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西安教育】要数量 更要质量,西安教育破局了

开学前夕,在满怀信心的掌声中,西安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的新校牌被揭开了。据悉,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将采取“一长多校”的方式,全面管理朱雀大街小学。而此举,正是碑林区教育局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写照。

有目共睹,一年,西安教育,大破大立!

曾几何时,西安基础教育公办民办结构失衡、优质资源相对稀缺,人、地、钱的三大矛盾,无论从哪一环节入手医治,都是碰谁谁疼,谁碰谁疼。要医治这样的沉疴,既要心细、隐忍,更要气正、胆大。非“快、准、稳、狠”,不可!用老陕的土话说:得下大势!

2019年9月,在经过缜密的调研和重新布局后,西安启动了力破教育沉疴的“三年行动计划”。那么,一年时间里,西安教育,有什么起色呢?

一年,偿还三大历史欠账

从大学区的推广,到教师、校长的轮岗,在众议纷纭的背后,是西安有关方面曾经的难言之苦:不是不想整治,只是无从下手,或者确切地说,不敢下手。

其实,西安教育沉疴,由来已久,历史遗留问题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交织,谁都知道破解的关键,就是人、地、钱这三块硬骨头!

2019年10月,《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要在三年时间里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设立2亿~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对200所办学水平提升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予奖励;市级“名校+”联合体内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结果报市、区县教育和人社部门核准;市级设立三年不低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给予区县、开发区差异化奖补……

三大历史欠账,正在被逐步偿还。

今年开学季,一大批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了使用。“这个学校现在是真的美啊!大变样!娃放在这里,放心!”跟着孩子到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报到的家长杨女士,开心地感叹道。

据介绍,大学南路小学将履行“名校+”教育联合体章程,与朱雀分校建立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管理机制。“手骨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梯队一个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练兵。在一个标准下的统一练兵,将让分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跃上高平台。本部的10 个名师工作室、教研室全力引领,各学科教研组和分校各学科教研组无缝对接。

据了解,2020年,西安市财政教育经费预算203.13亿元,较2019年增加37.68亿元,为历年之最。全市学位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划3年内投资5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今年比原计划超额完成25所,秋季开学共建成投运195所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其中新建学校144所,占总数的74%;公办学校171所,占总数的87%,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同时,西安市多批次按需为公办学校招聘教师7833名,是过去3年招聘数量的总和。市级财政在每年3000万元教师培训费的基础上,从2020年起,每年又列支1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能力提升。

抛开官方发布的有关发展成效的数据,坊叔跟着学生们走进了校园,实地探访。走进一间教室,看到漂亮整齐的白色课桌椅、全新的多媒体智能黑板、原木色的学生储物格,所有的课桌椅都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调节高低。教室选取的所有材料均为环保、绿色材料,并且教室、部室都做过空气治理,经省级权威机构检测已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今天教育的模样,就是明天中国的模样。在这里,我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模样,西安把教育当作‘头号民生工程’在抓,我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已经成为现实。”西安市初一新生家长梁友诚说。

新校舍,装入新机制;好资源,导入“老大难”。西安教育,在这个开学季,双管齐下,一步到位。

扩容 增量 提质 均输

平心而论,西安教育整体质量不弱,在西部省份中长期名列前茅,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均衡性不足,就是老百姓曾经诟病的:好学校太好了,却也有些太少了!

除了加大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加强名校和富集区的辐射力,也是关键之一。

西安市碑林区,是西安乃至陕西省的优势教育资源富集区,扩大自己的辐射力,为西安市整个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芯片,碑林区教育局站在大格局,下了大工夫。通过实施“四优”工程,不仅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自己区内更优,也让自己手里的“宝藏”走出去,覆盖、影响、带动更多地区。

着眼于区内 “985”、“211”等国内重点高校较多的优势,碑林区充分发挥大学附中的品牌效应,全面推进“名校+”深度改革,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施政府办学与大学自办学校深度融合的跨体制办学模式,探索西安市含光中学由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进行集团化管理。碑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名校+”全覆盖,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总数达112个(一长多校6个、托管校6个、联盟校65个、集团化21个、合作校14个),为西安教育贡献碑林经验和力量。目前,创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36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数量和占比在全市处于前列,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教育教学综合实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老城区教育资源相对好,新城区历史欠账多。这是西安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部分问题。在这一点上,作为成熟区的西安市新城区也探索实践了自己的一套辐射模式。

89中,是西安的老牌公办学校了。作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在这次的行动计划中,西安市对其给予了更大的投入与支持。据校长吕高愿介绍,“学校未来的建设目标是完全的高中形式,未来将有24个班1200名学生,从办学模式上是委托89中管理,充分发挥89中名校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吕高愿表示,“根据新城区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学校有了用人自主权,学校就能以此激励教职工工作热情,激发办学活力。”

但,教师和生源的失衡,却得破开机制的梗阻。为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名校 ”联合体内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等举措,用以破除“人”之难题。

西安市第92中学建校四十余年,因为地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的道北地区,学校办学发展也一直较为缓慢。2016年,该校开始整体重建,但2019年开始恢复招生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招生不畅,当年仅招生41人,全校也只有121名学生。行动实施仅半年,就已立竿见影。该校硬件设施已大为改观,今年3月20日,89中学教育集团对该校进行了托管,从今年9月开始,92中与89中集团在招生、教学管理、教师绩效发放等方面同频共振,该校招生大约200名初一新生,计划三年招满600人。

