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统计“每天课外作业有多少家长处于崩溃状态”,你认为这个数字会有多大?
一般来说,一个班大约有45人,只有前10名可以称为成绩好的好学生,剩下的少数中等生和大部分不良生按这个比例来看,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孩子。
都说人生有三个阶段,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在前两个问题上,我们很早的就坦然接受了,但是在第三个问题上,还有无数父母在苦苦挣扎。
假若我们允许了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那么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孩子在接受了不同的对待之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我今天来讲一个差生在被采用不同教育方式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故事:
赵心同今年上四年级,他有一个外号叫“怪物”,因为他在班上总是看起来很奇怪,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上课的时候听到老师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他转头看到了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也忍不住吹了几声口哨。老师说“你这么喜欢吹口哨,就去树上做一只小鸟 吧”。
然后,他就真的去了……他爬到了树上。
他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可以看到别人的真实样子,比如老师发火时,他能看到老师变成了一只怒吼的大狮子,爸爸生气时,他看到了一只大黑熊。
后来,老师把父母喊到学校,说“你家孩子我教不了,你们带他转学吧”。
于是,他去到了一所“怪物学校”。在以前的学校,赵心同是一个怪物,和周围人格格不入,到了新学校后,他还是怪物,因为他在那里看起来又变成了最“正常”的人。
怪物学校的老师不认真教课,每天带着同学们去山林里找水;同学们也一个比一个奇怪,长相奇怪、行为奇怪。而赵心同呢,在之前的学校守规矩成了习惯,而规矩这个词在怪物学校里却是却不需要的。所以,刚进入怪物学校,想遵守规矩的赵心同,反而成了里面最“不正常”的人。
不过很快,赵心同就爱上了学校的一切。在这个学校里,他是自由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不管做什么,老师和同学都不会笑话他,反而会来帮助他。学校里没有规则的束缚,没有考试的压力,更没有没完没了的题目。学生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找到自己,做自己。
后来,他在校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成了里面第一个毕业的学生。
校长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奇特的存在,没有足够的灵性是不能成为生命的,一个称职的生命一定对物质以外有更多的追求。
没错,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学校致力于保护每个学生的天性。等学生的灵气正旺,心性饱满时就可以毕业了,这个时候的学生重新踏入外面的世界时,会更自信。如果过了这个阶段还不出去的话,可能会心性疲软,灵气变迟钝,会很难以接受外面的世界。
校长告诉赵心同:你在外面可能会看到很多不习惯的东西,不是样样都要去改变的,甚至你还要学会跟你不习惯的东西和平相处,保持内心的不认同,就行了。
回到正常世界的赵心同,靠自己在怪物学校学到的东西,帮助爸爸和妈妈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他回到了原来的班级,也成了一个所谓的“正常”的学生。
一切,又回到了正轨上。
这是一个看似很荒诞,却充满了哲理的故事。因为我们都知道,不会有这种怪物学校,更 不会有人能依靠发掘灵性就看到每个人的本来面目(动物)。这是黄春华的《中国少年派》三部曲中的一部,叫《怪物学校》。
故事的大概就是我上面讲述的那样,一个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带来的思考却是长久的。
比如,传统学校对差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校、老师、家长和同学都是唯成绩论,成绩仿佛成了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差生在学校里的喜怒哀乐,都变得不重要,学校对你的发言和行为,只有 一个要求: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可是,差生们除了成绩不好之外,难道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吗?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差生来说,其实是非常狭隘的。就好比赵心同这个大家口中的差生,他在怪物学校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自由之后,优点就一个一个全被激发出来了,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家有差生,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
估计很多家长的回答都是:听天由命的认命心理、害怕老师的电话、夫妻为了孩子经常吵架、家庭氛围没办法和谐、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赵心同的父母也不例外,妈妈经常偷偷躲起来哭,爸爸又要烦工作,又要应对老师三天两头的请家长,脾气变得愈发暴躁,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卑,久而久之,家庭氛围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价值观无奈中又充满了荒谬。就像文章开头所说,一个班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与其对孩子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希望,还不如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让孩子的热爱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支持。
还比如,现实世界和乌托邦世界的价值观冲突。
怪物学校,对孩子来说仿如一个乌托邦的存在,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但就如彼得潘的梦幻岛一样,小朋友们在上面疯闹过之后,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要学着长大,学着像成年人一样,在现实世界里遵守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也是我最喜欢小说中的一点价值观,作者在最后部分告诉赵心同:你要学会和你不习惯的东西和平相处,只要在心里保持不认同就可以了。作者没有说“我们要永远做自己,要一直遵循内心的想法而行动”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真真实实的现实世界,在这个社会里充满了竞争、挑战,甚至是有点功利的社会。水至清则无鱼,很多人在最开始时,都像一个《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一样,面对不公、虚假就一定要站出来表达自己。
可是时间久了之后,我们开始适应了各种社会规则,我们把真实的自己渐渐隐藏起来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把那份不认同放在心里,我们可以在心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怪物学校》被称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其实我更愿意称它为中国版的《小飞侠彼得潘》,每个孩子都有那样一个自由自在、不愿长大的梦想,可是最后大家也还是会选择回到现实时间,在各种社会法则里,找到内心的平衡,然后好好地生活下去。
在成长的迷局中,我们仿佛是困在牢笼中的野兽,遁入无所不能的梦境中寻找救赎,终于平安归来成为真正的勇者。
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都是生活的勇者,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