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鲁迅伤逝专题之《伤逝》:悲剧原因多重,主要在男主涓生

《伤逝》是鲁迅老师唯一的爱情小说。小说情节不复杂。生活在“五四”时代的男主师生生和女主沈子君敢于挑战传统,强调个性解放,自由恋爱同居。

当试婚生活不再如热恋期那般浪漫,当爱情揉进柴米油盐,当子君失去自我养狗养鸡与官太太斗气,当涓生因违背“公序良俗”被检举失业而选择躲避,尤其当涓生把子君当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日生厌弃,子君黯然神伤地回归旧家庭最终抑郁逝去,涓生才在回顾过往中写下他的“悔恨”和“悲哀”。因此,这篇小说的副标题是“涓生的手记”。

小说同名影片子君被父亲接走遭族人职指责的镜头

男主涓生的“手记”是一出悲剧

鲁迅的二弟周作人说,《伤逝》悼念了兄弟之情。鲁迅研究者说,鲁迅借《伤逝》给自己和许广平的恋情做了最坏的预设。毕竟是鲁迅唯一的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与其他小说揭示农民的愚昧麻木并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同,也与揭露知识分子五四前后的心路历程并对其灵魂拷问有异,《伤逝》直接写男女自由恋爱、试婚同居,借封建道统们所谓的“伤风败俗”之举向传统宣战,并将五四“个性解放”的精神内涵及其“缺陷”展示出来。想必,这肯定是鲁迅的初衷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伤逝》是一出妥妥的悲剧,女主败给现实生活的庸俗、男主没有完成对女主启蒙的任务,女主年轻的生命陨落、男主曾经理想的破灭,悲剧到家了。

问题的关键是,悲剧的症结在哪里。

抛开小说中以“老东西”“小东西”、子君父亲为代表的社会因素,单说当事人,要论责任的分成,女主和男主三七开!也就是说,史涓生负有主要责任!

男主涓生的几大罪状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涓生的忏悔。这个大男人,这忏悔,看起来倒是真诚的,可是又有什么用?他的自私与怯懦,直接将子君逼回老路,间接将她的性命葬送,他就是制造悲剧的主谋,难逃其咎。写到这里,是该给涓生清算罪状的时候了!

作为沐浴五四之风成长起来的进步青年,涓生唤醒了子君,让子君觉得,“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是,涓生一味沉浸在想象的爱情生活中:卿卿我我,吟读诗篇,没有物质羁绊,没有生活之苦。前期,他的理想是丰满的并且也算实现了,他高谈阔论、子君洗耳恭听,举案齐眉,夫复何求。中期,子君甘作家庭主妇,饲油鸡养阿随(阿随是子君养的一条小狗的名字),家里鸡飞狗跳,他渐生不满,但日子还算过得去。后期,失业把他打垮,子君变卖首饰暂且维持两人生计,把油鸡吃掉把阿随扔掉仍然困窘,想兼职又不顺,他只好在大道上闲逛公园里溜达,最后将有免费热气的图书馆作为日夜容身之所就是不再回他和子君组建的小家更不管子君是否能吃上饭。他不恨检举人不恨自己却恨子君,认为子君庸俗浅薄并阻挡了他前进的路。终于,他向子君坦言“我已经不爱你了”。这句话,勾销了子君所有的奢望与牵挂,她回到父亲那里最终在旁人的白眼和唾弃中香消玉损。

小说同名影片二人热恋的场景

归纳一下,涓生的罪状如下:

其一,不懂爱情。认为爱情多为风花雪月诗酒花。

其二,没有担当。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了躲避。

其三,不负责任。始“乱”终弃,导致了悲剧结局。

殊不知,爱情更多的是茶米油盐酱醋茶!

殊不知,生活尽管残酷但非对方惹的祸!

殊不知,爱意味着包容理解意味与责任!

另外,爱情没有付丽,确实就没有生长;女性没有经济独立权,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解放。非要说子君有什么过错,就在于她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个性解放。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时局动荡、民族蒙昧的时代,男性尚且无立足之地,女性想独立又谈何容易。鲁迅1923年在女师大的一篇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指出,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她没有钱,也就是没有经济独立权。(娜拉是易卜生社会剧《玩偶之家》的女主。)在这个层面上说,子君就是出走后又回来的娜拉。社会氛围如此,她和娜拉一样,没有争取个性解放的土壤和能力。

无论如何,男主涓生的罪状反映出来的他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私与怯懦,是悲剧产生的主因。一贯清醒的鲁迅给时代青年上了生动的一课:没有包容与责任的爱情是不长久的,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更如空中楼阁是不坚固的!“”没有钱,我们的爱能有多长久呢?!”当代人不也经常这样呐喊?

当然,那个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在我们的当代生活中,又有多少怯懦男,是涓生的翻版?他们不仅非常自我、没有责任概念,还暴虐,更不忏悔。也有一些子君,迫于无奈围着锅台和孩子转,遭受那个挣钱人的奚落与白眼。

不说了,这个话题对当代人而言似乎太老套了。无论如何,惯于冷静的鲁迅就是这样深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