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开启全新阅读模式提升学习质效

来源: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深度阅读”助力官兵成才

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开启全新阅读模式提升学习质效

田忠良、于华良、仲崇旭、郑喻鑫

“讲红色故事生动感人、谈经典书籍思路清晰、话人生启示有理有据……”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组织系列读书活动,官兵们上台畅谈读书收获体会,着实让笔者感受到该旅扎实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带来的喜人成果。该旅领导介绍,他们科学引导官兵读书成才,让大家真正在“深度阅读”中走心入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阅读成效。

“知道”不等于“知识”

学会阅读才能丰富头脑

“读书成才活动开展得再有声有色,群众性读书热情再高涨,知识进入不了头脑、打不上烙印,阅读也只是一种形式。”采访中,宣传科科长贾百兴告诉笔者,年初,他们在调研时发现,有的官兵虽然平时恶补了许多“跨界思维”“区块链”等概念,可真正运用时却无从下手。

以战士朱天宝为例,他平时很爱学习,每天早操刚结束,就赶紧打开收音机,边整理内务边聆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讲课,趁着操课集合前的短暂时间,又赶紧切换“喜马拉雅”频道学习,一有空闲就去浏览“知乎”,学习知名答主经验分享,阅读朋友圈爆文等,一天下来可谓充实,但学习效果仍不理想。

分析原因,朱天宝在阅读时把概念当知识,把结论当逻辑,把表面现象当背后原理,匆匆忙忙做了大量“无用功”,而他并非个例。

为改变部分官兵“文章只看标题,书本只看大概”的囫囵吞枣式阅读习惯,该旅从培养官兵养成深度阅读习惯上下功夫,通过邀请名家分享阅读经验心得,让官兵深刻体悟阅读真谛;组织开展“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大讨论活动,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共鸣、找准读书重点;鼓励官兵用读书笔记管理读书生活,收录平时感悟的随想笔记、报刊剪报、读后感等内容,在深入阅读中丰富知识、收获成果。

“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深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笔者在工兵连看到,阅读兴趣小组开展的“读红色经典、话使命信念”活动火热进行,排长郭瑞的朗读引来阵阵掌声。战士宋鹏程感慨地说:“《保卫延安》讲述了我军在沙家店、蟠龙镇等战役中的英勇事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革命形象,革命英雄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每一名官兵学习。”

经典洗礼心灵,阅读激励斗志。品读完《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书籍,训练成绩一直较为落后的战士申明激情澎湃,一改往日耍“小聪明”的习惯,每次训练都冲在最前面。

“笔记成了我读书生活的好搭档!”曾经苦恼的朱天宝如今找到了学习“秘笈”,还探索出“评注式”“卡片式”等辅助记忆法,并担任了连队读书小组组长。谈起读书收获,朱天宝兴奋地说:“曾经只记得看过的书名,现在对所读之书的内容主体、行文脉络、背景元素等都能做到‘一口清’。”

“碎片”不代表“体系”

深度思考才能拓宽维度

“别让碎片化学习把你拖向深渊。”笔者在该旅装步三连读书室内看到,一条红底白字的标语格外醒目。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连队指导员周勇兵介绍:“现在知识更新频率快,未知东西多,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新事物,已成为官兵重要的学习手段,但弊端也越来越凸显。”

周指导员还说:“碎片信息只告诉你表面东西,背后的原理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却无从得知。”他回忆起自己看《金字塔原理》一书的经历,当时注意力涣散,只想一目十行快速掠过,充满干货的专业书籍读完后,却有种“竹篮打水”的感觉。

如何把碎片化学习嵌入整合到知识体系,在深度思考中拓宽维度?该旅通过开展“有效阅读VS碎片阅读”相融合的阅读方式,引导官兵“寻求源头,解码知识”,通过“顺藤摸瓜”探索背后的背景原理,拓展官兵思维脉络。

“如果碎片化不可避免,那就创造集腋成裘的机会。”合成三营教导员赵秀双讲,官兵训练、工作、生活节奏快,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情有可原,他们借此教育官兵见缝插针读书学习,并创造大块时间将碎片化知识渗透转化,实现了能力升级、素质提高的目的。

班长杨德超对抗美援朝的历史知识很感兴趣,通过百度、知乎、微信公众号等,收集了不少资料,但一直感觉如“隔靴搔痒”般知之不深。后来他沉下心来整合归类、专心消化,搭建起知识框架,摸清“来龙去脉”,逐渐充实放大故事细节,慢慢成长为连队理论小专家。

“松骨峰战斗结束,战士邢玉堂尸体冒着余烟,手指却插入身下敌人皮肉之中……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永远是我们练强本领的‘动力源’。”士兵课堂上,杨德超将战争史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听得战士们热血沸腾。走下讲坛,杨德超感慨地说“:只有深度思考才会使所读之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宝箱’。”

“提取知识晶体,充实知识体系,官兵通过深度思考将零散碎片知识‘提炼’,提高了跨界学习能力。”指导员李孟孝告诉笔者,列兵李晓龙以往对接受的知识信息不会“过滤”,学会深度解码后,理论功底明显增强,先后有多篇报道被报刊采用。对此,李晓龙深有感触地说:“‘碎片’变‘体系’,读书让我的思想世界变得更开阔。”

“努力”不一定“速成”

致用输出才能提高本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句诗闪耀着刀光剑影,描绘的厉兵秣马场面正是我们应有的状态。”“《热月亮冷太阳》让我懂得老兵不死,老兵只是逐渐凋零。”笔者在高炮连走廊的展板上看到,官兵们自己撰写的读后感既有文采,又有思想性和指导性。

“小展板是官兵读书致用的一个出口,借此对知识进行致用锻炼,能很好转化为官兵的才能。”该连指导员路耀庆介绍,以往有的官兵受知识速成论的影响,一度出现读书浅显化、功利化的倾向,他们通过引导官兵将知识“含金量”转化为“成果集”,有力促进了官兵能力素质升级。

“问题驱动、系统输出是值得推崇的读书方式。”该旅领导介绍,有的官兵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找不到学习前进目标,看书一味贪多求全,认为“生吞活剥”就能“强健肌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旅党委一班人带头推荐优秀书目,避免了官兵盲目阅读。区分军事理论展、小发明创造、稿件作品集等内容开展成果展播,激励官兵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3月下旬的一天,该旅展播厅内人头攒动。在发明创造区,“多功能力矩组合扳手”“万能链条滤清器”等“神器”圈粉无数,其中一项成果的发明者、技师李磊感慨地说:“从知识焦虑到成果颇丰,多亏旅里帮助我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助力我在保障打赢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能力增长的速度一定要超过遗忘速度。”排长牟晓蒙参观展览后坦率地讲,官兵摆脱了看书浅阅读、“擦肩而过”,思维境界、文字功底等均得到较大提升,对开展工作、助力强军都发挥了作用。

教导队队长孙诚喜欢研究国内外经典战例,之前一直处于研读搜集状态,当他在旅里开展的“书香萃取硝烟味”书评展上看到一篇篇凝练书本精髓要义、凝聚深刻思考的文章后,感慨地说:“读书不能‘一读而过’,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如果没有改变,那就容易做‘无用功’。”此后,孙诚一改“浮光掠影”的读书方式,每次研究一个战例,都会把战例背景、战场态势等反复钻研,并把战争经过、图表对比、经验教训等30多万字的内容合订成集,成为官兵争相传阅的“香饽饽”,对培养骨干、指导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