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看这里!《亲爱的安德烈》成年后的我们,究竟该与父母保持何种关系?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仿佛正常的沟通就可以不必了。——《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一) 抛开日常琐碎,我们和父母要怎么相处?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特殊的原因,人们突然多了很多以往难得的假期。作为父母,肯定想过要在这段时间好好看看儿女,毕竟,他们常年在外求学、打拼,好长一段时间都见不上面,而电话、视频都不如见面来的真实。为人子女,绝对在心里有想过,要趁这段时间在身边好好陪陪他们,弥补一下因为上班忙、没时间、距离远等各种原因经常不在家的遗憾。

我想,大部分人在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想过的。可当父母与儿女真正相处时,我们又会发现真实的情况,极有可能像龙应台所说的这样:我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亲爱的安德烈》是身为母亲的龙应台与成年儿子安德烈合著的书籍,里面是他们写给对方的信。本书的源起是龙应台因为工作的原因,与儿子安德烈分居两地长达四年,当他们终于可以团聚时,她却震惊于安德烈身上发生的变化,发现和他交流变得极度压抑。自己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们这个站在她面前的十八岁少年,现在却完全不认识一样。因此,她迫切的想要改变,于是和安德烈协商,双方以书信形式写一个专栏,因为,她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认识自己的儿子。

其实,很多家庭都有龙应台和安德烈这样相似的经历。在孩子小的时候,双方表现得非常亲密,可一旦孩子成年了,互相之间好像就再没有什么共同话语了。家长总会抱怨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乖,那么听话,那么黏人,而成年后的孩子总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不潮流、啰嗦、管得太宽等等。总之,双方都对各自以往的印象一下子有360度大转弯,而又不知道该如何去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不堪,内部矛盾也愈加频繁。

龙应台和安德烈的书信在专栏上连载了三年,总共36封,本书就是由这些信汇编而成,豆瓣评分高达8.9分。广大读者跨越了地域、时间、年龄,与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无非是看到书里面母子的困惑,其实也是现实中我们的困惑,他们的情感诉求,也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诉求,我们都渴望改善家庭关系,希望找到解决之道。

有人因为阅读此书,与家人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有读者会在吃饭时一起讨论信件,全家一起努力促进家庭的关系;也有读者阅读此书,终于和父母亲有话说了……好书就是这样,穿过时间、空间的隧道,与读者相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这本致力于了解、改善、重塑家庭关系的书籍,对每个读者都有重要意义。而我,将在本文中围绕龙应台与安德烈这对母子的书信沟通,深度剖析《亲爱的安德烈》中的成年子女与父母这两代人究竟应该建立怎么样的家庭关系?


(二)成年的孩子:做一个像安德烈那样的人

挣脱父母的牢笼,要彻底的学会“课题分离”

安德烈在外面是一个要承受压力、独立自主的成人,要开始面对人生未来的各种挑战,但一踏进家门,母亲和他依旧住在一起时,他就马上变成一个“反叛期”青年。母亲对待安德烈的态度还像个孩子一样,她会说:“你的房间好乱,赶紧收拾一下!”“作业做完了吗?”“已经凌晨两点了,该睡了吧?”好像自己的母亲永远不知道,面对欧洲长大的安德烈,二十一岁代表着什么?

安德烈没有默默忍受,也并未妥协,他向龙应台发出了自己的独立宣言:“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固有、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段话,有多少身为儿女的人们做梦都想跟自己的父母亲说啊!可真如安德烈一样说给自己的父母听,敢从母亲手里为自己争取成年人权利的儿女,恐怕凤毛麟角吧。或许碍于父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亦可能碍于自己的怯懦,很多成年的儿女,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亲表达自己的需求。

从自我发展心理学上看,区分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成熟的标志就是课题分离,那么究竟什么才叫课题分离呢?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是否能分清,这是别人的事还是自己的事,这是别人的情感还是自己的情感。

乍听起来,你可能认为这有何难?但只要深究,你就会慨叹自己想的太简单。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父母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终其一生,都在父母的荫庇下生活。那怎样才能做好课题分离,正确的处理好家庭的关系呢?我给出以下三个建议:

1.向父母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与父母面对面时,基本没什么话语,完全不知道该这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父母背后、朋友面前却不绝于耳的指责父母,发泄自己的牢骚,完全判若两人。我们寄情于父母改变,我们却自己不主动要求,或者一直在躲避冲突。

我们要学着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要求,不要惧怕这种表达会遭到家人拒绝,也不要根据自己想象中父母的回应和看法,来决定是否要进行表达,而要根据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表达。尽管第一次父母可能会气愤,你们会发生争吵,但与冷暴力相比,反而后者的危害更大,只有向父母表明这一点,至于接受与否就是他们的选择了,你这部分的课题已经完成了。

