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文化苦旅读后感我想说我读《文化苦旅》,看别样的文化思考与探索!

近来,挤得闲暇时光,得以拜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一书,细细读来,感概甚多,作此文,以记之!

余秋雨与新版《文化苦旅》

余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已一月有余,然至今日,方得时间静下心来谈谈余读此书之所感。一月之中,每每读到精妙之处,我便会停下来,细细品味,细细思考,正基于此,余读此书用了一月之时光,然此亦是余所推崇读书之法也。余以为,读书这事,宜慢不宜快,慢者,方能品其味,思其法,循循渐进,领略作者之所见所想所感也。

秋雨先生这本新版《文化苦旅》,在删减了旧版的诸多原文之后,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余以为,比较值得一读的是,“谢家门孔”,“巴金百年”,“佐临遗言”这几篇,尤其是“佐临遗言”,余犹推崇备至,它讲到了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先生的坎坷一生及其为中国戏剧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热血,读来让人不得不为中国老一辈优秀学者的风骨和气度所感动。

在书中,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秋雨先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读来颇有几分意味,极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在讲到中国文化史时,余先生讲到,“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绑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而在讲到中国文明时,余先生总结到,“中国文明注重实用理性,拙于终极思考,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较少关心人文理想。这一点,欧洲常常使我清醒。例如北欧有些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太快,其中大半原因,就是由于实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福利政策,使悠闲成为一种广泛的可能。”。当然,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余先生在书中所言,我多有思考,同时,诸多观点我也颇能认同与接受。其诸多看法,颇有见地,可以看出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思考之深刻。余读来,颇有收获,顿悟也颇深。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这是余先生对文明的思考。基于此,余先生谈及自己对文化的思考与忧虑,讲到了文化苦旅的真正含义。他说,“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然会经过坎坷。因此,我所说的‘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由创造之苦连接成了人生旅途,这便是文化的宿命。”。

读完此书,我久久不能从书中脱离,书中对文化的思考慢慢地变成了我的思考,书中对文化的忧虑慢慢地变成了我的忧虑。或许,我们真应该到辽阔的大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去释放自己那涌动着的满心,满眼,满脑的文化渴念。

注: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