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金锁记读后感我想说温柔敦厚的许鞍华拍不出华丽冷酷的张爱玲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终于要拍电影。

女主角马思纯因为不懂装懂发了似是而非的读后感和一堆假冒张爱玲语录而成为舆论焦点,但这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比女主角更重要的人,这部电影的导演许鞍华。

作为一名非常喜欢张爱玲的读者,非常尊重许鞍华导演的影迷,对于这个“强强联合”消息,我却没有一丝开心。

太不合适了。

就好像,巩俐是好演员,但是你要她去演林黛玉?

拜托!

张爱玲是华丽残忍的,而许鞍华是温柔敦厚的。

如果说相同点,那就是两个人都够冷静。张爱玲冷静漠然,有旁观者的残酷,但是有种莫名的天真,像个早熟的孩子。她的文字又荒凉又琐碎,她对笔下人物有种冷酷,她描绘的世界不需要救赎,不需要同情,每个人都在命运前软弱无力,而人性深处的自私自保又让他们的选择从未有抗争。与人性的冷比起来,她对外部世界的描绘十分喧嚣。强大命运前的无力人生,还保存着对花好月圆的浪漫空想,这样的对比,分外残酷。而许鞍华导演不是,她的冷静有种怜悯,不论是中年出轨的中学教师,还是战乱越南的酒吧老板,还是嘴硬心甜的老佣桃姐,在许导演悲天悯人的镜头下,他们都是人生艰难芸芸众生的一个幻影。

傅雷曾经撰文评论张爱玲说“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uponatheme(同一主题的变异)。阴沉的篇幅里,时时渗入轻松的笔调,俏皮的口吻,好比一些闪烁的磷火,教人分不清这微光是黄昏还是曙色。有时幽默的分量过了,悲喜剧变成了趣剧。趣剧不打紧,但若沾上了轻薄味(如《琉璃瓦》),艺术给摧残了。明知挣扎无益,便不挣扎了。执著也是徒然,便舍弃了。这是道地的东方精神。明哲与解脱;可同时是卑怯,懦弱,懒惰,虚无。”对于这样的评论,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回复说“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但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从外向的角度看,许鞍华的镜头非常朴素,是灰色调的。可是张爱玲不是。你看张爱玲遗留下来的衣物和她的家居,她是喜欢蓝蓝绿绿这种彩色系的。张爱玲对美丽浮华的物质世界的迷恋是许鞍华导演完全没有的。张爱玲笔下的吃喝玩乐就是她的烟火气,即使几十年后到了大洋彼岸,也还惦记着老上海的栗子蛋糕,在唐人街买了一块回家,太难吃,很久都不能释怀。

她对时装的沉迷,可以用一本书来成全;而许导演呢?不论是现实中还是镜头里,她最大的特点都是朴素。太过朴素了,黑白蓝灰,就是她的世界。

葛薇龙对物质世界,对人间烟火的迷恋,许导演大概是无法懂得了。既然无法懂得,自是难以拍出来了。

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前,香港曾经拍过一部面目全非的电视剧《侬本多情》。剧中人物的姓名全不对,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那是《第一炉香》。

那部电视剧由当时还不过二十来岁的张国荣和当红花旦商天娥主演。张国荣的脸,是有乔其乔的神韵的,可是一张苦瓜脸又老相的商天娥,完全不是张爱玲笔下那个“平淡而美丽的‘粉扑子脸’,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也许面部表情稍显缺乏,但是,惟其因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这一番描述,简直就是对着《金粉世家》的刘亦菲写的。而被网友笑称为“马大壮”的马思纯,一张北方大妞脸的马思纯,没有一点点这个韵味。

其实,张爱玲早期作品最好看的是《心经》。少女的闺蜜爱上了少女的爸爸,牵扯出父女的精神乱伦和中年夫妻的形同虚设。绵里藏针冷酷漠然的张爱玲文风,在短短的小说里,尽显其锐气。

这样犀利的风格,仔细想想,现在的华语导演,能驾驭的大概只有拍出了《血观音》的杨雅喆了。《血观音》的台词和整个电影文本都很有张爱玲的气质(编剧也是杨),据说杨导曾让演员拍戏前苦读张爱玲——也没见那个时候文淇发个微博,瞎编几句文法完全不通能逼死编辑的读后感。

打着张爱玲头衔的人,不一定爱张爱玲,大概只是想满足某种虚荣心罢了。

所谓附庸风雅,不过如此。(来源:渭南日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