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普及推广和竞赛体系建设,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并明确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长”。 针对这个方向,各地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学校多措并举,为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新赛季中超联赛回归,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以下简称“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并明确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长”。 校园足球朝着这个方向着力改革发展。 8年过去了,这片足球“土壤”收获如何?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地中小学。 从校园足球探索和完善的步伐中,他感受到了从小开始的足球运动的蓬勃动力。
从校联赛到县级、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五级赛制日趋完善。
某小学举办的足球联赛有28支球队参加,共10轮比赛,每周举行一次。 这就是武汉市万松园路小学举办的“万超”联赛。 从赛前带领球员热身的教练,到场上技术精湛的学生裁判,再到场边随时待命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赛事的有序组织令人印象深刻。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普及推广和竞赛体系建设,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 各地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因地制宜探索。 校园足球秉承“教书育人、勤练苦练、定期比赛”的理念。 在向所有人开放的基础上,范围从校内联赛扩大到县、市、省和国家各级。 五级赛制日趋完善。
今年男子U17(17岁以下)组报名队伍超过200支,部分团体比赛专门在中学校园举行。 例如,首次参加比赛的贵州都匀一中在主场进行比赛。 许多学生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足球比赛,心中就种下了足球的种子。
河北省遵化市一中中学足球队在本届中青赛上大放异彩,令人惊喜。 学校文体中心主任钱利民表示,学校目前已完成初高中男女足球队组建工作,小学层面的梯队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学生走向全国大赛的舞台。” ”
随着中青赛的开打,各赛区的比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竞赛办公室执行秘书长乔代虎表示,天津、江苏等地拥有较为成熟、完善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每年都会举办省市级比赛。
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小学,富含足球元素的黑板报和照片墙随处可见。 2015年4月,青岛成为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之一,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实体校园足球协会。 目前,青岛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 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孙震介绍,全市有足球专科学校425所,国家级足球学校249所。 全市中小学校定期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超过30万,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30%。 %。
在深圳罗湖,涵盖班、校、区、市四级的校园足球联赛,让校园充满了浓厚的足球氛围。 10多年来,当地从8所学校、8支球队发展到67所学校、141支球队。 “只有扎实做好普及项目,才能扩大足球人口,打牢基础。” 深圳市罗湖区校园足球办公室主任高凯说。
专业教练的加盟让校园足球发展更有信心
邓世军,武汉市万松园路小学“万超”联赛教练组组长,今年51岁。 他扎根学校近30年,取得亚足联讲师、亚足联职业足球教练员资格。 “每个周末比赛结束后,我们都会把比赛数据抄回来,周一给教练们开集体分析会,制定一周的训练内容。” 邓世军说。
目前,万松园路小学足球队拥有专职教练10余名,全部持有亚足联C级及以上教练资格证书。 邓世军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引进了专职教练员,为校园足球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保障。”
在发展校园足球的总体框架下,既要向全民普及推广,又要培养精英人才。 足球技能教学和训练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教练员的能力成为决定青训水平的重要因素。
走访中,记者发现,凡是校园足球发达的地区或学校,都在师资队伍上下了很大功夫。 近年来,广东梅州招收了100多名足球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还引进了4支外教团队指导校园足球精英选拔和培养。 当地校园足球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河北省遵化市一中中学足球队组建一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与中国女足原代理主帅王海明担任学校青训密不可分。导演。
专业教练的加盟,让校园足球的发展更有信心。 然而,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层足球教练员的差距日益凸显。 2015年起,实施国家级青少年足球教师专项培训,各省区市足球教师专项培训也同步启动。
2016年以来,天津足协已举办D、C级教练员培训班60余期,培训相应级别教练员近1500人。 天津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崇勇表示,这些教练员在各个青训基地、俱乐部和学校得到充实,加强青训实力,不同体系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缩小了。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全国已建立校园足球学校3.28万所,成为构建高效青训体系的“蓄水池”。
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在参加足球之前,陕西留坝的孩子很少能走出大山。 如今,作为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这座人口不到5万的山城小城已经名声大噪。 有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高校继续深造,有的进入职业俱乐部,有的进入更高级别的比赛。
足球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解决学业和训练问题,深化体教融合,不仅为足球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很多球员在平衡学习和训练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在球场上快速解决问题,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足球队领队李军说。
充分发挥足球的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选择。 深圳罗湖重点打造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足球明星、小记者明星、啦啦队明星……“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发挥才华、磨练意志”。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玉柱说。
同时,罗湖区还积极探索中高校联合培养和输送足球人才,与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多所重点大学推进足球项目合作,开创足球人才新模式用于当地校园足球人才培养。
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青少年成长,与足球一起度过的日子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来自深圳金田小学的球员邱非凡非常喜欢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 他说:“我感受到了足球给我带来的激情和快乐,获胜后我感觉更加自信了。如果初中有足球队,我也会参加。”
(本报记者 孙龙飞 陈晨曦 郑毅 王亮 黎阳 陶翔安)
《人民日报》(2023年6月8日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