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辽沈战役中谁投降了撰写,主要解答关于辽沈战役中谁投降了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辽沈战役的指挥官都有谁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国民党:卫立煌、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1、林彪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2、罗荣桓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3、刘亚楼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4、卫立煌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5、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6、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 汉族,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7、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扩展资料: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希望对你有帮助双方部队建制、兵力以及副军级以上指挥员 东北野战军 东总 司令员 林彪(代号101) 元帅 东北野战军指挥员 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 元帅 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 上将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大将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无军衔)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中将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 肖劲光 大将 副司令员陈伯钧 上将 政委 肖华 上将 政治部主任唐天际 中将 参谋长解方 少将 副参谋长潘朔端 少将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无军衔) 政委 黄克诚 大将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上将 政委 梁必业 中将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上将 政委 吴法宪 中将,参谋长 吴信泉 中将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上将 政委 罗舜初 中将 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中将 政委 莫文骅 中将 副司令 胡奇才 中将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中将 副司令 吴瑞林 中将 政委 刘兴元 中将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上将 副司令员杨国夫 中将、李作鹏 中将,政委赖传珠 上将,参谋长黄一平 少将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上将 政委吴富善 中将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 少将 政委邱会作 中将 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中将 政委李中权 少将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中将 政委 周赤萍 中将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少将 政委 陈仁麒 中将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少将 副司令员熊伯涛 少将, 政委袁升平 中将,参谋长王亢 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少将(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共拥有野战军70多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合计大概有105万人 国民党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 新编第7军李鸿(3个师) 第60军曾泽生(3个师,后起义)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 第53军周福成(3个师) 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 新编第3军龙天武(3个师) 新编第6军李涛(2个师) (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新编第1军:潘裕昆(3个师)(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第49军:郑庭笈(2个师) 第52军:刘玉章(2个师) 第71军:向凤武(2个师) 第207师 骑兵1~3旅 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第93军 盛家兴(3个师)第184师 新编第5军:刘云瀚(3个师) 新编第8军:沈向奎(3个师) 第54军:阙汉鶱(3个师) 国民党军兵力大致有55万人,正规军48万人
曾泽生。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国民党:卫立煌、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1、林彪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2、罗荣桓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3、刘亚楼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4、卫立煌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5、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6、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 汉族,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7、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扩展资料: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希望对你有帮助双方部队建制、兵力以及副军级以上指挥员 东北野战军 东总 司令员 林彪(代号101) 元帅 东北野战军指挥员 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 元帅 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 上将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大将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无军衔)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中将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 肖劲光 大将 副司令员陈伯钧 上将 政委 肖华 上将 政治部主任唐天际 中将 参谋长解方 少将 副参谋长潘朔端 少将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无军衔) 政委 黄克诚 大将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上将 政委 梁必业 中将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上将 政委 吴法宪 中将,参谋长 吴信泉 中将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上将 政委 罗舜初 中将 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中将 政委 莫文骅 中将 副司令 胡奇才 中将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中将 副司令 吴瑞林 中将 政委 刘兴元 中将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上将 副司令员杨国夫 中将、李作鹏 中将,政委赖传珠 上将,参谋长黄一平 少将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上将 政委吴富善 中将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 少将 政委邱会作 中将 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中将 政委李中权 少将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中将 政委 周赤萍 中将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少将 政委 陈仁麒 中将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少将 副司令员熊伯涛 少将, 政委袁升平 中将,参谋长王亢 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少将(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共拥有野战军70多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合计大概有105万人 国民党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 新编第7军李鸿(3个师) 第60军曾泽生(3个师,后起义)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 第53军周福成(3个师) 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 新编第3军龙天武(3个师) 新编第6军李涛(2个师) (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新编第1军:潘裕昆(3个师)(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第49军:郑庭笈(2个师) 第52军:刘玉章(2个师) 第71军:向凤武(2个师) 第207师 骑兵1~3旅 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第93军 盛家兴(3个师)第184师 新编第5军:刘云瀚(3个师) 新编第8军:沈向奎(3个师) 第54军:阙汉鶱(3个师) 国民党军兵力大致有55万人,正规军48万人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辽沈战役中谁投降了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