2.正确且勇敢的对父母说“不”

父母会告诉你只能选这个专业,以后只能上那个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回家考公务员,追求的对象要具备这样那样的品质……考虑到父母的年龄,迫于家人的压力,自己内心的不安,大多数人选择的对策就是:要么在沉默中继续沉默,要么在爆发中继续爆发。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平和的拒绝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要明白父母都想在为自己的孩子好,他们替自己做决定,也完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走错路、犯傻,担心孩子的未来。考虑到这一点,你就能从他们忧虑的角度以及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去和父母进行沟通。再次强调,先要用正确的方式,然后勇敢的与父母协商,与父母争吵、离家出走、互相指责埋汰,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成熟。这也是你要作为成人,面临的一大课题。

3.不要因为害怕父母拒绝、否定、失望,就放弃尝试

看过这么一个案例,阿宇毕业的时候,妈妈给他找了个工作,他工作了三四年,目前还和父母住一起,妈妈每天给他做饭,为他处理日常生活琐事,自己稍微晚点回家,家人就会担心他。现在他想换份工作,也不想继续和父母住。可他不敢对家人讲,因为他觉得家人肯定不会同意的,而且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在伤害父母。

阿宇很不满的向我抱怨过:“我很讨厌妈妈这么照顾我,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了,我怎么就没有一个懂得放手的妈妈呢?”

是不是很多人都面临跟阿宇一样困境,想加薪又怕老板拒绝,欲告白又怕对方不接受,想拒绝又担心对方会生气……我们得明白,无论你和谁之间,冲突和难以抉择都是无法回避的,若因畏惧而无所行为,你收获的可能只有后悔、煎熬与遗憾。


(三)合格的母亲:彻底放手吧!

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次次的目送

书中第35封信第一段,安德烈对自己发出的独立宣言时,龙应台脑中想象的却是电影里妈妈惯常的做法:要么气的发抖,再狠狠赏儿子一个耳光;要么一下子愕然不知所措,而后泪眼涟涟,委屈至极。

她坦诚自己绝对不是常见的亚洲妈妈,但里面她泣血的心声和略带不满的怨气,又透露出自己的失望。谁不希望与自己的孩子保持儿时的亲密?谁不渴望孩子能够听听自己的谆谆教诲?

龙应台会在儿子吸烟时,告诫自己这是他的选择,自己无权干涉;看到安德烈因为恋情困扰时,她一整天都处于一种牵挂的情绪中,还坦诚自己无法给他任何安慰;儿子问她担不担心自己将来一事无成,她当然担心,但担心的却不是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担心工作不能给他带来自由。

当安德烈形容自己是一个日子过得太好的年轻人,自己的烦恼不过是“好莱坞明星”的“无病呻吟”,妈妈却说自己不这么认为,他只是还没有找到可以具体着力的点,每个人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对自己而言,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龙应台十六岁的儿子菲力普,对她说过:“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份,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她并没有拿母亲的头衔,上位成为孩子的代言人。她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部分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自己对于安德烈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只是儿子们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可能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孩子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地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安德烈才会回过头来深深注视。

即使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依然达不到安德烈对于成年人权利的要求,龙应台总会回忆安德烈小时候的样子,但安德烈已经开启自己的人生。作为母亲的她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她慨叹: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一个母亲只能安分地给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做个拉拉队员,怀着对他的欣赏,鼓励,支持, 中场时献上节制的欢呼,但绝不能跳下去干预,指挥, 甚至抗议孩子没有注意到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爱,大抵超越孩子对父母的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母子二人的书信,书名却是《亲爱的安德烈》了。

我爱你,就要对你彻彻底底的放手。


(四)结语

一旦孩子成年了,与父母之间突然就有了代沟。虽然,互相都知道对方对自己的爱,可是这些爱,早已冰封在多年的沉默里。我们与朋友、同事无话不说,畅所欲言;与家人常常见面,可彼此心里的距离却渐行渐远。家庭关系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家庭和睦,而不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只有日常琐碎可以谈。

父母要知道,自己对孩子一辈子都有任务,小时候是养育、全程陪伴,成年后就是放手。事实上,做父母的本来就应该配合孩子的成长大计,但他们却不需要顾及父母的人生规划。父母不能霸道或无知地以为,有权决定孩子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时段,能够掌控他们的人生。爱他们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放手,不插足他们的人生,做一个合格的拉拉队长。

成年的孩子,要想不让父母替自己代言,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在父母面前是需要争取的,这是自己的课题。孩子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正确而勇敢的拒绝父母对自己无望的期待,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父母的失望,就不去尝试,自己的人生终究还是要自己去掌控!

全文完!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