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升中考我想说继小升初摇号,中考指标生、配额生增加,能否进一步缓解教育压力

前几天昆明市在中考考前两个月突然出台新政策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看了很多相关的报道尤其是很多人的评论之后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人对这一变化(中考指标生比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

只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影响仅限于某些地区,所以不少人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所以对事情本身的思考是不够的。但我想提醒的是,中考增加指标生这一改革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很多地区中考政策改革的重点内容。

而从趋势上讲,“指标生”(有的地方会有别的叫法,比如定向生、比如配额生等)的比例肯定是会不断提高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指标生的设置和增加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像昆明这样把这一方案推到极致的情况着实难以想象。

昆明中考改革的目标是:

“强力推进高中招生名额到校的改革政策,今年要达到70%,2023年要实现100%”。

这一改革的政策是按照云南省教育厅的文件中曾提及指标到校推进工作的时间要求提出的(参考上图)。

到了2023年之后,云南省的中考中,那些“优质高中”(即我们常说的重点高中)和民办所有的招生名额将都被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

分配的依据是根据“初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水平、学校体育考试成绩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这其实就有点像高考了——各个高校把每年的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条件分配到各个省,然后各地区的高考生在所在地区进行竞争。

而云南省的这一中考改革所达成的效果就是原本是全市竞争的中考,变成了以各个初中学校为竞争单位的竞争。

例如:

某重点高中原本面向全市招收1000名学生,那么全市的学生都来竞争这1000个名额。但是改革之后,这1000个名额将被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这个时候各个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们所要竞争的名额就不是1000个了,而是最终分配到校的名额。

那么这个影响会有多大呢?

我们说一个最极端的情况:

某重点初中,每年能有200名学生考上该重点高中,而另外一所比较差的初中每年只能考上10名。

不改革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尤其是一些优质生源的学生家长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这所重点初中就读,毕竟能在这里读书仅从数据上看家长就会很容易认为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此消彼长,后者则不得不面对优质生源缺少的恶性循环。

但是改革之后,这所重点高中一定不会被分配200个名额,而后者则一定会超过10个名额。

而这两个名额越是接近越容易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尤其是那些优质生源的学生家长会发现去后者上学孩子的竞争优势会更明显!

而届时我们可以知道因为前者的竞争压力变大,后者的竞争压力变小,使得两所初中学校的生源情况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问题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这里早就有这个指标生的政策了,只不过比例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使得一些家长基于指标生的存在而在学校的选择上更加理性一些,也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尤其是经济负担(可以不用买学区房)。

所以当你了解清楚了这一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之后你就会发现这项政策实际上是把过去的更大范围的“自由竞争”政策性地、计划性地下放到了各个区域进行局部竞争。

它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1、对初中学校来说仅靠这一项政策就可以改变生源结构问题。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一些过去的“菜校”生源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使得该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毕竟即便是有再好的师资,没有优质生源作保障也要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对家长们来说小升初择校负担会大大降低。

尤其是非“学区”的家庭会因此不必纠结买房的问题,反而会导致现有的一些已经在学区内的家长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要“逃离”学区。

3、促进“教育公平”。

这个公平我给打引号了,这是因为一种公平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另外的不公平出现——例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被分配到了“菜校”对他们显然是公平的,但是对那些“重点学校”则是不公平的。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高考名额的分配,如果真的一味追求“公平”,那么一些经济、教育落后地区真的可能出现名额无限被压缩的问题出现。但这并不是当地学生、学生家长们的错,甚至都不是当地学校的错,所以还是要“照顾”的。

4、缓解小学、学前教育焦虑、压力。

当优质高中资源被优质初中所“垄断”的时候,为了争夺这些资源或者说为了获得这些机会必然就导致教育教育、教育压力增大的问题出现。

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考入某重点初中,就会接近可能加大孩子小学教育的投入,而投入的人多了,内卷了,就会导致有更多的人把这个投入提前或者更加进一步榨取孩子们的非学习时间。

而这项政策的实施尽管不能够使得所有家长都放松下来,但是毫无疑问会极大降低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参考上面的例子,面对只能去某几所学校去竞争1000个名额,和去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够有机会竞争几十个名额的压力是不同的。

而这个不同我们可以直接量化一下——考全市前1000名,和考学校前几十名的难度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不公布成绩排名的情况下, 尤其是在很难有全市统考的情况下,显然后者更容易控制。

所以中考指标到校,增强“计划性”弱化“竞争性”,压力是会减少的,教育焦虑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的。

唯一会带来的一个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认同的就是他们会认为这样改革本也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不能靠拼成绩获得机会?

关于这一点其实可以参考小升初的摇号改革。

尽管这些改革确实会使得一部分能力足够却因为运气的问题而错失一些机会,但是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区、市、大到一个省乃至全国)的教育肯定首先要考虑的是良性的发展,肯定是最大可能地照顾“公平”,肯定是要参考各种政策背后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小升初摇号后,尽管小学上辅导班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依旧有很多人还是会去上,但前后上辅导班的投入、压力等却并不一样了,那种为了择校同一门课还要报2、3个辅导班的情况大大减少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家长也会变得更加理性了。

所以新的问题肯定会有,也总会有人因此而“吃亏”,但如果从整体去看,积极意义还是很大的。

当然,理解归理解,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觉得100%有点多了,我个人觉得指标生比例可以比较高,但也应该给高中学校一些自主招生的名额——初中毕竟是全科考核,但高中终究还是会出现文理分科的问题,还是会有一定比例学生全科成绩不够突出,但是分科成绩却很优秀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尽管在初中表现不够突出,但他们却可能在高中阶段表现优秀。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