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屡次成为高晓松的推荐首选,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流芳百世的作品,并不是仅仅因为作者的遣词造句之严谨练达、构思手法之巧妙高明,更是因为这本书所给读者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一本书联想到不同内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内容,但不容置疑书的伟大正在于其会给受众本身所带来的心灵启迪之深刻,一本书使然,其他成功作品亦是如此。阅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蕴藏在布恩迪亚家族历经七代人之多、历经百余年之久的冰寒剔骨、戳心灌髓般逃不脱摆不掉的宿命的孤独,比磐石更牢固恒久,比飓风更猛烈逼人,让周边空气失去流动,让世间万物归于沉寂。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从带着孤独呱呱落地,到逐渐与这个世界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联系,去认识孤独、去逃脱孤独、去享受孤独,最终带着孤独而去。诞生伊始,我们用“哇哇大哭”对来自陌生孤独的深深恐惧做出回应;到稍微熟悉了一些,待在母亲的襁褓里 “嗷嗷待哺”,一个“小把戏”就能把我们逗笑;然后又长大了些,我们与玩具、与卡通书、与动画片为伴,我们试着与孤独相抗,去摆脱,甚至妄图去战胜孤独,却不知道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般不知量力;再长大一些,我们发明了更多的花样,逃脱孤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锦衣美食、美景佳人,甚至党派政治、战争、宗教伦理也是我们抗拒孤独的产物;再长大一些,我们终于明白孤独是无法战胜的,试着与孤独达成最后的谅解,签下不失尊严的“投降书”。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态,它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具体表征。我从里面随意挑出几个来进行解读。
先从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起吧,他一辈子苦陷不被人理解的“天才的孤独”,他是百年小镇马孔多的创建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我们看看他都做了哪些疯狂的举动吧,用家中仅有的骡子和山羊与不知从哪里来的吉普赛人换了磁石打算用于挖掘黄金,最终得到的却只有一副十五世纪锈迹斑斑的盔甲;他看到吉普赛人带来的凸透镜,想着用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发明一种强大的武器,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导致皮肤灼伤溃烂;用简单的航海仪器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这换来的只是妻子的狂躁暴怒,村里人也都认为布恩迪亚已经彻底疯了;后又用梅尔吉亚德斯留给他的炼金炉将家中全部金币与铜屑、铅石熔在一起,最终得到的只是一锅恶臭的浓浆。他始终没有知音,随着钻研的深入,他近乎痴狂,渐渐走进了自我营造的象牙塔,自说自话。最后被家人捆绑在一刻栗子树下,直至带着孤独而死,留下的是他的炼金室以及等待破解的羊皮卷。所以他的孤独,是天才对平庸的孤独,是平庸之人无法理解的天才般的孤独。
这让我想到了为捍卫“太阳中心说”被教会施以火刑的布鲁诺,想起了为捍卫变法之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谭嗣同,想起了固执坚持着自己的产品理念却被董事会赶出了由自己创办的公司的乔布斯。这些人的思想是深邃的、理念是超前的,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理解自己,他们默默承受着属于自己的孤独,时间终会证明他们是对的。
再看第二代人中的阿玛兰妲,她一辈子苦陷不被人理解的“怨恨、悔恨的孤独”,一生始终周旋在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和姐姐丽贝卡恋上同一个男人—钢琴家皮皮,然而这个男人却说要和自己的姐姐结婚。为了阻挠姐姐的婚期,甚至以死亡相逼,本打算毒害姐姐,结果却误杀了怀着双胞胎的嫂子,一尸三命。即使后来皮皮转而追求阿玛兰妲,阿玛兰妲也并没有因为看到自己曾经深恋的男人归来而开心兴奋。她恨丽贝卡,是“既生瑜何生亮”般的怨恨,若没有丽贝卡就不会出现后来这糟糕的一切;她恨自己,让无辜的美丽生命白白逝去,这种恨意直至死去也未能消失殆尽。阿玛兰妲一生都将自己囚禁在“怨恨”与“悔恨”的囚牢里始终无法挣脱,就像在人生晚期被捆缚在栗子树下的布恩迪亚即使绳子脱落也不会动一步,因为心已经死了。阿玛兰妲在恨意中用滚烫火焰灼伤双手,一道缠手黑纱从此与之相伴,终身未嫁,以处女之身孤独终老。在生命的最后,阿玛兰妲仍不忘等待着丽贝卡的死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织着寿衣,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第二代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辈子苦陷不被人理解的 “权力的孤独”以及“理想幻灭的孤独”中。《百年孤独》一书最开端就写到:“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会回想许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了“蓝色”与“白色”政治之争发动32场战争却无一成功;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却均幸免于难;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愈加冷酷无情,残暴独裁。最后他发现,他发动的战争未曾改变任何东西,世界依然跟战争前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这让他恐惧,让他虚无。身已迟暮,面对政府的不满仍欲筹措钱财、征集军队再发动新的战争,这换来的只是自己17个儿子的一夜间死亡的噩耗,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气力与这个世界相抗,把自己锁在布恩迪亚的炼金屋里日复一日的重复做着小金鱼,铸好,融掉,再铸好,再融掉,在无止境的重复中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因为“他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
除了这些,还有经历了“香蕉大屠杀事件”在死人堆里侥幸逃脱的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也在经历着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他亲身经历广场上抗议香蕉园压迫的三千余人尽遭武装屠戮,尸体装满120余节火车车厢,但事后政府发文罢工事件已得到满意解决,罢工的工人都已经得到更好的安置。这件事发生后大雨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连续不断,带有魔幻色彩的天气描述让我想起了《窦娥冤》里的七月飘雪。最为神奇的是马孔多居民竟然无人知晓此事,仿佛一切从未发生。阿尔卡蒂奥第二即将去世时,还不忘对唯一的玩伴小阿尔卡蒂奥叮嘱道:“你要永远记住那是三千多人,统统被扔进了大海”。
