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护士节文案】13名护士的信感人心扉,母亲节、护士节巧遇汶川地震纪念日

文/剑客群

今天是母亲节,今天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今天是汶川大地震11周年的祭品。

1

母亲

那是一盏摇曳的蜡灯,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亮起来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学校周围的废墟清理完毕之后,河对岸的三岔路口上就有了这么一盏灯。

一根被截断了的白蜡放在水果罐头的玻璃瓶子里,放在河岸边的三叉路口上,漆黑的夜里能照亮好大一片地方。开始很好奇,后来日子久了,也就习以为常,直到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在宿营地看到有一个女人打着伞站在石头上的灯跟前。风刮得很乱,女人一手撑着伞,一手护着玻璃瓶瓶口,烛光忽明忽暗,定是风吹的缘故。

我不解这是为何, 那时候村子里有个专门为大家烧水的老大爷,后来听老大爷说,那女子在三岔路口点一盏灯是为了给他儿子照亮回家的路。她儿子是谁?老大爷说,就是前几天废墟中找到的那孩子。

我突然心间有了印象,那是地震发生后的第六个中午,原本坐在废墟上等待的人们逐渐散去,只有一位女子还静静地等,她手里拿着一盘鞭炮,眼神呆滞,脸上头发上蒙了厚厚的灰尘。

当清理废墟的官兵在叠了几层的水泥板下找到她儿子遗体的时候,她没有哭泣,没有表情,看着人们按照惯例将孩子的遗体装进一个专用的袋子里,她点燃鞭炮,等鞭炮燃尽,她走了。

她走的那样决绝,头也不回。我听见有人窃窃私语,说,刚开始那几天她总是嚎啕大哭,怎么孩子找到了,却没有哭一声。

我想,六天了,她的眼泪早就流干了吧。后来,我又见过她几次,一次是在为志愿者烧饭的大食堂帐篷里,还有一次是“八一”灾区群众慰问救灾官兵的队伍里……

每次看到她都是忙碌的身影,我不知道这是她坚强的体现,还是她为了忘却丧子之痛故作转移注意力的举动。

当那盏灯在岔路口亮起,我依然没有读懂这位母亲内心世界里到底是怎样一番状况,丧子之痛让原本年轻的她瞬间变得苍老,但却没能让她停下生活的脚步,生活一直在延续,

未来可期,那盏灯或许是她点给亡子的,或许也是点给她自己的,我有时候想或许也是点给所有经历了那场灾难的人的。

在那场灾难中,我见过许许多多无比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不是最让人动容的,但她却是许多平凡母亲的缩影,她们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境况她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她们与那位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与灾难抗争,为自己爱儿撑起一片生机的母亲一样伟大——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当痛楚过去,或许有条件她们依然会选择做一个母亲。

2

母亲、护士

5月虽已立夏,但是南北温差还是很大,南方已酷热难耐,而北方则凉意徐徐。

护士小陈把1岁半大的儿子包得像个粽子似的,打了个出租车赶往乡下的婆婆家。她把孩子晒到婆婆怀里,转身进了出租车里,又赶回医院。

小陈所在的医院接到命令抽组医疗救援队赶往灾区,小陈毅然报名,公公婆婆劝她,爸爸妈妈劝她,早已在灾区的老公劝她,她还是选择报名参加医疗救援队。

与小陈情况差不多类似的护士有很多很多,灾区到底有多么艰难、多么危险她们全然不顾,只要有需要就上。

田大姐,湖南的一名护士,患心脏病史多年一直没有告诉别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田大姐隐瞒病情,成为湖南第二批救援医护人员赶赴灾区。

出发前,她带上各种心脏病药,还偷偷地留下了遗书。

"亲爱的,我要离开你,到四川抗震救灾,请你在笑容里为我祈福。虽然迎着风雨,虽然面临艰辛,你的妻子,不忧亦不惧。"2008年5月20日,田大姐在日记本上,用凌乱的字迹写着。