均衡教育资源,绝非只从原来的基数上排列组合。西安在前所未有的改变原来的格局之时,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优质公办学校的基盘。从教育人事改革入手,直面问题。据坊叔了解,组织、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印发了“区(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教育编制周转池”等文件,积极推进核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招录公办教师21000多名,第一年已经实际招录7833名。力度之大,可谓历史之最。

如何让优质资源从“垒高”,向“铺开”走?从解绑公办院校的手脚,简政放权,引入活力入手,尤其是创新教育方式,很重要。目前,全市已组建市级和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052个,惠及学生107万人,充分运用兼并融合、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等四种紧凑型“名校+”模式,使“+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高新一中“名校+”联合体总校长、高新区第二高级中学校长王淑芳,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对学生来说这种改变是一件大好事,对老师和青年干部来说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几位干部和20多位老师是高新一中派来的,三年行动计划给了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可以说,一年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未来,还需不畏浮“云”

书山有路“云”为径,智慧课堂,在线教育大放异彩。这恐怕是疫情给全世界教育系统上的一课,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的感知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电波。

事实上,在《三年行动计划》里,西安市早有布局:到2021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建立西安教育管理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用。”“创建网络空间学习应用示范学校150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120所、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120所、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室600个,上线优质资源270万件,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课堂共享。”

那些曾经被利益微妙堆积起来的“壁垒”,在“机制”的改革里是那般举步维艰,而技术革新的到来,或许能一招破解“教育资源失衡”的难题。

在新建、改建的学校里,坊叔见到更多的亮点是“信息化课堂”。

作为西安市开发区,经开区也面临着偿还历史欠账的问题。今年8月底,坊叔在实地探访中已经看到,经开二校、经开一校二期、经开八小现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3所学校已完成室内装饰装修、外立面装饰、卫生保洁、室内空气一次检测,课桌椅、办公家具已到位。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信息化教学工程的设备安装:广播及网络已安装,正在进行智慧黑板、功能部室、智慧校园、创客教室等设备安装。目前,经开区已创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3所、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5所、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室5个。

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开发区与行政区在之前的教育布局里,有些事务并未剥离,当下的无缝对接+升级,是个交叉工作,也是一大难点。

西安市未央区域和其他区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十年前这个区域基本就是郊区、是个农村形态,西安市把行政中心决定往未央搬以后,这个区域才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拿教育来说呢,就是人口增加得特别快,教育资源的配置呢速度跟不上,再加上前些年西安的这种管理体制,社会事务是行政区来管、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各个方面是由开发区来管。按教育来讲,开发区的教育我们也能管,但这个区域怎么来配置教育资源?”

平稳移交、厘清权责是区区交接的重点。

“我们今年新建学校是6个学校,有3个是要交给相关的开发区,自己剩三个 (西航三校东校区)和2个幼儿园(汉都三幼和二附中幼儿园)”,未央区教育局局长程军安介绍说,“我们坚持一个原则——要么我们解决、要么他们解决,加强对接,别让家长为难,首先就是不能“推”。在我们这解决方便我们就解决,在他们那解决方便就在他们那解决,有时候适当地关注一下家长的意愿。”

对于未央区来说,与经开区的交接是一方面,信息化也被同步启动。

“西航三校本来也是我们的一个名校,从改扩建开始我们就希望它的起点高一点,把各种设施一次性配到,从整个设计规划来讲总体标准是比较高的。目前整个校园文化 先满足秋季开学的需求,再根据区上财政的情况逐步的将信息化考虑进去分布实施。幼儿园这部分完全满足今年开学的需要。设施设备前期已经全部采购到位 装配到位。”程军安说。

据他介绍,西航三校本身就是西安市的信息化试点,“创客教室、线上教育,包括家校间信息的联系,这样的标准完全都要建立起来。这所学校原来在全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前些年它原来的配备标准就比较高,学校录播的教室,满足学校线上教学的需要。”

当然,不仅在各个城区,“云”巅之上,城乡差距也需综合考虑,对此,《三年行动计划》也是画满了重点。“扎实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质量”;“加强信息化资源配置,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效益,实现网络同步课堂、名师公益优课、云教研在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常态化使用”......

关于信息化教育的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借“云梯”爬升西安教育的这座大山,指日可待,这毋庸置疑。

其实,说到底,三年行动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为了将优质资源共享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有学上,也要上好学。

一年前,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同时,西安教育大会召开。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编制全力支持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突出重点难点,直面短板差距,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属地管理、权责统一,强力推动、稳妥操作的要求,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抓好《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全面加快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

一年已过,再观西安教育,完全可以给一个大方的评价:机制破壁,技术搭桥,资金到位,师资充备。当然,前进的路上,不会少了“浮云”,公办民办均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或许依旧会在一些时间节点,引发阵痛,改革的脚步,大多从部分非议中,款款而来;又在坦诚布公,积极沟通的“容错”里,铮铮而行。

三年行动计划的提出,要深化的其实是用人机制的改革,必然触碰以前从未触碰的空间。“不畏”,才能“有为”,我们期待西安教育,绽放不一样的姿态。(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 208坊)

编辑:慕瑜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