等。通过建立法制化管理机制,稳定可靠的投资机制,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和灵活的税收机制,控制引导建设项目取向,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共享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实现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健全湘西地区协调手段 综合运用政策手段、规划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多管齐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湘西地区城镇体系的协调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对湘西地区城镇发展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并能随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应建立规划实施监测机制,跟踪反馈,定期修编。

  • 13862315950:张家界地貌类型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什么样的地貌?
  • 延沾答:张家界地貌类型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这种有大片砂岩的地方,在几亿年前都曾是地质历史上的海洋。沧海桑田,经过几亿年的沉积变成了傻眼,然后随着地壳运动上升成为陆地。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就变成丘陵山地,或者...
  • 13862315950:湘西北地区是指?
  • 延沾答:区域构造主要为保靖一玉屏和永顺一慈利2条北北东一北东向深大断裂联合构成 ,并向北西凸出的弧形断裂带 ,它不仅奠定了湘西北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格架 ,而且控制着两侧的地层和沉积建造特点及区域矿产 的展布规律 。湘西州位...
  • 13862315950:湘西的地理位置
  • 延沾答:外文名称: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 名:湘西、湘西州、湘西自治州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华中地区 下辖地区: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2]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
  • 13862315950:湖南的地理环境
  • 延沾答:峰顶海拔2099米。湖南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湖南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
  • 13862315950:湘西吊脚楼建筑特点与当地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
  • 延沾答:湘西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它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吊脚楼主要分布在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因此它需要适应山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首先,湘西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湿气较重。吊脚楼的...
  • 13862315950:区域地貌结构及其特征
  • 延沾答: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地貌特征莫过于从青藏高原向东地势逐渐降低而显示出的三大地貌阶梯。其中,位于中部的北北东-北东向的太行山-雪峰山,构成了中国三大地貌阶梯中第二与第三阶梯间的东部边界。该边界东、西两侧平均地势相差数百米乃至上千米...
  • 13862315950:“湘西”是指湖南的怀化市还是湘西土家自治州?
  • 延沾答: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7县1市,面积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2016年,常住人口263.6万人。其中...
  • 13862315950:地势(地形)地貌特点
  • 延沾答:2)中低山:中低山主要分布于湘东、湘南、湘西低山与中山之间,以及湘中地区的部分地带。其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山脊线,山岭陡峻,流水线状下切侵蚀强烈,多形成峡谷或局部的盆谷地,海拔为500~800m,相对高度为250~500m,坡度一般大于30°,...
  • 13862315950:湖南省地理位置、地势特点
  • 延沾答: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面 积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
  • 13862315950: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缘优势
  • 延沾答:怀化的沅陵黔中郡故城遗址、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以及丹霞地貌群——通道万佛山;邵阳的武冈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2、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湘西地区处于五省交界之处,是湖南省通往云贵渝的...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