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藏天文气象历书》
2020年拉萨藏历新年是2月24日
西藏政府
2020年西藏历新年假期7日
2月23日至2月29日
今年的藏历新年也受到传染病的影响,与往年不同
人们可以通过网购平台购买藏历新年商品
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直接挑选春节商品的传统
但是小编来给你看。
往年传统的张力说的人都准备什么?
西藏民族特色年画《五彩麦穗、吉祥羊头、脆花、体马盒、盒式》。这些雪花用于祝愿新年风和雨顺利,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
默朗
酥花是西藏民族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酥油为原料,以人物、花、树、飞禽、野兽等为主题的一种手工柔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脆花的熔点很低,遇热容易变形和融化,15变形,约25融化,要保持原来的形状,必须在零下环境下制作。所以酥花也被称为冰点开的奇花。
工匠在制作酥花之前,要在凉水中浸泡酥油,搅拌很长时间,去除杂质,使酥油在成形时更加光滑细腻。为了防止体温对酥花的影响,他们在掐之前把手浸在冰冷的眼泪里,为了防止手变暖,必须随时泡在冰水里,抓住冰块,保持手指冰冷。
(塔尔寺酥油花)
因此,在以酥油花作为“三绝”之一的塔尔寺里,那些常年参与酥油花塑制的艺僧们手上大多会生出冻疮,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这是很难年复一年坚持做下来的。
(塔尔寺酥油花)
酥油花捏塑在发展中形成了浮塑和立塑两大类。浮塑形似浮雕或半立体状高浮雕彩塑,藏历新年人们插在切玛盒上的酥油花便是以浮塑的形式在长木牌上捏塑成的。
(藏历新年人们插在切玛盒上的浮塑式酥油花)
而立塑即立体镂空彩塑,它在形式上有单塑、组塑之分,在青海塔尔寺每年正月十五的塔尔灯节上展出的酥油花,艺僧们主要采用的便是立塑。
罗萨美朵
意为新年花的“罗萨美朵”,是每逢藏历新年不可缺少的吉祥花。藏语里“罗萨”是藏历新年,“美朵”是鲜花的意思。插在切玛盒里的五彩罗萨美朵,代表着温馨的家庭里,幸福的祝愿;承载着欢乐的故土上,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也难怪有人会说,在神奇的雪域高原上,鲜艳的百花争奇斗艳,可最能表达新年祝愿的,莫属罗萨美朵了。
藏历四月十五日之前播种青稞麦穗的种子,等到藏历八九月开始收割。收割后的青稞麦穗十多个地捆扎成一束,晾晒一个月后即存放,藏历十一月期间再拿出来进行染色。
从种植、收割、晾晒到上色,桑木村生产的罗萨美朵就一直遵循着这个时间表。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深谙这些青稞麦穗的染色技艺。
罗萨美朵需要染出红、深绿、淡绿、黄四种颜色。红、深绿、黄可以用直接购买的颜料调出颜色,淡绿的颜色则是深绿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色调和而成。
染色的过程说简单也不简单,土灶里烧的柴火正旺,为染色锅里的颜料提供持续不断的热量。青稞麦穗放到相应的锅里,上下左右翻动五六次,确保一把青稞麦穗都能上色,就可以拿出来晾晒到一边继续染了,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五分钟。
而罗萨美朵的上色就简单得多,拿一把已经捆扎在一起的罗萨美朵,在滚烫的颜料锅里前后左右一翻滚,便上色了。将上色后的罗萨美朵晾晒一天,就可以开始再次捆扎。
经历过染色、再次捆扎过程的罗萨美朵,绽放在冬日的拉萨街头,为人们的藏历新年增添了一抹吉祥喜庆。
隆过
用酥油雕成的一个彩色羊头,藏语称为“隆过”。它一般摆设在佛龛前面所贡之品的中央,是因为人们认为“羊”为吉祥之物,同时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在雪域亘古浩瀚的历史中,高原上的人们自古以来便认定“羊”是吉祥的动物,代表了藏族同胞们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塑彩羊头只有在藏历新年前夕才会采购,从新年的初一至十五期间摆放在家里,其余的时间即便是在热闹的冲赛康市场也难以觅见,凡是看见塑彩羊头便代表着年关将至。
(骨粉做的“隆过”)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塑彩羊头制作的材质有多种门类,如今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材料有陶瓷与石灰,陶瓷制品经久耐用,而石灰的制作成本较低,塑彩羊头的价格也会较为便宜,制作一个塑彩羊头约耗时一个小时。
“制作‘隆过’的步骤其实很简单,将石灰和水按比例搅拌均匀倒入羊头形状的模型内,待凝固成型后倒出,以红色、绿色、黄色等几样常用色予以着色,描绘出羊脸的模样即可。”
切玛盒
切玛盒的汉语含义是“五谷丰收斗”,寓意吉祥。这种用木板制作成的长方形木斗,在藏族人平日的生活中,盛大的庆典仪式里,特别是欢庆藏历新年时,切玛盒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切玛盒)
