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冰 覃娇倩 覃馨
来源:当代广西网
立行孝悌,树德育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推行孝悌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精神的根源,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当下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偏于桂西北一隅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进行了探索。自2011年开始,该校尝试以“孝悌”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多项活动,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打造出了一方独具魅力的儒雅校园。
根植传统,探索孝悌教育新格局
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它有如一个细胞体般,与外界的社会互相渗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功利主义思想盛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学校“升学率比拼大会战”的激烈,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在校学生相互之间攀比成风、敌视冷漠、虚荣自私、不懂感恩的不良品性。
“教育的警钟已敲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校的德育工作,探寻新的德育路径。” 校长覃振英如是说。
环江一中是典型的城乡综合学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良莠不齐。诸多因素影响之下,不少学生存在抽烟喝酒、毁坏公物、辱骂师长、打架斗殴等劣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场旷日的持久战。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想要立德树人,必须从根本入手,从灵魂渗透,回到原点去汲取成长的力量。
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重视通过道德教育唤起人的良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一强大的精神内核,可以达到为人晓以大义,敦风化俗的作用。
2016年6月,环江一中举行师生千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 通讯员 覃素琴 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为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学习知识。先贤圣哲经历千百年验证的育人经验,与当下社会所倡导的“德育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极为契合。
经过多方考察和综合论证,2011年起,环江一中以传统孝悌文化教育为突破口,从诵读力行《弟子规》入手,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着力打造优雅校园,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大后方,社会教育为联盟,宣讲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浓厚环境熏陶,见缝插针渗透孝悌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多管齐下,浓厚孝悌教育新氛围
教育是人生的底色。周围的环境、氛围等一切细微地感知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为了让“孝悌”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人心,除了师生定时诵读《弟子规》外,环江一中在学校教室、寝室、餐厅、校园醒目位置都布置有相关的标语和格言,校园的文化宣传窗张贴“古代24孝”和“当代少年孝道事迹”图片文字,宣传窗上张贴有“文明学生”“阳光少年”“优秀班干”“孝心少年”等光荣榜,校园广播轮番报道学生文明礼仪的先进事迹、课间播放感恩歌曲,用耳濡目染的方式,让随处可见的“孝悌”文化熏陶,促成学生们互相之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的良好效应。
2016年6月,环江一中师生千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中,一名教师在进行书法展示。 通讯员 覃素琴 摄
身教胜于言教。为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力行孝悌行为的榜样和导师,环江一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和礼仪培训、网络培训、专家座谈讲座、教职工诵读默写比赛等形式,切实提升了教师队伍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育人水平。
家庭是稳固学校教育阵地的大后方。家校一体,合作育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环江一中组织召开“让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思想伴随孩子成长”“给父母点赞”“别让爱等待”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家长会,以现实的案例、内心的剖白,触动家长的灵魂,搭建起学生与家长心灵的桥梁,令家长明白学习《弟子规》、践行孝悌教育的重要性,自发地于家中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力行《弟子规》。
开展社会实践,是学校把学生送到社会的传输带,是“孝悌”教育的延伸和继续。教师节慰问退休老老师、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爱心志愿团一同参与公益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对有困难的群众捐资捐物……环江一中不遗余力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活动,让“孝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一种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道德力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环江一中整个学生群体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正气浩荡,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仁爱和谐的人际氛围日益增强。
老师在学生交上的周记中看到,“我忽然明白,只要一点点的关爱,就可以换回他人的一份快乐。那么,生活,需要慷慨一些”,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种乐于助人的心态将随我一生” 。
家长欧晓辉给老师发短信说:“以前我打电话给儿子,电话那头总是顶嘴、抱怨,很多次话说到一半就把电话挂了,特别叛逆。今天,我做梦都没想到,一次公益活动能让他改变。变得懂事、懂感恩、会尊重别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近年来,环江一中多次获得环江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学校、河池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学校、广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百所示范性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获环江中考质量特等奖。
然而,在副校长覃素嫦的眼中,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将优秀的文化基因根植在孩子心中,代代相传,远比考卷上获得的高分,墙上挂着的荣誉,更为意义深远。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深厚文脉,应当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不仅仅是教育,当下的各行各业都应与时代同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承传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唯有如此,中华文明的智慧之火才会烛照不灭,文化的精髓才会永生新绿,才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记者:覃冰 通讯员:覃娇倩 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