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别让孩子大吼大叫,毁了孩子的一生!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生气的妈妈对自己的女儿棍棒相踢,女儿只能蜷缩在角落里任由妈妈的打骂,妈妈打完大的女儿,还抓着小女儿打了一顿。女儿犯了什么错?值得如此地对待

我相信,几乎是所有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是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却常常感到困扰。

也许你会说:“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他们确实惹到我了,有时真的非常生气,完全无法控制自己”

确实,有时候孩子会一次次触犯我们的底线,父母在前面几分钟还是很努力地与孩子沟通,最后功亏一篑,因为我们并没有想到孩子能够如此“肆无忌惮”

面对孩子,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助,想努力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情绪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当我们被情绪牵着走的时候,会感到无形的压力。

这种压力和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向你袭来,如同一股无形却有力的风,让你思维不清晰,让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维系减弱,这时候我们会变得情绪激烈,行为冲动,反应僵硬和重复,并且缺乏自省能力,更加不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孩子的感受,这种情况下被称为“低模式进程”。

进入低模式进程的人很容易失控,在失控的状态下就会被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所淹没,这些强烈的情绪之下我们无法进行周密的思考,而是采取下意识的反应,大声命令、指责、打骂、惩罚孩子......往日充满温柔的一面不复存在。

没人会喜欢失控的自己和在失控下的所作所为。但是我们常常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陷入情绪失控的循环中,我们不想这样,孩子也会感到困惑。最终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便进入了死性循环。

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意识和察觉,便是情绪管理的开始。问问你自己,那么生气,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自认为在育儿的路上是一个很用心的妈妈,但却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每当生气失控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情绪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狠狠一击,让原本自信满满的你,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心态平和的,但如果孩子持续挑战,父母那些好不容易堆积起来的耐心、毅力和爱就会瞬间崩塌——爸妈情绪失控了。

他们会对吃饭满身饭粒的孩子横加指责;会被孩子不收拾玩具火冒三丈,甚至把玩具丢到垃圾桶;会在商场里对到处乱跑的孩子大声呵斥......

当父母平静下来时,回想之前自己的行为,他们简直不相信那个人就是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惹怒父母生气、让父母烦躁甚至厌恶的孩子做错了吗?还是父母太累了?

当父母处于压力的状态时,孩子的捣蛋行为,就像往装满墨水的被子里丢入一颗石子,水花四溅,瞬间让周围变得一片狼藉。这些四溅的水花,就是父母失控的情绪,让我们恨不得毁灭一切。

很多父母心里装着琐事和烦恼,承受不起一点点不如意。在这个时候情绪的开关一下子被打开,在负面情绪下,可怕的负面行为就会接踵而来。而孩子就会是我们借以发泄的对象。

当我们知道了这点,就会明白,父母当下管理的不是情绪,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情绪的“杯子”里有足够的空间去承受孩子的挑战和困难,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情绪“杯子”里的水没有溢出来,情绪就不会失控。

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做到张弛有度。学会平衡家人和自己的时间,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也不要牺牲自己。事实上,牺牲自己换取家人幸福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妈妈,其实这样的照顾对家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照顾。

当你觉得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时,不妨停下来想想:你之所以这么生气,真的是孩子的过错吗?还是自己太累了?如果觉得自己一直处于疲惫、紧绷的状态下,不妨停下来好好休息调整一下。

所谓情绪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多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情绪,从内心接纳自己,就会做出更多的内省和改变,而不是向外索取。

说到改变,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奈,觉得自己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有一万个理由无法改变。就像情绪,不是不想控制,而是做不到,因为太生气了而不得不发火。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究原因,仅仅想靠原因来解释某件事,就会陷入“决定论”里,认为我的现在甚至未来都是由过去的事情决定的,所以根本无法改变。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行为时以目的为导向的,你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有某个目的。比如,你发脾气,有时只是因为你想发脾气,发脾气就是你的目的。

比如文中的妈妈,其实女儿也并不见得做错什么天大的事,这位妈妈或许和女儿沟通了,但是更多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树立自己母亲的形象,赢了孩子。发怒的情绪,正是对付孩子的一个手段。

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经历。有时候我们生气、发怒、沮丧、悲伤甚至生病,这些看上去很正常的情绪和行为,我们有时候把身体和心里的感受扩大化,陷入这些情绪出不来。

有时是真的无能为力,有时却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比如想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很无能为力,然后可以逃避做某些事情。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抱着这样一份觉察去看待生活,这时你会发现,有些看起来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要改变一下我们内心的信念,问题就会自然而然解决。

我们常常认为,面对情绪,自己无能为力,一旦失控,就如洪水猛兽一般无法抵挡。其实情绪的开关就在你自己手里。

我们可以试着去辨别自己当下的情绪:生气的?悲伤的?愤怒的?沮丧的?还是其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做出怎样的举动?比如,孩子无法回答你认为很简单的数学题,你感到很失望,此时你会呵斥孩子“怎么回事,这道题说了多少次了,怎么还不会做?”

此刻,你不希望自己如此生气和失望,因此,可以换个做法:理解孩子当下的心情,让他休息会,然后和他分析他不懂的地方。

当我们能够辨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有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所组成的。换句话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90%确是我们能掌控的。

情绪,就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修炼,拥有宽大包容之心和深厚的人生智慧,就能在某个时刻发生作用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管好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END

作者简介:池沐,爱生活,爱文字,专注亲子教育,愿用温暖的笔触,写温情的文字,让更多的孩子茁壮成长,关注我,一起携手成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别让孩子大吼大叫,毁了孩子的一生,,别让孩子大吼大叫的说说,别让孩子大吼大叫的句子,别让孩子大吼大叫图片”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