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夜,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和民间妇女乞巧的习俗,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而根据这美丽的神话故事新编的黄梅戏《牛郎织女》,不仅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广大观众和听众,更以它那优美动听、朴实无华和带着强烈的乡土气息的唱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架上累累悬瓜果, 风吹稻海荡金波, 夜静犹闻人笑语, 到底人间欢乐多。我问天上弯弯月, 谁能好过我牛郎哥, 我问篱边老枫树, 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再问欢唱清溪水, 谁能和我赛喜歌哇……”这段欢快的彩腔充分反映了织女与牛郎结为恩爱夫妻之后,生下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织女完全被这充满活力的秋夜美景所陶醉,充分表达了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神仙,都向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唱词中饱含着百姓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特别是那“闻一闻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这极具表现力的四个排比乐句,洋溢着浓郁的民歌韵味和清新的泥土芳香,给人以优美舒展、欢快清新之感,醉人心田。最后以稍慢舒展的彩腔“休要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结束,情真意切,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激励。这段《到底人间欢乐多》的唱腔,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生前演唱并喜爱的一首极具抒情性的唱段。
早在东汉以前,就有牵牛、织女星的传说和妇女乞巧的习俗。《诗·大东》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汉时的《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虽然是作者即兴之作,但立意准确,景色鲜明,情景交融,是在《诗·大东》的基础上,介绍牵牛、织女传说的早期作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西京杂记》载:“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荆楚岁时记》亦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到了唐代,鹊桥横渡的传说就应运而生了。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没有整本或一折反映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乞巧故事的戏,但在剧中应用“七夕”习俗的却不少。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把夫妻团圆,比作牛郎织女相会;把夫妻分离,比作银河阻隔。《湘子化斋》中的韩湘子(剧中人丑和尚),在渡妻子林英成仙时,二人仙腔对唱将牛郎织女故事全部唱出来了。林英唱:“你可知什么星一出独自个?什么星一出姊妹多?什么星一出娘家去看母?什么星随后紧跟着?跟着了什么星儿红了脸?取下何物划成一条河?什么星隔着河东岸?什么星隔在河西坡?什么星儿打一轭?什么星儿抛一棱?多亏何人来劝和?劝和他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会一面?为何人和意不和?”韩湘子唱:“我可知过天星一出独自个,姑娘星一出姊妹多。织女星一出娘家去看母,牛郎星随后紧跟着。跟着了织女星儿红了脸,取下金钗划成一条河。牛郎星隔着河东岸,织女星隔在河西坡。牛郎星儿打一轭,织女星儿抛一棱。多蒙王母来劝和,劝和他年年七月初七半夜子时会一面,他们人和意不和。”韩湘子、林英仙腔对唱,与其它民间传说不同,没有把拆散牛郎织女婚姻的罪责归究于玉皇和王母,而将天河阻隔说成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双救举》(即《女驸马》)中丫环春红七月七日与小姐报花名散闷:“七月七日有乞巧名,为小姐报花名游玩散心。”《双丝带》中侯参将之妻杨氏,把女儿私订终身比作私渡鹊桥:“儿本是官家女作事有错,大不该瞒父母私渡银河。”《柳凤英修书》中卖饭女柳凤英怀念情人蔡鸣凤,也应用了“七夕”典故:“我二人比牛郎织女两个,怕只怕无鹊桥难渡银河。”《乌金记》中王桂英面对洞房花烛十分高兴:“良辰好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秧大麦》中农家夫妻在劳动中愉快对唱:“七月七日七,牛郎织女会佳期。”《祝英台自叹》中祝英台从“七月巧云秋风凉,织女鹊桥会牛郎。”的风俗,想到梁山伯已经去世,再不能象织女一样鹊桥相会,因而满腹忧愁。《菜刀记》中的朱莲英,乘丈夫蔡鸣凤到下江贸易之机,与屠户郑大雷勾搭成奸。当蔡鸣凤从下江回来,她口蜜腹剑,以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比喻她夫妻相会,用酒将蔡鸣凤灌醉,勾结奸夫杀害亲夫。
上世纪60年代初,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经典剧目《牛郎织女》,从主题到人物,从剧情到民俗,从表演到唱腔,都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对西王母所代表的封建家长的批判,以及对金牛正直善良品格的赞赏。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是民间传说与黄梅戏艺术最完整、最优美的体现和应用。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乡野黄梅》由黄梅县作家协会、乡野黄梅共同承办。她立足黄梅,服务大众,传播文化,记忆乡愁,搭建桥梁,服务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