田大姐是妻子,也是母亲。她和女儿坐在电视前,看着遭遇灾难的人一个个被从废墟里被救出来,她紧紧握着女儿的手说:"如果发生了地震或是其它意外灾害,妈妈不在你身边,你首先要自救,如果自救不了,你一定要坚强,耐心等待,你要坚信,妈妈一定会来救你,因为妈妈爱你。"

“六一”儿童节那天是田大姐女儿最后一个儿童节,往年都是田大姐给女儿准备礼物,今年她不得已准备托付爱人为女儿礼物,当女儿得知田大姐的想法后,她告诉田大姐,她不需要礼物,只要妈妈平平安安地回来。

刘大姐是当年湖南省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工作队的一员。一次帐篷小学晨检时,刘大姐发现一个女孩呆呆地坐着。

就因为那一眼刘大姐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后来她了解得知,小女孩的母亲在地震中遇难。

失去母亲的痛苦对于还未成年小姑娘来说不亚于对地震的恐惧,刘大姐经常安慰小女孩,经常找小女孩聊天,只要不忙都会陪着她。

刘大姐还为小女孩送来学习和生活用品,小女孩渐渐走出了失去母亲的影音,在刘大姐离开灾区时,抱着刘大姐叫了一声“妈妈”。

灾难让骨肉分离叫人阴阳两隔,大爱重新锻造亲情给生者以美好的未来。11年过去来,山崩地裂之后,在重生的大地上缔结的爱一直延绵不绝。

3

母亲、护士、军人

小弘扬是幸运的,虽然地震震垮了他们家的房子,但是为他带来了17位“妈妈”。

成都飞往上海的航班,旅客逗8岁大的小弘扬,你去上海干啥呀?

小弘扬说,我去上海找妈妈给我看眼睛。

旅客说,妈妈不就在你身边吗?

小弘扬说,在上海,我还有17位兵妈妈,她们都是白衣天使。

3年前的母亲节,小弘扬给兵妈妈们打电话问候,兵妈妈们得知小弘扬眼睛有些不太好,便联系了上海的眼科专家位小弘扬做矫正治疗。

11年前的那个五月,17位兵妈妈所在医院医疗队接收了一位高龄孕妇,也就是小弘扬的妈妈。45岁的她患有妊娠高血压,身体虚弱,需立即剖腹产。

医疗队紧急把产妇推进野战手术室,麻醉、给氧、输液、手术,仅40分钟,护士长许大姐就抱着啼哭的婴儿走出帐篷。

医疗队撤离灾区十多年了,这份感情却重围断线,兵妈妈们时常关注小弘扬的成长进步,小弘扬也时常与兵妈妈们分享成长的点点滴滴。

曾经《信中国》节目第九期,信使宋佳读了一封当年武汉161医院13名护士写给上级领导的信,这13名护士年龄最大的不过38岁最小的23岁,

她们之中有母亲,有待字闺中的女儿,她们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呢?她们在这场灾难中看到了什么呢?

地震发生后,医院接上级命令抽8名男同志组成搜救组即赴灾区,男同志们刚走,女同志们就写下请战书。

在灾区她们看到了额头化脓深可见骨、生命垂危连哭的力气都没有的3岁男孩儿,她们看到了妻子失去丈夫后的悲痛绝望,她们看到了亲眼目睹双亲遇难之后患上自闭症的女孩儿……这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绞杀。

161医院13名护士看着这一目目,作为军人她们在执行任务途中违背了上级撤退命令,她们给领导写信说:“太多的惨状让我们揪心,我们已无法一一列举,除了能来到我们面前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失去孩子的父母,有多少失去双亲的孩子被围困在偏远的山村中……

我们的心被揪着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女军人巾帼绝不让须眉我们愿意深入到偏远山区,为灾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听完13位护士的信,我突然想到了那些火极一时的句子: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