“切玛盒”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十分繁琐,需经过雕刻成型、腻子抹平、喷红色底漆、画花纹、喷定色清漆、涂金漆等工序。而第一道工序雕刻成型最为复杂,若是浮雕形式,就需要先把底板镂雕后,再雕刻“浮出”部分的小件,然后用胶水粘在底板上。
(正在雕刻切玛波表面的图案)
后期上漆、画花纹等工序则由藏族工人完成。小小的“切玛盒”,凝聚了藏、汉民族的共同智慧。
(给切玛盒上漆)
在藏历新年当天,主人会把切玛盒摆在藏柜上,如有客人来拜年,就会先走到切玛盒前,并用拇指和食指捏少许青稞粒(炒麦粒)、糌粑连向空中抛三次,以此表达对三宝神的敬畏,然后会往自己嘴中放一些,并对着主人道“扎西德勒”,送上诚挚的新年祝福。经过这简单却不失文雅的拜年仪式后,大家才能坐下来饮茶聊天。
(装饰好的切玛盒)
塔觉—经幡树
“塔觉”为藏语,意为“缝有经幡的树”,是将染成五种颜色的长方形布条或着印有“风马旗”图案的布条、丝绸从上往下按照蓝、白、红、绿、黄的顺序缝制在树的枝干上,依次代表着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
(匠人在精心缝制“塔觉”)
藏民们认为把缝有五彩经幡的树枝插在屋顶上,可以祈祷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
而经幡树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节日食品和供品,聚集在屋顶上,举行隆重而欢乐的“托桑”仪式(祭神祈福仪式),并为自家的房顶更换五彩经幡。
青稞苗
青稞苗有预祝来年丰收之意,同时为家里带来盎然生机,预示新年新气象。
从藏历十二月开始,藏族人家里就会开始培植青稞。用一个口径十多厘米的小花盆,撒上青稞种子。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阳光,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青稞很快就发了芽,从土地冒出来。年底时,青稞长到一寸多长,青青的苗,满满当当一盆,浓浓的绿溢出来。
等到大年初一,人们将青稞苗供在佛龛上和摆在客厅里,庆祝农耕开始,以求一年丰收吉祥。这时,光看到这一盆绿,整个人就能被感染,仿佛春天就在这里,呼之欲出。
现在,不少人不再自己种青稞苗,过年就到街上买上一盆回去。藏历年前十多天,街上就有很多人在卖青稞苗,一盆盆排开在地上,像极了一片小小的青稞田。
过年时,关于青稞苗的摆放位置也是很讲究的一件事,青稞苗都摆放在切玛旁。也一定要在旁边摆上羊头“隆过”,寓意五谷丰登,开头顺利。
驱鬼青稞麦秆
藏历12月29日是驱鬼节,驱鬼藏语为“郭多”、“古多”,因此驱鬼节又叫“郭多”节。藏族人民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必须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
(驱鬼用的麦秆)
这一天,要在布达拉宫及墨茹礼仓举行跳神会,在鲁鼓广场施食送鬼,各庙要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
(松赞林寺跳神驱鬼)
在初夜时,每家每户手持火把、呼叫着驱鬼。在大门以外,要把剩下的面疙瘩粥倒掉施食,好让一年的鬼怪快走。同时,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清除一年来的垃圾污秽。
藏族人认为新年即将来临,得驱鬼消灾,祈祷万事如意。把青稞杆捆成十字形,放在盆子里,每人紧捏一块糌粑在自己身上有病疼的地方擦一下,祈求远离病痛,然后把青稞杆和糌粑都扔到盆子或盒子里。用点燃的青稞杆在屋子里转一圈,把鬼都赶出门,跟着点起的鞭炮把青稞杆和糌粑一起拿到路口扔进火堆里,以示驱鬼。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各家各户放在路口上的火把在夜空中燃烧,场面非常壮观!
香布
在藏历十二月的二十八、二十九号,家家户户就已经开始打扫庭院,给门窗换上新的香布。
(置换新香布)
布达拉宫更换香布迎接藏历新年
(大昭寺更换香布迎接藏历新年)
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绘出“八瑞相”的图案,即八吉祥徽,包括吉祥结、金轮、妙莲、宝伞、右旋海螺、胜利幢、宝瓶、金鱼。
(八瑞相图案)
厨房墙上还要画白色的蝎形图案,传说巨蝎是保佑家庭平安的龙女或灶神的化身。有的人家还会在房梁上方画出很多吉祥图案,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
春联和牛羊肉
有些地区的藏民们也会挂春联。不过不同于春节的春联,上面写的内容大多是祝福用语。
买回家煮牛羊肉和藏猪肉,这是全家人在过年期间的肉食。
人们相信藏历新年期间的善行恶举都会对来年造成影响,此时是为善报积德的好机会,也是可能招致恶报的危险关头。
愿新年山河无恙,扎西德勒!
图文整理|自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