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语文高考,干货看这篇!「2021高考试题分析」语文作文:在思维碰撞和文化熏陶中坚定文化自信

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 杨帆)7日,2021年高考首日考试结束。记者采访到哈三中语文教师刘钊,就语文作文进行讲评。“2021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聚焦传统文化浸润,借古人言论引导学生对自身‘理想’进行深入思考,古为今用,激发斗志,体现出对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的关注。”刘钊说。

试题重现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这句话不仅将“目标”与“行动”的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还明确地向考生指出,“目的”为“立义”、“行动”为“修身”和“矫思”。同时,材料本身还对杨雄的这段话进行了解读,将材料的逻辑性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行动”前要确立“目标”,而“目标”需要“行动”来达成,不可偏废其一。考生需要理清这层逻辑关系,援引材料中确立的“目标”,结合自身理想与时代精神,展示对“行动”的思考,两相结合,在文章中体现出思辨的色彩。高考作文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强调作文审题立意中的思辨性,谨防学生“浅尝辄止”“以偏概全”。

作文题目提醒考生切勿“陈词滥调”。考生要将自己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赋予“弓”“矢”“的”以时代意义,在作文中展现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时代正呼唤,青年当如此,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高考为考生提供了展现青年智慧的舞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文化熏陶中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担当青年使命。

哈三中语文教师刘钊。

刘钊

中共党员,一级教师,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篇,主编参编书籍多部,编撰校本教材多部,学生课题、社团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语文高考,语文高考答题模板各种题型,语文高考必背篇目,语文高考试卷2023答案”边界阅读