我们一生中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孤独,这种孤独往往只有自己才能深刻感知到。
父母会把自己儿时未曾实现的理想强行灌输到孩子这一辈中,就像《百年孤独》中的费尔南达所经历的那样,她可能是本书中最为可怜的那么一个人了。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她被父母的“女王梦”蒙蔽双眼,吃一块面包都要在长桌上摆上银制器皿,大小便时要用刻着家族纹章的黄金溺盆,行房日期必须严格按照灵修导师划定的时间来。随着她嫁给奥雷里亚诺第二后,她把所有的这些统统带到了布恩迪亚家族,带给了自己的子女,要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最伟大的钢琴家,把儿子培养成为罗马教皇。结果呢,丈夫离自己远去终日与情人相伴,女儿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只是为了母亲的面子,由于被母亲发现谈恋爱被送到修道院,儿子对当教皇一点兴趣也没有,瞒着母亲早早退了学,后回到马孔多靠着偶然发现的家族遗产过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费尔南达是布恩迪亚家族没落的开始。
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过的电影《银河补习班》,邓超饰演的父亲从不强硬灌输着自己的儿子什么,放下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成年人身份用心和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去感受万物,感受自然的芳香、感受历史的气息,并慢慢引导,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如高晓松在节目中说到的,在他家中硕士文凭都算文盲,都是工程领域、建筑领域的大师,而他为了追逐艺术上的兴趣从清华退学去追求自己所要的,因为他心里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母亲也没有坚决阻拦,只是说让他带着他的吉他送他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只要他自己能够在一周之后自己回来就让他去追逐自己所学的,不过有趣的一点是高晓松两天之后就被他表哥带回来了,然而家里人也并没有对他冷嘲热讽,依然为他想办法。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从小到大,也从来没有强加给我什么。
孤独常在,我们要如何理解孤独呢?如何战胜孤独呢?孤独带给我们的就一定是创伤吗?很多人都说自己很孤独,其实可能是孤单寂寞。真正的孤独是来自内心的自己不能轻易逃脱的心境罢了,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夜以继日对小金鱼的且铸且毁,就像阿玛兰妲日夜不断织着寿衣静待死神的降临,就像费尔南达沉溺于死板教条之中……孤独其实有时来自于心魔,其实并没有什么,但是你就像被海草困住双脚不能动弹,我们要及时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中走出来,读书旅行交流,用心感受万物的美好。有时我们也需要利用这种孤独感去创造、去挥发自己的才智、去享受内心的静谧。 真正的孤独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完满感,正因内心有独立的世界,与外界的交流无法产生共鸣时就会觉得孤独。人越是觉得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人支持,就越要尊重自己,越要努力向上。以前朋友跟我说:“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不够孤独。”此刻,我好像突然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人虽然不能忍受孤独,但却可以享受孤独。
《百年孤独》当然并不是想传授我们抗拒孤独的一百种方式,作者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的孤独,实则也是在叙说着整个家族的宿命的孤独,反衬出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给众人以深刻启迪与感悟,历史不能再次重演。随着最后羊皮卷的秘密一点点揭开——“家族第一个人被绑死在树上,家族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马孔多也就从这个世界彻底的消失了,毕竟一个忘记历史的国家或民族没有再存在下去的理由了。“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也是作者对美好的期望。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但我们说真正存在至今的文明古国只有古中国,因为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可以上溯至五千年的上古炎黄五帝时期,到第一个封建王朝,再到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延续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借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诉述着曾经的拉丁美洲被排斥于世界之外的愤懑,布恩迪亚家族走向衰落败亡的原因发人深省。如何走出无限循环的的宿命式的孤独呢?我觉得良方是集“包容”、“理解”、“沟通”、“合作”等于一体的深层次的“爱”。个人与个人之间可以用“爱”来化解孤独,团体与团体之间也可以用“爱”来化解孤独。
拉丁美洲闭塞数百年之久,与世界缺少交流,经济、科技与文明国家相差甚远,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战争的侵略。中国有没有这样屈辱的历史呢,有的,明清政府自满于地大物博,不屑于也不想与蛮夷之地进行交流,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默默承受着自己的一片孤独,最终迫于欧洲强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条约,香港岛也正是从那时起被一点点割出去的,直到1997年7月1日才正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本书不仅给拉丁美洲带来启迪,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我们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曾经的血淋淋的史实就摆在我们眼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